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功能已经个过剩,手机下一个革命性功能或顛覆性产品是什么?

【本文来自《智能手机还能风光多少年?大家有多久没有换手机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手机的功能已经趋向过剩了,前代的旗舰机或前前代的旗舰机,对大多数人来说,功能足够了。

手机也会步电脑的后尘,现在,已经没人去关心CPU的主频去到哪了,有多少个核,也没人去关心英特尔和AMD什么时候推出新一代芯片了。

以前的报摊,你可以看到十几种关于计算机的报刊杂志,专业的电脑报每期发行量高峰期达100万份。现在是难觅踪迹了。

手机也是,该堆砌的功能都堆积了,早阵某手机发布新型号,地铁广告铺天盖地的海报,宣传的噱头就是它那某某认证的摄像头与亿级像素,仿佛忘了自己是一台手机,穿越到2000年代去卖卡片数码相机了。

一说到人均,就是中国人心头的痛,人口基数大,GDP人均下去,就很寒碜。

但另一方面,人口基数大,对科研的研发成本与试错的成本,人均下去,就不值得一提,但对于小国来说,那是无法承受之重。

比如航空航天,我们可以独立发展一个北斗导航系统,別的小国別说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就算发射几颗卫星,人圴下来的成本,也够喝好多壶。

中国可以搞大飞机,可以造五代机可以造航母,造大驱,这些玩意集合了高精尖技术与高昂的研发成本,很多所谓的发达国家也是敢想而无力投入。

拼到最后,竞争就是归纳成六个字:高投入高产出。

没有前期的高投入,就没有后面的高产出,现在的高通,苹果,英特尔,微软,谷歌等等就是例子,一旦形成产业优势,确立了标准,垄断了市场,留给后来者的空间是非常小的。

手机下一个革命性功能或顛覆性产品是什么?现在无人知晓,但可以确定研发的冲动与研发的投入,基本上来自中美韩,因为其他的国家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与市场渗透率,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转化研发成果与收回投资了。就如日本与欧洲的高铁,中国未崛起之前,这两家最先进,但他们无法将前期的研发成本“人均”下去,也就无法形成一个优势产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