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早就比欧洲普遍懂得拱形承压的原理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中美之间在发生什么,也不能光看大新闻,有些小事其实挺有意思》评论区,标题为大水风添加】

  • xinyuan888
  • 嗯,我也感觉两河流域文明中的商业色彩很浓厚,但证据不足。但他们的商业文化波及到古印度、古埃及,是有证据的。

        

    不客气滴说,欧洲文明之母——古希腊文明,其来源都是安纳托利亚的文化溢出。

    拱券结构在华夏文化里成分不足,其存在,有点类似于当今的“公知”。

卯榫用于木结构建筑和工具,拱形建筑用于必须坚固耐用的主要砖石结构建筑。

卯榫的木结构平民建筑,受木材易腐的影响,几十年就要翻修一次。云南的丽江也好,贵州的“千户苗寨”,这些“古民居”里绝大多数木楼,起码都是近五十年翻修新建的。

拱形结构你是视而不见。千年来遍地的石拱桥连拱桥、全国的古城门、皇家宫殿重重大门、大宅笫的跨院小门、老式墓圈……

中华文明早就比欧洲普遍懂得拱形承压的原理。甚至在用材考究的木结构建筑中,创造出材质烘制变形、卯榫结构的拱形建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