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特快:外骨骼还是幻想吗?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这次节目,咱们来聊个有意思的东西,外骨骼。

其实近几年的科幻电影中,外骨骼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标准配置了,不管是国产的流浪地球、明日战记,还是好莱坞的明日边缘啊, 阿凡达啊,里面都已经把外骨骼当作了一种未来军事和民用方面的标准装备。

而至于在外骨骼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装备沉重装甲的动力装甲,那就更常见了,走灵活机动路线的有钢铁侠;走质朴刚健路线的是辐射里面的T系列;带防护罩能徒手拆坦克的是光环的雷神锤;至于忠诚的,那当然就是战锤40K里面星际战士那一套咯。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到现在为止,这些科幻程度较高,上天入地的动力装甲,大部分都只能用CG制作。但真正在电影里能够做出比较让人信服动作的,主要还是外骨骼,同时呢,在各大漫展上扮成各种动力装甲出来的COSER们,动作一般也都比较笨拙。

其实这恰恰是外骨骼技术已经越来越接近于现实带来的。

举个例子来说,说阿汤哥主演的《明日边缘》,里面那一套外骨骼,其实是没有动力的,但是它已经能够利用巧妙的机械设计,让人穿着它的时候不至于非常费力。

其实类似这样的无动力外骨骼,也就是大家在漫展上经常看到的扮动力装甲的那种。不过其实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一些这种外骨骼已经是有电动助力的了,在近年来的国内外各大漫展上时不时可以看到。

至于说类似《死亡搁浅》里弩哥用的那种,更是已经有送餐小哥穿着试用的新闻报道过了。

其实外骨骼技术是很早就进入了人们视野的一种技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星船伞兵》里就开始设想动力装甲,而且小说里还涉及到了一系列不用传统的控制面板来操控动力装甲上配备的各种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设想,比如说磕一下后槽牙,就能和小队里的队友接通通信。

这其实就是从5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发展,在技术方面比较敏锐的人就已经意识到在它的辅助下,可以发展出一种感应和判断人体动作的算法,进而用它来控制驱动各个关节的电动机,来增强人体的力量。

60年代美国DARPA就开始进行外骨骼是否能走上战场的实际研究并且制造了相关的原型机,尽管非常笨重,但已经能够用来进行搬运工作。

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下,电动机的尺寸,电子设备的尺寸都非常庞大,最后造出来的外骨骼也非常庞大,以至于最后穿上外骨骼的人看起来已经不是人在穿着一套装备,而是人坐在装备里面驾驶它。

在80年代电影《异形2》里面,就出现了类似这样的一套装备,女主角就开着一台会行走的装载机,大战异形女王。

同样,这也启发了当时的《高达》等日本动漫,由人驾驶的巨大机器人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介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特殊情怀。

这方面最杰出的动漫当属《机动警察》,里面日本警视厅的特车二科就开着实际上属于警车的英格拉姆,去应对各种各样涉及巨大机器人的犯罪,乃至后面还用来对付发动政变的自卫队。

不过其实这个时期,现实领域美国DARPA在不同时期开展的外骨骼项目已经迭代了好几次,其实这个机构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会再开启一个新的外骨骼相关的研究项目,同样,利用药物和生物技术提高人体能力,乃至创造“超级士兵”的项目也差不多每隔十年又会开展一个新的。只不过这两个项目似乎一直都没有真正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

当然了,这些项目中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在“黑色行动”的世界当中少量运用,只不过,长期以来主要是药物为主。

或许对于军队来说,拓展士兵在身体方面的能力,始终具备致命的吸引力吧。

进入21世纪,随着芯片制程的不断发展,微型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算法领域的进步,还有很重要的,随着强磁性材料的发展,大功率的小尺寸电动机的进步也非常显著。这几项技术的叠加,使得外骨骼的机械电子部分在尺寸方面迅速变小。

同时在人体工程学方面的技术进步也很重要,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这使得外骨骼设计上也可以运用更巧妙的机械设计,来改善其各方面性能。这一领域的发展动力很有意思,是商业化体育领域对于各种运动保护装备的研究,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脊椎护具,各体育装备公司对人体脊椎受力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这就给了外骨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

正是在这种交叉学科互相带动之下,外骨骼今天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距离实用也越来越近。甚至可以说,现在一年两年的技术进步,就可以外骨骼在很多领域的发展完全改变认知。

举例而言,202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当时的“战术突击轻型士兵装具”缩写TALOS系统研制中遇到的困难,和他们的记者试穿的感受,其中提到,由于传感器和计算的延迟,穿戴这套系统时运动感觉就像是“在一池子果冻里游泳”。这个感受就很类似于差不多时候列车长在警用装备展上试穿国内外骨骼时候的感觉。

短短两年后,列车长在2022年珠海航展试穿了中国电科集团参展的外骨骼,已经感觉不到这种“果冻里游泳”的感觉了,甚至产生了一种“外骨骼在带着我动”的错觉。

这其实就是在传感器和计算技术方面的发展带来的进步。类似的,有朋友说近年来在电动助力自行车方面的发展也有类似的进步。

类似的,在人体工程学领域的进步,也使得新一代的动力装甲在运动灵活度方面相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以前由于机械设计带来的对穿戴外骨骼后人体运动范围的限制,现在都已经几乎感受不到了。

这其实是由于增加了更多的助力电机,而同时它们的关节和传动系统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迭代发展。

目前来看,外骨骼最大的限制,倒是和几年前一样,主要就是动力。

这一领域现在好像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在航展上我们试穿的外骨骼依然是演示半小时,充电一整天的状态。不过如果背上一个大号的电池,活动时间可以提高到一小时或者更长。

所以美国人DARPA项目计划当中那种用外骨骼给加强士兵,增强力量,敏捷性和携带更重的装甲、武器的设想,目前来看大概还是没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当然在我军目前公开的一些关于国内外骨骼竞赛的图片来看,也有穿戴外骨骼翻墙、跑步、越障等和敏捷性相关的项目,这表明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想法的。

但今天这样状态的外骨骼,至少在两个情况下,已经具备实用价值,甚至可能还是很有革命性的价值了。

第一就是搬运和装填弹药。这方面其实我们都已经看到了,近几年我军PCL-181自行榴弹炮演习训练的画面中大家已经可以经常能看到战士背后拖了条电线的外骨骼了。

这可以大大降低士兵搬运弹药时候的体力消耗,提高搬运和装填弹药的速度,不论是提高爆发射速,维持较高的持续射速,都有很大意义,尤其是在今天这种自行火炮要打一轮换一个阵地的高强度对抗背景下,那就更有意义。

此外,未来如果我们的坦克装填手也能使用外骨骼,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让装填手的装弹效率赶上自动装填机。当然我军现在的15式轻型坦克,99A、96A、96B这些坦克,乃至新一代的轮式突击炮,都已经有了自动装填机,取消了装填手,意义没那么大。

但是对于我军中为数不少的11式突击炮,05式两栖突击车这些车辆来说,给装填手配上外骨骼的话,依然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尤其是这些轻型车辆本身车内空间较大,也便于装填手穿戴外骨骼活动。

但背后拖条线终归还是限制太大。

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使用新一代电池,比如现在各种电动车上使用的新型电池,把士兵活动时间提高到一小时左右,同时又能够大大减轻外骨骼本身重量,使之在不启动的时候不至于过分消耗士兵体力,那么这种东西是不是也在某些环境下可以有用呢?

其实想想也是有这种环境的,比如卫生员抢救伤员,这也是我们几次外骨骼竞赛中和目前一些部队的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否能把动力外骨骼和无动力外骨骼结合起来呢?

之前我们已经看到在高寒地区部署的西藏军区边防部队,装备了无动力外骨骼,通过人体工程学和机械设计,改变人体受力情况,使得沉重的背囊载具主要由外骨骼来负荷。这就成了一种省力工具,让士兵可以携带沉重的设备较为省力的在高原环境下活动。

而在需要的时候,则可以启动电动助力,使得运动速度、力量各方面获得较大的加成,活动时间限制一小时。

这样的一种外骨骼,差不多就已经是现在技术条件下,一种可行的折衷做法了。

实际上就是外骨骼的无动力承重机能主要用来承担外骨骼本身给士兵增加的重量,使得士兵在不启动电动助力的时候运动机能和平时差距不大,而在关键时刻启动外骨骼,立刻就能跑得更快,打得更重。

这是不是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战术价值了呢?我们先假想一下双方都不能使用枪械,只能用肉搏的特殊情况。

比如说在巡逻途中,碰到敌人人多,我们人少的情况。那就利用外骨骼和夜视仪优势,可以先迅速脱困,同时在高寒环境下让我们的战士更好的保持体力。在高寒环境下敌人会迅速因体力不支队形散乱,现在的四眼夜视仪视野范围也够大,足以在剧烈运动之下保持较好的搜索敌人的能力,那我们就可以找机会集中局部优势,放翻一个俩,再接着跑。如此反复放风筝,把十几个敌人挨个揍趴下,一个小时之内也是可以做到的。

就更甭提如果你这外骨骼还带上身部件,拿根钢管一下子就能把对手手脚打断这样的情况,会产生多大的威慑效果?甚至在夜暗环境下,对手也看不清你到底怎么就这么厉害,很可能回去还能给你传扬一下,中国功夫OK,猴拳厉害,这样的传说。

而如果是通常的战斗环境,在城镇巷战中,我方突击队就可以穿着更加重型的装甲,携带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这类较为重型的武器去执行突击任务。

其实近年来在中东地区的巷战中,各方都开始意识到,我国外贸的轻型自动榴弹发射器是个好东西,这玩意士兵携弹量大,打出去威力又大,是破解“中门对狙”难题的不二神器。相比之下,美国的MK.19或者俄罗斯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一个人扛不动,而且发射的时候也必须装在三脚架上打,很多时候只相当于爆发火力更强的迫击炮或者威力更大的重机枪,和这种能当轻机枪的国产榴弹发射器不是一个概念。

而如果穿戴动力装甲后,狙击榴就真的能当突击步枪使了,那是不是会在巷战中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呢?

当然,由于续航时间问题,目前的外骨骼突击队还是只能在关键时刻拿出来威猛一个小时,但很多时候这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了,因为巷战的特点就是人员装备高度密集,战场破碎,局部战斗往往是围绕一栋楼,甚至几个房间打的,具备一小时续航能力,但期间几乎刀枪不入兼威力巨大的突击队,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说起来几年前的时候,其实国内就已经有单位开始考虑使用外骨骼,不过这个单位当时考虑的主要还是破拆铁门,强行进入房间,然后制服恐怖分子这样的用途,那对于续航时间要求更低,甚至都可以干脆让外骨骼战士背后拖根线去干活。

这几年来技术的进步确实是突飞猛进,在外骨骼这个领域看来确实现在已经跨过了一个重要门槛。

其实这就和前几年无人机突然间就从只有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偏门装备突然变成全世界各国军队热衷的重要装备一样,技术发展每跨过一个门槛,就会带来一次认识上的巨大变化。

好了,本期节目咱们就到这里,下回再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