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考的是背诵诗词,而不是创作古诗词呢?

暑假在家,二刷了之前的《中国诗词大会》。

有个问题憋在心里好久,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尤其是在清代大放异彩。而我们现在却只能去背诵古人的诗词,却再也难有好词佳句流传给后人,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中国诗词大会这么难得的诗歌平台为什么选择去评选“背诗机器”而不是摘选优秀的诗人词者,用更好的作品来传承发扬中国文化呢?

有没有明白人讲讲?

如果以“创作”作为考察标准,那就会有一个问题,即在考察创作时,大多数人会自动的将对比的标准调整为历史上的优秀作家与作品。

在历史上,有点名气的诗人,往往是几十年、几百年才出一个。绝大多数的诗人、作家往往都是只在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中才有存在价值。而大多数人掌握的古诗词,又恰恰是那些非常出色的作品。

有些人可能听过这么一个段子,说当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时候,当时的报纸发表了他的《沁园春·雪》,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蒋介石十分生气,于是找了当时的很多著名文人以同样的词牌填词,想要把毛泽东的词比下去。

比如当时在国民党内部颇有名气的“三湘才子”易君左,曾求学于北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文、诗、书、画水准都不错。其直接用了《沁园春·雪》的韵脚,写了这样一首词: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黄金难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才天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平心而论,这样的作品就算不能说太好,但至少也是及格线以上的。而且,易君左能以同韵填词,放在古代,这也是诗文唱和的必备技能。

可问题是,你把这首词放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面前,那就真的是没什么好看的了。

但如果单论古代文学、诗词等方面的修养,说不定《中国诗词大会》的几个冠军加起来,都不见得有他一个能打。

优秀的诗文创作,虽不能说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交汇的结果。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既得有长期的知识储备,也得有相应的人生积淀,还需要灵感的激发。还是拿毛泽东来说,《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这种词,并不是说他的“技术难度”有多高,而是其所需要的人生阅历和灵感,并不是那些一辈子在书斋中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们所拥有的。

而且,即便是有了这三者,就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文?未必。这方面可以有正反两个例子。在诗词大会上的创作,可以看做是一种命题式的即兴创作。而把历史上的著名诗文拿出来,最出名的即兴创作案例也就是《滕王阁序》了——但《滕王阁序》之所以出名,也是因为其千百年来仅此一例而已。同时,在以诗歌而出名的唐朝,科举考试中也加入了诗文考察的内容。但在整个唐朝,评价最高的两首应试诗,一是祖咏的《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二是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但哪怕不与李杜这些人比,祖咏的这首应试诗,也还不如其自己的《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但祖咏之所以能写出《望蓟门》,是因为他真的在冬天到了蓟门,看到了杀声震天的军阵、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积雪和“海畔云山”之间的蓟门。坐在考场里,他也写不出这东西。

假如说有唐一代两百多年的时间,考试时能创作出的最优秀的古诗词,也就是《终南望馀雪》和《省试湘灵鼓瑟》这样的水平,指望在诗词已经不受重视的当下,一个综艺节目的诗词创作能有什么惊为天人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了。

那么,如果说不必强求创作诗词的水准,只要求创作就完事呢?那就回到了开始所说的问题,当你已经有了很多经典诗词的储备之后,再看这种命题诗词创作,唯一的感触也就是“这写的都是啥,还不如老老实实背诗”。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