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是一部好电影,但让我在观影途中一度心里很堵,怎么能这样拍?

【本文来自《《万里归途》唤起尘封的撤侨记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首先第一句,《万里归途》是一部好电影,但它的缺点很明显很突出,甚至让我在观影途中一度心里很堵,这么好的题材,怎么能这样拍?

没有严格顺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全是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最大不足,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好莱坞电影的最大主题缺陷是什么?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我们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为什么出彩?集体主义讲述得好!《万里归途》如果换一张皮,你就发现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张译个人作用全程高能,由头到尾,就差开头交代张译是一个颓废的二流子,关键时刻闪亮无比了;实际上,影片开头也故意在拉低张译形象,说他嘴臭,不懂说话。从这里,你已经看出影片的主创人员,有很深的好莱坞商业片情节,但实际上,我们的外交战线从来都是集体作战,一个人带领一个三人小队,救出100多人,中间还没有得到任何组织支援,这不是在扯淡嘛!

·我们的外交系统,虽然文官很出彩,但也有武官的,这部电影,武官去哪里了?很显然,为了突出张译的个人英雄主义,把武官角色完全删掉了,这肯定不符合现实情况;

·更大的不符合现实情况,是影片所出现的年代,非常明显就是利比亚撤侨嘛,就算不对比这个著名历史事件,以影片出现的科技和国力情况,那个时候我们的撤侨,军舰早就“耸立”在交战区最近最合适的港口了,我国的“和善大国”形象重要,但“军事实力”也很关键,文武两大元素同时出现,交战地区的各种势力才不敢对中国人乱来,这才是撤侨背后的最大依仗,影片中也完全没有出现,不仅武官没有,解放军的海军力量也没有体现。还是一句话,完全靠张译一人英雄主义在那里撑场,处处化险为夷,你糊弄谁呢!

·还是那句话,撤侨不是一个外交部的事情,而是国内各部门群策群力的结果;影片有个细节不错,张译沙漠烧火,希望太空中的中国卫星拍摄到。当时我就要给这个细节点赞了,结果画面一转,居然是交战地区的大使馆普通工作人员在分析卫星照片,当场猜“谜底”。我心里马上骂娘,这不是代表说我们的航空部门的人,丢一堆照片过去,然后潇洒说道:“你们自己找哦,我们很忙,就不帮你们分析了。”这怎么可能?你导演但凡有点集体主义精神,拍拍国内的人熬夜分析照片,再和大使馆联系,一起推测出张译一行人的最终目的地,那是多精彩的画面啊!

·反派的刻画最让我恶心,那个叛军首领就是典型。刀叉吃牛批喝红酒,这已是典型的西方生活方式,他会是wsl的领袖?早被虔诚的部下干死好吧?好,这个形象就算你过关,但每每都要玩俄罗斯轮盘是什么鬼,这是wsl队伍?这是典型的美国大兵雇佣军好吧?

最后总结一句,越是主旋律,越是要讲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核,越不能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不是现实情况,这不是我们要渲染的,这甚至是我们要警惕,要避免的大败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