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乌克兰入北约?基辛格为何突然改口了

天空飘过五个字——形势比人强。

1962年,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建立导弹发射基地,偷美国的老巢。

好巧不巧,被美国U-2侦察机发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对苏联进行战争威胁,赫鲁晓夫在最后一刻怂了,撤除了导弹。

500

但以此为标志,美苏争霸进入了新常态。

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对外展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架势。

而美国在五十年代到达巅峰之后,走上了“脱实向虚”的不归路,加上一头栽进越南战争的泥潭。渐渐地,美国感到了力不从心。

在现实主义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此时此刻,内心焦虑的美国人,把眼睛投向遥远的东方。

1967年10月,作为共和党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尼克松,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越战之后的亚洲》,表示:

“从长远来看,我们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大实话,彻头彻尾的大实话。

500

教员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如果尼克松当选总统,美国对华政策将发生改变。

1969年1月,尼克松成功当选。他在就职演讲中,在谈到中国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让一切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时期,我们的通话线路是敞开的。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对思想开放,对货物和人员的交流开放。一个民族,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也是这一年的3月,苏军入侵我珍宝岛,我守岛官兵奋起反击,多次挫败对方的进攻。

冲突发生后,苏联强硬派有点嚣张,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计划动用部署在远东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小型核弹头,对中国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在共同的威胁面前,曾经水火难容的中美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尼克松、基辛格为代表的美国政府高层,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既然美国羞答答地抛出了橄榄枝,那么我们自然也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尼克松总统的就职演说,这是新中国成立来的首次。

1970年10月,教员邀请美国记者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他的身边,一起检阅游行队伍。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北京,开启“乒乓外交”。

自此,气氛组已经全部到位。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周总理举行多次会谈,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好了充分准备。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抵达中国。

500

同一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对华人来说很有意义的大事。

李小龙凭借电影《唐山大兄》迅速走红,在全世界刮起了“中国功夫”的旋风,改变了西方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中美进入“蜜月期”。

一晃50年过去了,作为中美破冰之旅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基辛格老先生仍然时不时地出现在各个论坛,发表自己对时局的见解。

由于他的历史贡献,我们在介绍他的时候,依然称他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他当年友华的真正目的,本质上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所以我们千万别自作多情,以为他是个特别热爱中国的人。如果中美利益发生冲突,他一定会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这是毋庸置疑的。

500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像基辛格这样的政治家,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的。

对他们来说,在现实主义政治的框架下,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时候,思想和手腕必须灵活,要以现实利益为考量,不能刻舟求剑,观念死板。

好,我们回到当今世界,如今的美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强烈冲击,老脸火辣辣地疼,小刀拉的一样。

当初日本和德国起飞的时候,都被美国用政治、经济、金融手段,死死按在地上摩擦。

日本自广场协议开始,像被抽了筋的蛇一样,到今天都在原地躺平,保持了长达三十年的不增长。

很多传统优势领域,比如高铁、半导体和汽车行业,被后起之秀蚕食,非常喜人。

而中国跟他们不一样,中国号称“产业终结者”、“价格屠夫”,凡是被中国攻克下来的行业,各国人民喜迎“双十一”大优惠。

这让盘踞在供应链顶端很久的美国,感受到了恐惧,从脚底到天灵盖的恐惧。

长此以往,美国食利阶层靠什么赚取高额利润?美国还怎么呼风唤雨?还怎么骑着其他国家的脖子拉屎?

奥巴马曾直言不讳,如果中国人过上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需要四个地球。言外之意,绝不能让中国再这么发展下去了,这样会挤占他们的蛋糕。

按照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来看,中国是这个星球唯一有机会挑战美国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人集中资源办大事的能力,让美国人肝儿颤。

因此,连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子都知道,美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不是解体后挥剑自宫的俄罗斯,而是蛰伏了一百年后重新走向复兴之路的中国。

那么,在现实主义政治家基辛格看来,美国当前的头号“敌人”,或者说是头号的竞争对手,百分之百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年来,美国忽悠乌克兰加入北约,从而挑起俄罗斯与美国正面刚的做法,是非常不理性的,是缺乏政治远见的。

美国尸位素餐的当权者们,应该像他当年一样,学会抓主要矛盾,争取把俄罗斯拉进反华阵营,从而实现对中国的全面围堵和遏制。

但是,美国政府没有按照基辛格的意愿去做,而是选择了用北约东扩到乌克兰激怒俄罗斯,并把它推入中国怀抱,造成了中俄背靠背的战略态势。

甚至连伊朗也被推了过来,“中俄伊三角联盟”隐隐约约地出现了轮廓。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棺材板快要压不住了,在他的《大棋局》中,这种地缘形势是美国的梦魇。

从地缘政治来看,美国这步棋显然走错了,中国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

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北边的地缘压力大大减轻,且俄罗斯有希望成为中国的“加拿大”。

美国自己也觉得不对劲了,最近一个月频频在东亚布局,要把精力从俄乌战场重新调整到中国周边。

但是有难度,只要中国不犯特别大的错误,美国很难得逞。

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

既然俄乌局势发展了这个地步,双方基本试探完了对方的底线。

北溪炸了,“莫斯科”号沉了,克里米亚大桥烧了,俄罗斯都没有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那种报复。

怎么说呢?一拳没打开,招得百拳来。

此时的俄罗斯高层,已经认清了现实,不想再把事情捅大。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先苟起来是明智的。

认输是不可能的,字典里没有这个词。实在不行,就打持久战,说着说着,俄罗斯还制定了一个150万人的扩军计划。

别看乌克兰没加入北约,但实际上,它跟北约成员国的待遇区别不大。

乌军里很多都是来自欧洲的散兵游勇,乌军使用的武器装备,大都来自北约各成员国,乌军的指挥系统,其实就是掌握在北约手中。

说句大实话,乌克兰只是出了炮灰而已,其他都是北约的。

站在什么山头,就唱什么山歌。

事已至此,基辛格现在反而觉得,应该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组织,给它一个名分,这样有利于尽早战胜俄罗斯。

500

反正打都打了,战争不可能轻易结束的,还是现实一点,把这场仗打好,尽快把俄罗斯打服。

这样既可以削弱俄罗斯,又可以把欧洲牢牢控制住。让德国这种“墙头草”彻底与俄罗斯决裂,从此一心一意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最终的结果,把欧洲这个朝秦暮楚的家伙,五花大绑,捆在自己的战车上。然后,再去搞中国。

对于美国来说,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是动作一定要快,拖得太久,对美国不利。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间姐姐啊,她站在中国这一边。

真够意思!

一个坏土豆合约笔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