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利息,美国的痛苦

美联储又加息0.25%。与2022年的一气三联0.75%相比,这是很温和了,但基准利息已经达到4.5-4.75%区间。与一年前的0.25%相比,暴涨18倍!

按照IMF数据,2020年美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高达46.2%,这些年其实一直差不多。按照美国财政部数据,2020财年(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总开支为91000亿美元,包括可支配开支,如国防、教育卫生、政府雇员薪酬等,和法定开支,包括医保、社保、退伍军人、国债利息支出等。2021财年为10.1万亿,2022财年90000亿。疫前的2019财年为66000万亿。2019年美国GDP为21.3万亿,2020年为20.9万亿,2021年为23万亿。这些都是未经通胀调整的。

换句话说,在疫前,美国政府开支占GDP约为33-35%水平,现在为43-46%水平。美国的政府开支是美国经济的绝对主要拉动力量,现在的拉动力量更加主要了。这决定了美国政府开支不能砍。实际上也坎不了,否则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月经式预算大战也打不起来了。

另外,美国政府是典型的借债度日,填补赤字的借款都是按照当前美债回报率的,这一般要高于美联储利率,为了讨论的简单化,直接按照美联储利率计算。疫前的2019年财政赤字为9800亿美元;2020年因为疫情,激增至31300亿;2021年依然居高不下,达到27700亿;2022年到9月30日为止,“只有”13800亿,但年化后应该达到18400亿。开始降下来了,但依然是不可思议之高。

注意,在2020-2022年期间,美联储利率大体在0.25%左右。现在暴涨到4.5-4.75%。美联储利率与国债利率不相等,但相关。换句话说,相同的20000亿赤字在两年前只需要每年支付50亿的利率,但在今天就需要900-100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了。

美国现有国债是31万4600亿美元。国债有短期,有长期。美国偿还国债的办法是借新债还旧债。美国国债主要为20年期和30年期两种,没有精确的每年到期数额,现有国债里也有很多是多年前借的,利率各异,但按照当年购买的时候锁定,并不随美联储的利率而浮动。按照最粗略的估算,假定接下来每年有4%的美债需要续购,那就是约12000亿美元。换句话说,为了续购,一年前只需要3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现在暴涨到540-600亿美元了。

两相相加,美联储的加息使得美国政府开支“平白”增加了1500-1600亿美元。这只是新增的利息开支。总的利息开支要加上美债按照“历史利率”的部份。在2022财年,美国联邦政府利息总开支是7359亿美元,2021财年是5696亿,2020财年是5515亿,已经在上升了,但基本上还是由于国债总量增加,而不是利息变化。

即使不算国债总量增加导致的利息开支增加,在政府预算总额大体不变的情况下,美联储利率上调就意味着要从其他开支里挤占1500-1600亿美元。

法定开支是不能动的,属于“来单照付”,只有可支配开支在国会和白宫之间可以讨价还价。可支配开支里略超过一半为国防开支,其他包括科教文卫、联邦政府、基建拨款等,这是可以裁减的。在美中激烈竞争的现在,国防开支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而且美军主战装备大量老化,中国新装备在性能和数量上急剧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在一些方面开始反超。不过军费本来基数就大,增加个三五十亿属于数据噪声,比现在每年增加三五百亿才有点意思。这不是狮子大开口,是刚需。

“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的第一重要项目,而不是“福特”级航母、“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或者“伯克III”级驱逐舰。这不是因为“哥伦比亚”级是全新的,而是因为这是美国核三位一体中的一极,是美国海军在美国核战略中的存在感之所在。但在美国海军的预算重点里,“哥伦比亚”级根本就是“计划外”的,因为太花钱了,至少1000亿美元,这还不算全新的“三叉戟D5”导弹的替换(“哥伦比亚”级初期继续使用“三叉戟D5”,但中期必须更换,毕竟这也是1990年就开始列装的装备了)。美国海军要求国会单列预算,否则海军的预算就被“哥伦比亚”级吃剩没多少了,而“福特”级、“弗吉尼亚”级、“伯克III”级的开销早就排队了。

美国空军也差不多。B-21“隆重面世”了,美国空军需要100-150架,实际上想要200-250架,因为远程的轰炸机才是“距离是魔鬼”的太平洋战场上最有用的武器,而不是F-22、F-35。诺斯罗普信誓旦旦要把单价控制在5亿美元级,实际上谁都不看好。美国空军也难保不会因为中国的最新军事科技对B-21提出新增技术要求。最后计划总投资达到1000亿不奇怪。这也没有算入新的和巡航导弹的开支。当然,F-35和第六代战斗机也在排队。

由于乌克兰战争,美国陆军的战备库存下跌不少,箱底已经刮到按理说应该雷打不动的在以色列和韩国的前沿库存了。乌克兰战争也使得对坦克、步战、火炮、火箭炮重新思考,这些装备是补货和升级换代同时进行,最终开销也小不了。

有人说,乌克兰战争为美国用军工重新拉动经济提供了机会,这是想当然了。美国没这个钱。里根可以借债拉动,因为那时的国债水平很低,利息支出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借债直接进进了军费。小布什想故伎重演,已经踢到铁板。特朗普还算聪明,上任第一年大手笔增加军费,第二年就大手笔撤了。

同时,美国也意识到老旧的基础设施的问题,科技研发投资方面也被中国追得气喘吁吁。拜登的《芯片法案》最后还是要从国会批准的预算里落实,新增的利息开支可是法定支出,但科技就是可支配支出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要增加开支,只有加大借贷,继续推高债负和利息支付。这是饮鸩止渴。

美国通胀现在貌似降下来了。12月的通胀降低到6.5%,但还是大大高于预想的2%水平。美联储现在在动软着陆的脑筋,希望用最小的力度让通胀自然地降低到2%的水平,而不是继续加码,把通胀一下子按死。在某种程度上,这有点像新冠抗疫的“压平曲线”和“动态清零”的差别。

美联储这是考虑到美国经济的脆弱实情。在2019到2022年间,美国由于大放水,经济竟然还增长了4.3%,但这是浮肿,谁都明白,美联储最明白。利率继续上涨的话,美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甚至一下子跌入衰退。再用超低利率刺激复苏的话,美国经济就要在通胀和衰退之间震荡,这就完了。

但软着陆要求保持4.5-5%的利率相当长的时间。实际上,中国经济强势恢复,可能拉动世界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推动新一波通胀。所以美联储不仅没有降息空间,可能还必须继续升息,能做到的最好的就是缓慢升息,在通胀和软着陆之间玩平衡。

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搞各种阴谋,但中国的阳谋才是美国最无法招架的:用实质性的经济增长拉动世界性的通胀,逼迫美联储维持甚至长期维持较高利率,实质性地削弱美国政府的消费能力。

肯定会有人说:美国根本不怕,开动印钞机啊。嘿嘿,你想多了。在印钞机和真金白银之间是有很长的路的,否则金圆券、魏玛马克就是国家财政解困的不二法门了。

开动印钞机不能自己玩,需要有人接盘,也就是说,需要有人购买美债。你也可以把这看成“美元洗白”,是印钞机到实际购买力的关键一步。美国老百姓是不存钱的,美国公司也把收入留在海外避税,美国需要私人资本和外国主权基金购买美债。

在乌克兰战争之后,美债的信用不说一落千丈,也一落百八十丈了。不仅中国在悄悄减持美债,日本、沙特阿拉伯等也在做这事。私人资本更是见风转舵,要是俄罗斯政府资产都能随便被查封、转售,私人资本还有什么资格头铁?

没人购买美债的话,美国开动印钞机,难道是为了增产糊墙纸?

但美国的债-息死循环还真是走不出来。美国经济高度依赖政府拉动,政府开支压不下来,即使不增加军费,暴增的利息开支也受不了。这是中国最有效的反制。实际上,这对很多西方国家都一样。按照IMF数据,2020年法国政府开支占GDP高达62.4%,德国51.1%,意大利57.3%,日本还算低的,46.7%,瑞典53.1%,挪威58.2%,西班牙52.3%,英国50.3%,加拿大52.4%,澳大利亚45.0%。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国家都对通胀高度敏感,因为通胀上去了,政府发工资的员工薪资也需要相应上涨,对还在“真正对社会做贡献”的另一半的负担加重,而这个加重已经达到极限了。所以苏纳克对英国工会坚决不让步,马克龙对法国反对退休年龄提高的示威坚决不让步,都是没法让步,他们没人接盘。对了,在IMF口径里,中国是36.9%,和美国疫前数据相近,不过中国是疫期的,而美国的数据上去了就很难下来了。

不断有人呼呼国家要加大投资这个那个,很少有人提起增加的债负和对政府拉动的依赖对经济的长远影响。法国、英国眼下的大游行就是先例,等到美国政府开支提高到50%以上,麻烦也少不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有一半靠政府发钱是变态的,政府是不产生价值的。一个人要产生两个人的价值,国家经济要能轻装发展才是见鬼。负重前行?让别人负重吧,中国不需要背着石头上山。

当然,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太小也不好,那是政府实在没钱,也从老百姓那里收不到钱,连举债都没人肯借。

这样说来,美国还算好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能借到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