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袁隆平的梦想进一步实现,我国太空水稻育种试验取得成功

袁隆平爷爷的两大梦想基本实现:巨型水稻亩产突破1600公斤,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现在中国航天人再创历史,在太空培育出了稻种,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培育,将会带来哪些巨变?

种子芯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电子芯片被垄断,只是科技发展受限制。农业芯片被垄断,那就要饿肚子。因此运用新技术、新平台研制种子尤为重要。

500

我国太空育种的历史是伴随着航天事业发展起来的,作为其他育种形式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空间站逐步进入运营状态将成为新常态。

这次随着神舟十四号乘组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任务,捎带下来了水稻种子已经转交给业主单位,这意味着,我国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在太空中“从种子到种子”繁育的全过程,还顺带完成在太空再生稻的培养。

500

和以往不同,咱们不是将种子带上去,使其在太空接受太空环境的影响,从而进行选育,最终在地面形成新品种。

500

太空环境本身就是难得的优质资源,气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诱发种子产生基因变异,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至于口感,根据实际培育情况看,经过太空育种的蔬果,味道和口感比普通的更好,比如太空黄瓜更鲜嫩多汁,太空萝卜除了口感更好,“太空紫薯”更香甜软糯……

500

以前,我们的种子只能伴随着返回式卫星,或者是飞船在太空遨游数天后返回。但是自从咱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就可以长时间使用太空环境,研究水稻在轨种植的试验。

500

这次,神舟十四号将水稻种子带上了空间站,在太空实现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扬花、抽穗、灌浆、结果等整个生长过程。

全程数据和图像监测,收集了大量关键信息,将为我国研究太空种粮、种菜提供宝贵经验,也将为我国种子研发提供强有力支撑。

500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充分利用我们在轨时间长等特点,将已经完成收获的水稻实现“重茬培养”,种出了“再生稻”。

这些种子在太空生长,太空环境影响水稻各个生长阶段的详细资料将会展示在科学家面前,巨型稻、高产量、高品质的主粮种子由此开启了模式。

500

随着神舟十四号飞向太空的还有2000粒中国沙棘,周口市的120克韭菜种子,酸奶菌种,甜菜种子,250克杉木种子和100克米老排种子……

500

目前,我国太空育种产业已经形成了2000多亿的产业,太空种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亿亩,平均增产、增质10%以上。

太空种地实现自给自足

500

我们知道现在太空上,我们还依赖于地球运输物资上去保障航天员们日常生活。但是要想实现长期低成本驻守,在太空种菜、种粮未尝不是最终的趋势。

500

实际上,我国已经实现了外太空生命保障系统的试验。2014年的时候,我国首个月球基地模拟舱“月宫一号”就已经试验成功,3名志愿者在舱内闭环生存了105天周后安全走出。

三名北航的志愿者在这个总面积16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试验团队不但种出了小麦、大豆、玉米等5种粮食作物、15种蔬菜作物和1种水果。

500

据介绍,该项长期多人高闭合度集成试验,实现了在系统内循环再生100%的氧气和水,循环再生55%的食物。“月宫一号”试验系统的总闭合度达到了97%。

500

这意味着,我们早在8年前就实现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准备工作,而现在在空间站做试验,就是为了以后建立真正的太空家园做准备。

500

不得不感叹,中国人是将种菜刻进了DNA!真是未来可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