“变速音乐”卷土重来,乐坛掀起复古浪潮?

作者 | 丁茜雯          编辑 | 范志辉

 

变速音乐,似乎成了全球乐坛的复古浪潮。 

 

根据《2022酷狗音乐生活白皮书》显示,变速听歌已然成为2022年潮流,这一年仅在酷狗音乐平台上,便有9首变速歌曲播放量超过1000万,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体验变速音乐带来的惊喜。而在欧美,这股新世纪的变速之风也是如此,更是借助TikTok、YouTube等平台助推,在近两年呈现势不可挡之姿。 

500

不管是调至加速2倍还是拖慢至0.8x,总有一批为数不少的受众着迷于改变听歌节奏,将其贴近适合自己耳蜗的频率。尽管在另外一部分听众看来,这甚至是对原曲的“亵渎”,但不得不承认,“变速”玩法正在改变着如今的音乐形态。 

 

“变速音乐”掀起全球复古浪潮

 

2022年,若说是变速玩法在带动老歌重新抢占全球乐坛主流地位的一年也毫不为过。 

 

《2022酷狗音乐生活白皮书》中提到,这些获得高播放的变速歌曲大多围绕在调至慢速模式,且深受听众喜爱。以《Empty Love》为例,其原本是Lulleaux、Kid Princess在2020年4月发行的一首舞曲,起初不过是乐坛沧海中的一粟,在经由慢速0.8x改编版本后,2022年才得以突破千万播放,至今仍在各大音乐平台维持着日均万人以上收听。 

500

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与海外目前盛行的变速音乐也相对有所不同。在海外,虽然变速同样在带动老歌翻红,但加速歌曲的受欢迎程度却更为明显。

 

像在TikTok上,“Speedsongs”这一标签已经突破230亿播放量。最为典型的翻红案例,则是Maize在2021年发行的《Dumb Dumb》。这首歌曲直至2022年7月都未曾在Spotify流媒收听破万,但在去年9月,随着其加速版本爆红超过10万流媒,原版也在短短两个月内获得了29万流媒播放。这也助Maize不到两个月内,在Spotify从160万总收听暴涨至4000多万。 

500

不过,“变速音乐”这一看上去极为新鲜的新内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种类,甚至可以说,至今仍在诸多音乐人的专辑中作为彩蛋或收录曲、合作曲的形式出现,是有着一定“户口”的官方用法。而在多数情况下,这类作品大多来自非官方的再创作,也更倾向于是看作为原曲附加价值的助燃剂。 

 

在变速音乐面世的这几十年来,在被受众广泛应用到他们所喜爱的歌曲中时,以主观性不断改造着原有的面貌成为合适的口味,但不自觉中规避着YouTube、Twitter等平台的“版权许可”,侥幸生存。但这些经由民间受众自助发散“改造”的变速版本,大多却还能够轻而易举地跨界流行,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原曲乃至歌手的热度。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流行的加速版本的歌曲,大多为网友、DJ甚至一些匿名创作者制作并上传,他们也将“Nightcore”的概念重新带入主流平台。 

 

所谓Nightcore,本是指在2000年代初期活跃的一组挪威DJ组合名,其以制作加速25%至一分钟为160拍或180拍的歌曲而出名,音乐风格也大多围绕在舞曲、电音等。

 

歌曲加速也同样会令人声变调,产生类似于花栗鼠声音的特征,但也因此助推了人声被当作乐器使用的潮流。2004年,Kanye West基于此诞生的《Graduation》便将这一特点作为“Chipmunk Soul(花栗鼠灵魂)”发展为一种亚流派,同时也成为了Nightcore的重要标志,在00年代初期深受Hip-hop歌手青睐并加以运用。甚至,还出现了Wu-Tang Clan乐队主唱 RZA这样,被认作是人声变调的参考。 

 

而这一流行趋势,后来也扩展到其他流派的采样之中,像是雷鬼音乐、阿拉伯音乐等,也在此后同样成为新一代Hip-hop歌手的灵感源泉。

 

在此之下,“Nightcore”一度引发YouTube、Spotify等在线平台用户的模仿热潮,便最终成为了加速歌曲的官方统称。 

500

至于慢速歌曲,确切来讲是慢速混音(Slowed & Reverb Remixes),则算是一个存在许久却常被忽略的“新宠”。这一概念也可看作是Nightcore的慢版,是把一首歌节奏降至原曲速度的60%或70%,并以部分暂停播放、跳拍、录音刮擦等手法处理,营造一种随时会出现卡带或是搓碟的音效。

 

目前在TikTok上,“Slowedandreverb”这一标签播放量超10亿。虽不如加速歌曲的红火,但慢速混音在稳步获得大众关注中,同样为一些歌曲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例如,加拿大歌手Ruth B在2017年发行的《Dandelions》起初并未收获多少关注,自2021年8月慢速版本流传后,这首改编版本因比原曲更为舒缓,所带来的浪漫氛围被大量用作恋爱、婚礼等相关视频,至今于TikTok收获近80万播放使用,原曲也在慢速版本的带动下于TikTok获得近30万播放,这也是她在Spotify上播放量最高的歌曲。

500

本质上来讲,变速音乐的卷土重来,起到了翻红老歌助推新曲流行的作用,但这种略显“傻瓜相机”感的再创作复兴,不过是将二十多年前创造的公式在当下再度套用、发散,仍旧是千禧复古浪潮的余韵。

 

毕竟,对于经常将R&B歌曲进行采样变速的Hip-hop领域音乐人而言,变速早已是为常态化。 

 

“变速音乐”为何能卷土重来?

 

站在多角度来看,变速音乐能够重归,且比原版更为流行,实则是大势所趋的。 

 

现下,随着音乐创作门槛逐渐走低,变速这一几乎人人都可以操作的入门级音乐“改造”,便承载了不少乐迷对歌曲的自主理解和听感适应。这也造就大量歌曲被通过变速二创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形成新“作品”进行传播。在无形之中,也将跨越语言、风格等标签的音乐推向了更主流的平台。 

 

“任何人都可以创作Nightcore,这就是他的乐趣所在。” 《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同理,慢速音乐也是如此。 

 

“变速音乐”这一近乎零门槛的创作方式,也是追逐互联网流行的年轻一代的偏好。根据Comscore和Wallaroo Media2022年统计数据,仅在美国TikTok用户中,就有近75%的用户为1993年至2012年之间出生。换言之,这也是有建立固定音乐偏好和早已形成音乐记忆的一拨人。 

500

不难发现,近几年的千禧复古热潮,在带领全球回溯着过往的内容时,未曾将音乐除外。在千禧时期成长起来的Z世代音乐人,也将这一怀旧情绪带入现在的作品创作之中,在新旧碰撞中创新,将00年代乃至10年代的歌曲带回如今的视野。 

 

这些二创曲目,对于Z世代而言夹杂在怀旧与新奇的暧昧中,有着极高的共鸣。本质上来看,变速音乐所带来的与常规歌曲不同的夸张音色、人声,对大众而言充满了猎奇感主导的感官刺激,也是在这一亚文化中找寻着认同感。 

 

比如,在TikTok上,拥有500万粉丝的“Spxedupsongs”这一账号“皮下”便是一名15岁的西班牙男孩Esteve。在他的制作中,Lady Gaga、黑眼豆豆、艾薇儿等人作品皆被加速二创,并均在TikTok达到几十万至百万播放不等,相关加速版本也同时在Spotify上被官方整理为歌单。 

500

但说到底,这些变速音乐能够在短视频平台如此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基于舞蹈、变装、卡点等内容创作的BGM需求。 这也就导致从民间到官方在搜罗适配音乐时,不免选择以变速的方式,创造匹配自身内容的音乐。像是女团Red Velvet在2016年发行的《Russian Roulette》,其加速版本作为“哔哔哔吧甜甜舞”手势舞的BGM于2022年火爆抖音,原版也在抖音收获了1.7亿浏览量。 

 

另一方面,则是短视频出于视觉效果需求,为呼应剧情片段、混剪、影集等画面传递出的内容,将配乐进行变速使用,更多为画面服务。比如Netflix网剧《Wednesday》第一季中女主角Wednesday在舞会中起舞的片段,便被TikTok用户搭配上Lady Gaga 2011年发行的《Bloody Mary》1.2倍速版本,画面的舞蹈动作更是被调侃完美适配加速版“喘不过气”的感觉。这也带动《Bloody Mary》在十年后重回Billboard榜单和TikTok热歌榜。 

 

可以说,短视频平台发挥的病毒式传播作用,对于变速音乐的营销推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也令原曲得以“见天日”。

500

同时,随着受众和市场的需求扩大,变速音乐带来愈加多样的成功翻红案例,也刺激了唱片公司的营销宣发策略,将其采纳为新型音乐营销手段。音乐人们试图借助变速的流行,来给未能在首发时成功的歌曲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帮助自己拓宽受众圈层,也将这股热潮逐渐渗入全球音乐市场。 

 

比如,SZA在2022年12月初发行的《Kill Bill》在TikTok用户“SpedUpSongsNLyrics”的加速制作下,于TikTok上获得了超过2000万播放。这也影响到SZA在今年通过官方渠道先后发布了《Kill Bill》TikTok加速版、加速版两个官方变速版本,原曲也在不断的热度助推下,在今年1月登上YouTube、英国UK榜等榜单前三,稳居前列。 

500

正如环球音乐A&R战略全球主管Nima Nasseri对《卫报》所言,“听众正在从加速或慢速版本中发现原曲,这对音乐人来说,不用去花5万美元买大牌DJ的混音,可以花相对较低的预算做出加速版本,而且这对听众是没有什么理解门槛的,因此能够得到的回报更多。” 

 

乐观来看,变速音乐的归来,是因其猎奇感带来的新鲜、好玩的乐趣,令大众所乐于接受并传播,侧面来看也是在此基础上“拯救”了一批批被蒙尘或是遗忘的歌曲,在怀旧的变速中重获新生。 

 

结语

 

看起来,变速音乐卷土重来的苗头正在稳步发酵中,或许也为音乐市场带来了一种再创新的活力,成为下一步助力音乐人宣传作品与自身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变速音乐看上去仍是一个十分模糊的音乐业务,它或许会出现人为介入流媒体的干预,进而影响受众收听选择。比如在Spotify上,便出现了一个收集加速歌曲的歌单,但列表内却只有华纳音乐旗下的歌曲,其每月有着超过1200万听众收听,日均则超过200万收听。 

500

另外,这一玩法背后的侵权风险也仍是暧昧不清的,在原曲上进行的再创作、发布,所产生的播放收益如何界定、分配,需要更加明确。毕竟,一首歌曲的组成是由多个段落搭建而成的,每一个段落或许并非一人所作,那么变速也可能会侵犯多首歌曲的版权。 

 

但不管或快或慢的变奏,如同花栗鼠亦或是变换性别的人声,变速音乐都适应了Z世代的速食文化,凭借着制作快速、怀旧与猎奇并存的特点,成为新热潮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主流音乐的创作方式和营销玩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