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保护好我方医护

压力太大了。最近,多地医院报告医护减员严重,然后当年在武汉一线抗疫的余昌平大夫,发微博说现在肺炎的绝对人数不少,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不能及时收入院。

500

比如央视报道的《总台记者探访北京协和医院,老年患者占比高,危重程度超平时[1]》,也能看到医院里面,深夜还满满登登的全是人,可想而知医护人员的压力有多大。

500

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因为感染发烧,减员严重;一方面是很多患者症状较重需要住院;打个比方就是船上漏水,洞越来越大,水进来的越来越快,负责排水的船员却越来越少。

问了在医院的朋友,仅仅提供一个合理参考数据,负责病房的科室,一般有20-30%因为发烧在家缺岗,另外还有20-30%是顶着低烧坚持工作,剩下的是杨康返岗。

急诊科最艰难,急诊科医务人员减员达到50%左右,需要从其他科室抽人支持;其他科室还要抽人支持发热门诊,所以同样对其他疾病的患者产生了挤兑。

信源来自每日经济新闻《发热门诊接诊量增10倍!多地加快ICU病床扩容,紧急培训重症医护人员[2]》

现在,哪个睿智的专家敢再跳出来说新冠不过是个小感冒?我可去你大爷的吧。胡锡进嘴那么硬,还不是整整发烧了12天?

500

当年躺平派还质问说只有新冠是病,其他的病难道不是病?现在看来,一旦新冠导致大批量感染,其他的慢性病,同样是被大量新冠患者挤兑了。

而且原来可以正常进行的手术,因为医生羊了,手术质量和手术速度都会下降,大家还记得那张《孤独的手术者》么??

500

医护人员也是人,肉体凡胎,有奉献的精神,但没有金刚般的身体,他们有家庭,主力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也会累也会病,也需要休息和睡眠,但是以现在的医疗压力,医护能撑多久?

病人是羊,病人家属是羊,医生是羊,护士也是羊,医院变成了一个大羊圈。而且住院的病人往往都是高龄+基础病缠身,病人家属心态焦虑,往往暴躁易怒,而同样发烧的医生护士还有多余精力安抚病人么?

500

根据国家《关于印发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工作方案的通知》,里面提到了要增加ICU病房资源,财新网发了一篇《亡“阳”补牢,多地紧急扩容ICU及重症医护团队|大流行手记(12月23日)》,问题是,ICU床位是说扩就能扩得出来的么?

根据大皖新闻报道,安徽省二级及以上医院ICU床位总数7323张,占总床位比重2.98%。三级医院ICU床位5922张,占总床位比重4.13%,可转换ICU床位2762张,占总床位比重的1.92%,一共16007张床位。

做个数学题,安徽有6200万人口,按照9成感染,0.5%重症估算,大约有27.9万人重症,这16007张ICU床位,够不够用呢?

ICU可不是摆一张床位就叫ICU了,ICU一个床单元最少要有可升降床、防压疮气垫、氧气、吸痰器、输液泵、微量泵、心电监护、呼吸机等设备。

就算设备到位了,床护比和床医比也有要求,人手可不是发个文件或者肯花钱就能无中生有的,也不是以老带新带几天就能带出来的。

再想想躺平派之前的名言:「你干不了有的是人干,不想做医生就辞职好了?」,事实上短时间内根本培养不出来经验丰富能救死扶伤的医生,「有的是人」从何而来?

未来没准会有一批医生不想干了,从公立医院辞职去私立医院,收入又高,工作又不忙,而且日常接待高收入人群,相对更好沟通,也不用担心病人家属投诉;那时候公立医院还能「有的是人干」么?

说实话,还是需要给待遇,招人手。美国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1月的周薪平均是1700美元/周,等到3月,薪酬涨到3000美元/周;纽约最危急的时候,ICU护理人员工资+路费达到了10327美元/周,一周一万美元。

来源:《Vanderbilt raises nurse salaries as COVID-19 creates gaps in worker pay[3]》

Average pay across the nation for temporary registered nurse jobs was3,000 – with outbreak hotspots seeing pay increased of more than 100 percent, according to NurseFLy.

既然医护人员暴露在羊圈里,早晚都会感染,那是不是该涨工资了?不求涨到纽约那样的薪酬,但是高风险高强度超负荷运转的工作,一周3000-5000人民币不过分吧?

现在感染的患者,但凡是发烧、咳嗽、头疼、鼻塞等轻症,没人愿意冒着感染其他毒株的风险去医院聚集,都会选择在家硬抗,所以轻症一般不会增加医疗挤兑。

但是如果是有基础病的中症、重症老人新冠感染并发肺炎,或者婴儿感染高烧不退,哪个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人能舍得让老小在家硬抗?不去医院还能去哪里?还能自我安慰说99.5%的人无症状?

一床难求就是这么发生的。新冠病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会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进化出高强度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医护人手不足

现在还有一种声音,质疑为什么准备不足就选择开放。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八年,而疫情一共才三年,短短三年能培养出来达标的医生么?扩建医院、增加床位同样需要人,但是我们最缺的就是具备从业经验的人。

根据FT中文网的报道,《中国医护人员艰苦迎战新冠感染潮[4]》,国家已经开始号召退休五年内的医护人员返岗迎战了。他们辛苦奉献了一辈子,到退休了还要冲回最危险的抗疫一线,是真的心疼。

而就算人力紧成这样,我们紧缺的白衣战士还在不断因伤减员。比如华西临床医学院2022级研究生陈某某,感染新冠后,仍然顶岗上班,最后心源性猝死,享年23岁。

根据央视网消息,从12月初开始,在短短的十来天里,医院80%以上的医护人员陆续感染。

大部分的医护工作者,已经处于一种带病997的状态了,「大家几乎都已经‘阳过’了」、「基本没有停下休息的时间」。感染、发烧、疲惫,这每一项都在增加猝死的风险。

在中国新闻网报道的《疫情下的医护工作者[5]》中,也写了几例故事,急诊内科主治医师江洋上夜班,高烧39.2度,头晕、胸闷,然后自己给自己输液了退烧药,等到稍微好转以后,又爬起来坐诊——这离猝死很近了吧?

跟120的麻醉科医生,每天上午10点跟车出发,中间除了简单吃点饭,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只要接到急救中心的调度电话,不管多晚都要立刻出发,最近每天都要忙到深夜——这里猝死很近了吧?

500

在每日经济新闻发表的《发热门诊接诊量增10倍!多地加快ICU病床扩容,紧急培训重症医护人员[6]》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发热门诊的童奕斌医生,在傍晚就感觉到体力不支、身体不适,但他一直忙到了凌晨四点,终于能脱下来防护服,摘下N95,喝上一口热水——这是消耗元气。

浙江省中山医院的护士张丽杰连上了几个夜班,咳嗽得浑身颤抖,仍然一直在为患者抽血、输液——这是拿身体玩轮盘赌。

真的是准备不足么?

网上舆论说,为什么不准备好医疗机构的数量,为什么不增加医护人员,为什么不准备药品……。

药品这个事,可能一开始真的是被张文宏的4%发烧、99.5%无症状忽悠了,专家完全没有预见到新冠传播得这么快,症状这么重,然后全国都开始抢药。

当全国爆发抢购的时候,多少产能也兜不住这种洪峰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时候,全国都在抢盐,连盐这种大宗物资都能脱销,何况是药品?

医疗机构这个事,我看了国家统计局最近十年医疗机构的统计数据,发现医疗机构的数量是一直在增加的,并不像

比如医院个数,综合医院数量逐年稳步上涨,从2013年的24709家医院,增加到36570家。每年平均增加3%以上。

500

再看全国的医疗机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97.44万增加到2021年的103.1万,这速度已经很可以了。

500

再看医疗人员,根据统计年鉴,从2012年的667.55万增长到2021年的1124.42万人,也是逐年增加的。

500

执业医师数量也是每年将近增加20万人

500

注册护士也是逐年增加,2021年增加了30万人

500

这个人力储备速度已经非常高了,而且整个社会的培训体系也不支持速成医生和护士。

面对新冠带来的医疗挤兑,任何国家都支撑不了,只能尽力压平曲线,救治重症。当年高高在上的大英帝国NHS一次次被挤兑,糊出天际,手术排期动辄等待4-6个月。

这就是放开的代价。

保护我方医护

现在已经是感染达峰了,接下来的重症高峰,可能会在两周到三周时间内到来。那时候脑子烧糊涂、身体很疲惫、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出错的概率会不会更大?

未来的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一定只会多不会少吧?未来会不会有伤医现象?会不会有人投诉医生?会不会再出现医闹?会不会把人逼得摆烂?

比如英国NHS系统里的医护人员摆烂

500

美国的医护人员摆烂

500

500

现在各地已经开始关爱医护人员了。比如上海黄埔给医护人员提供了经济型酒店改造的关爱驿站,可以让医护人员在里面休息、吃饭,不用担心传染家庭。《启动关爱驿站、调配工作闭环酒店 上海加强对一线医护的关爱[7]》

浙江、江苏、新疆等地也出台了一些关爱政策,比如《多地增绩效工资发补助关爱一线抗疫医护人员[8]》,提到要科学统筹安排轮班、发放临时补助和绩效工资,解决后顾之忧等。(可面对人力不足,怎么轮班?)

我干儿子的父母都是医生,有两个孩子,爸爸天天在单位值班,妈妈已经阳了还不下火线,照顾孩子的老人也阳了,幸好两个娃还健康,要不然的话,医生去照顾病人,那么谁来照顾娃?

请保护我方医护(except张文宏),这三年来,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辛苦的人。千万别让白衣英雄流血又流泪,千万别把好人逼得摆烂。

最后一个问题:张文宏什么时候上一线体验一下医护人员的压力??什么时候体会一下他文中的0.5%有症状?

参考资料

[1]

总台记者探访北京协和医院,老年患者占比高,危重程度超平时: https://weibo.com/1989660417/Mly2u5w8r

[2]

发热门诊接诊量增10倍!多地加快ICU病床扩容,紧急培训重症医护人员: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2-12-23/doc-imxxsetu1099126.shtml

[3]

Vanderbilt raises nurse salaries as COVID-19 creates gaps in worker pay: https://www.tennessean.com/story/news/health/2020/04/08/vanderbilt-raises-nurse-salaries-covid-19-creates-gaps-worker-pay/2961103001/

[4]

中国医护人员艰苦迎战新冠感染潮: https://www.ftchinese.com/story/001098301

[5]

疫情下的医护工作者: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2/12-29/9923949.shtml

[6]

发热门诊接诊量增10倍!多地加快ICU病床扩容,紧急培训重症医护人员: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2-12-23/doc-imxxsetu1099126.shtml

[7]

启动关爱驿站、调配工作闭环酒店 上海加强对一线医护的关爱: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2/12-27/9922293.shtml

[8]

多地增绩效工资发补助关爱一线抗疫医护人员: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2022-12-25/doc-imxxwnrz1274684.shtml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