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东北会怎么样呢?

【本文来自《东北人的素质到底低不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东北落后的常见理由包括但不限于官本位思想严重,贪污腐败,吃拿卡要;还有说气候寒冷干活的时间少、东北人懒等等等等。但这些都是现象,本质是什么呢?本质是东北的地理位置和中国贸易中心的转移。在这个问题上东北遭遇了三次重大客观情况的打击。

建国初期,东北绝对是全国发展的龙头,原因也不难理解。当时整个西方封锁中国,中国本就不多的外贸伙伴基本都是以苏联为首华约国家,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贸易通道。同时伪满时期在东北建立了当时全中国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人口。后来又发现了大庆油田、鸡西和双鸭山的煤矿。也就是说,从经济发展角度,当时的东北集能源、物流、基础设施、人才、政策支持和贸易通道于一身,相对来讲比现在的上海条件还要好,所以那个时候的东北是非常发达的,哈尔滨叫东方小巴黎,大连叫北方小香港不是白叫的。

东北遭遇打击的第一个阶段是是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和大三线建设,东北的大量人才、资源向南转移,加上七十年代不少知青返城,东北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由于东北的工业底子太好,又有之前十几年的发展,加上当时仍然是全国最高的基础设施水平,所以虽然下降但仍然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需要强调两点,第一当时全国基本都是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很少。也就是说当时相对于南方,东北在贸易问题上虽然与苏联的贸易优势没有了,但也没有劣势。第二,由于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市场经济,同时石油、煤矿又属于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当时只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少数几个油田,进口的油几乎没有。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东北的化石能源是被无偿调拨用于其他地区发展的,按照现在的用词就是东北牺牲自己的GDP去支援全国发展。

第二个打击阶段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彼时改革开放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中国接触了外面的世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了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爆发式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国际贸易,但是中国承接的又是低端制造业,于是就有了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低端制造业最在乎成本,而海运是所有运输方式里成本最低的,所以这个阶段能发展起来的只能是沿海地区。东北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片地区难以与东南沿海竞争,唯一的出海口大连也成了东北最发达的城市。这个时段南方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也迅速发展,东北最后的优势也消耗殆尽。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全由需求推动的,而现在的中西部地区是先投资基础设施后发展经济,要注意不同时期的建设逻辑是不同的。

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自然就是加入世贸组织直到现在。这时中国完全加入了全球产业链,海洋贸易方兴未艾,全国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东北地区偏居一隅,周围接壤的国家俄罗斯、朝鲜、蒙古,GDP加起来还不如广东,俄罗斯还是远东地区。往远了说最多也就是日韩,全东北只有一个出海口还在渤海湾里,再加上整个90年代就没能进入全球大市场缺少商业积累。于是2000以后东北彻底衰落直到今天。实际上东北衰落的过程就是中国贸易中心转移的过程。

那么今后的东北会怎么样呢?俗话说,事不过三。俗话又说,否极泰来。在我看来,2022年就是东北触底反弹的开始。全球化发展到极限后,巨大的贫富分化必然带来一个不稳定的世界。于是贸易战开始了,俄乌冲突了,WTO实质性地停摆了,全世界开始结构性通胀了,全球各个区域的贸易协定增加了,中国的内循环也启动了。俄乌战争为东北打出来了廉价的石油和天燃气,而21世纪,能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当中国的发展重心彻底转到内循环和一带一路贸易以后,陆路贸易又会重回主导地位。当东北的能源成本可以抵消掉运输成本的时候,东北将成为新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当一群央企以及随之而来的数十万亿级别的资本发现东北能源的价值洼地,贪污腐败、吃拿卡要将没有生存的土壤。当东北的老百姓发现同样的辛苦工作可以换来数倍于现在的收入,“懒”会被扫进垃圾堆。当企业发现冬季取暖的成本远低于在南方用电的成本,冬季的寒冷将成为冰雪世界的特色。当东北五校的学子发现本地就有优质的就业机会,人口外流将变成人口回流。如果海盗起家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都可以变成90年代公知嘴里“最优秀的民族”,有什么理由认为同样接受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洗礼的东北同胞素质低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