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认同《出师表》的忠义,其实就代表了这个人是否认为季汉是正朔

【本文来自《读出师表不哭者其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其人不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出师表》不显忠义?是你读的文章和我上学时读的不一样,还是你根本就不认同季汉为正朔,想要把刘备和曹操,孙权,董卓这些人,相提并论呢?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编纂史书不显示忠奸善恶,拣选教材不弘扬正气,表明是非曲直,难道古今之人,不吝惜笔墨,只为写个寂寞?

如果将刘备和曹操等而视之,似乎就不存在忠义和叛逆的区别了,既然一概都是图谋自立的叛贼和篡权夺位的枭雄,跟谁不是跟呢,谁兵强马壮跟谁,谁有名利富贵跟谁,管什么大义名分,忠贞志节有什么用,王朗和贾诩不就是如此吗。饶是如此,想起于禁真是委屈了,当初被关羽所擒后返回曹魏,受曹丕折辱。若是看到刘备善待黄权,诸葛亮保全李严,以及之后夏侯霸投奔蜀汉,再对比自己戎马一生,于曹氏父子的遭遇,又会作何感想呢。

​若说大义名分,汉高祖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刘备起兵匡扶汉室,就是当仁不让。

若说忠义志节,光武帝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讨伐新莽,削平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诸葛亮等兴复大汉,就是义不容辞。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兴复大汉,死而后已。篡权夺位的叛臣贼子当然惧怕,即使千百年后,百般狡辩,涂脂抹粉,都逃不过篡夺和叛逆的审视。

先主于白帝城托孤时对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叮嘱,对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信赖和托付,都体现了两人笃行仁爱忠义,以百姓和国家为重!

刘备和诸葛亮的人格何其伟大,志节何其高远,后世君臣合祀,香火不绝,就是人心民意的判断和选择,认同和归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