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讲】止咳药不是“快乐水”,“大力”也出不了奇迹

大家好,我是谷智轩。屏幕前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已经“阳康”了?我在感染期间最严重的症状,就是咳嗽——连续几天半夜咳醒,肺都快咳出来了。为了抑制呼吸道的那股持续不断的冲动,许多患者会借助各种各样的止咳药物,来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说到止咳药,相信不少B站的老用户都认识那个“初代网红”——“大力哥”。“大力出奇迹”这个梗,差不多已经流传了10年了,但止咳药滥用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最近,青少年滥用止咳药的风潮又见诸报端。一些学生明明没病,却长期大量喝止咳糖浆来“提神”,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不要小看这唾手可得的药水,本期《轩讲》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即便是止咳药,我们也应该警惕它引发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的滥用是指有出于寻求快乐或安慰的目的,有意识地过量服用药物,以获得非正常的药理作用。药物滥用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即使到现在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前现代社会,医学还不发达,存在许多无法根治的疾病。当时的医生,受到技术条件所限,就只能给病人开一些麻醉类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比如说,鸦片最早在欧美,就是被广泛使用作为止痛、镇咳、安眠、安定,以及治疗腹泻的一种药物,但是鸦片的非医疗用途,却在亚洲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到了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从鸦片中提取出了吗啡,此后吗啡迅速取代了鸦片,成为主要的镇痛药品种。1898年,德国拜耳公司为了配置新款止咳药水,合成出了新型镇痛药“海洛因”。拜耳公司起初认为这是一种新型、高效且安全的止咳药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就将其上市大规模销售,并且用“英雄”为其命名。但后来的实验却发现,海洛因实际上具有非常强的成瘾性,很容易被滥用并且导致严重的中毒现象。

进入20世纪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商品流通,导致药物滥用与成瘾问题日趋严重。但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手段的进步,人们对药理学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意识到了药物滥用的危害,开始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限制药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建立了药物监督机构来监督市场。同时,国际社会也通过协作和合作,来打击跨境药物贸易和犯罪。由于各国加强管制,那些成瘾性强的药物变得不容易获得了,于是就有一些人,把目光转向了更容易获得、效果相对更轻、但同样具有成瘾性的药物,止咳药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人在咽喉部受到刺激时,往往会通过神经反射到中枢,中枢再作出反应,命令喉部肌肉“行动”,就形成了咳嗽。依据咳嗽的发生机制,目前所用的止咳药水,主要分为 “中枢性镇咳药”和 “外周性镇咳药”两大类,其中 “中枢性镇咳药”就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神经中枢,从而抑制咳嗽的,而中枢性镇咳药又分为成瘾性和非成瘾性两种。

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止咳药物中,通常含有一些阿片类成分,比如可待因(codeine)。可待因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止咳药,在一定剂量下会产生镇痛和镇静的作用。这种成分在药物中的含量不大,它使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兴奋作用,只相当于吗啡的八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所以是相对安全的一种药品。但这也并非绝对的,普通人如果在生病时喝一点止咳药水,一般并不会立刻就“上瘾”,所以危害性并不会马上就表现出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如果长期、大量地使用止咳药水,还是会产生成瘾性,等到症状都非常明显了,才被人发现。此外,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患者还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需要逐渐增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如果患者突然停止服用,还会产生戒断反应,剂量越大,戒断症状越明显,导致患者难以摆脱这个“瘾”。

比如说我们开头提到的“大力哥”。2013年,辽宁沈阳的赵某对止咳药水上瘾,一天少说也要喝5瓶,把家底都败光了。穷困潦倒的赵某,拿着水果刀在银行的自助营业厅里抢劫,被对方轻松制服。入狱后赵某接受记者采访,在镜头前“金句频出”,迅速火遍全网。比如说:“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我必须得喝大力”、“大力出奇迹”、“一天不喝浑身难受”,于是在网络上被人称作“大力哥”。这个“大力”,其实就是一种以可待因为主要成分的中枢性止咳水,叫立健亭。

500

其实,止咳药上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世纪中叶开始,美国止咳药的使用量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大量年轻人滥用止咳药,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觉。70年代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将非处方止咳药中的可待因,用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成分替代,但尽管如此,止咳药滥用的情况依旧严峻。右美沙芬也是中枢性镇咳药,一般来说,服用15至30毫克剂量的右美沙芬,就可以抑制咳嗽。但一些年轻人,往往一次性就服用多达360毫克,甚至更多。过量使用含有右美沙芬的产品,可能会导致失眠、眩晕、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幻觉、幻听等问题,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甚至死亡。据美国政府估算,2013年大约有190万美国人对止咳药物上瘾。

在非洲,止咳药上瘾的问题同样也非常严重,比如在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家,许多当地居民直接就把止咳药当作“圣水”来服用。不少药品生产企业的员工非法出售含可待因的止咳糖浆,而年轻人在黑市上购得这种糖浆饮用,以获得“过瘾”的感觉。尼日利亚议会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仅在该国卡诺州和吉加瓦州,人们每天就喝掉300万瓶含可待因的糖浆。2018年5月,尼日利亚政府宣布禁止生产和进口含有阿片类药物可待因的止咳糖浆,以防止民众滥服这种药水、甚至上瘾。

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整体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止咳药上瘾的问题,近年来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就已经出现了青少年滥用止咳水的问题。到了90年代,问题愈演愈烈,止咳水滥用之风,大有经由广东蔓延至全国各地的趋势。

1998年5月,卫生部下发文件,将联邦止咳露由普通药物列为处方药管理。2000年,监管又扩大至以联邦止咳露为代表的“含可待因成分药物”。2005年8月,国务院发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同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原卫生部联合发布2005年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虽然国家大力整治,但这种止咳药,依然被发现在黑市中流通,被用于医疗以外的用途,相关的替代品也越来越多。一种药被管制了,人们就会找到另一种有类似成分的药品,滥用问题屡禁不止。2013至2014年,我国6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发现,12923名职校学生中,有3.47%曾经非医学使用止咳水。2015年5月,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溶液剂、糖浆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换句话说,国家已经把止咳药水纳入《刑法》和《禁毒法》规定的毒品范畴。二类管制的精神药物,在我国须进行定点经营,符合专用处方和用量规定等一系列严格要求。2018年,中国药监局修改了可待因的使用禁忌症,从12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含可待因的药品,改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其实,咳嗽本身并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人可以通过咳嗽,把气管内像是异物、细菌、痰液等排出体外,有助于保护肺部。咳嗽的时候可以选择多喝水,特别是温热的饮料,来舒缓喉咙。在使用镇咳药之前,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确定咳嗽的类型、病因、个人身体情况等,并遵从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服用。警惕止咳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场景,屏幕前的年轻朋友们,更加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好了,本期《轩讲》就到这儿。这档节目现在会固定在我的个人号发布,每周两更,一般是在周三晚间和周六早上,还请各位点个关注。最后还是少不了吟唱环节:观察者网是一家独立而负责任的新闻网站,我们秉持全球视野、中国关怀的理念,为大家制作节目。新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为大家制作了一份独一无二的《2023年军工大事件日历》,现在充值观网会员频道观察员即可领取,使用我的邀请码007可立减十元,日历限量600套,送完即止,大家赶紧行动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