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认为《荷塘月色》病态美,我认为莫言的《卖白菜》是病态的丑

​莫言曾经评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说:“有那么一点病态的美!”,而我看莫言的《卖白菜》却是一种病态的丑!

500500

莫言与朱自清:谁的作品更有资格入选教材?

我是最近才知道莫言的《卖白菜》入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2016年秋季修订)课文的!着实大吃一惊!

查询一下资料,确实有,并且还配有赏析呢!本人第一次以学生的心态认真学习完这篇《卖白菜》及后面的赏析介绍,挺震惊的!

500

原文配的名家赏析如下:

《卖白菜》曾被选家选入年度短篇小说集,也被莫言本人选入自己的散文随笔集,还被当作小小说刊登在晚报副刊。时下,小小说的“小小说腔”令人生厌。这是一篇无“腔”的小说,真正的大家手笔。记得莫言曾经说过,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一个作家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不混淆于他人的叙述腔调。这个独特的腔调,并不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一篇带“腔”的小说。

读完这篇文章,或者说小小说,简直没有产生丝毫的感动,只感到一股仇恨扑面而来!恕我直言,全文枯燥乏味,啰里八嗦,充满所谓的细节描写小说腔调,而这种腔调恰恰是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格格不入的。我真不知道小学生读他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估计也是被逼读完的,因为没有任何吸引力与情绪感染力!

我也不知道从这样的文章中,小学生能学到什么?既没有写作技巧,更没有审美价值与人生观教育性!

500

通篇充满仇恨与火药味,根本不适合小学生心理与审美教育。

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莫言对于买菜老太太的细节描写部分。

12岁的小孩对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然后自己却恶狠狠地甩出一句“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到‬后面‬,作者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直到最后终于成交,而精明的作者竟然“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这就是莫言这篇文章描写的一个重要冲突!但这样的冲突行文间充满火药味、仇恨性,毫无趣味性与人情味可言!

莫言在《卖白菜》中制造的另一个冲突就是母亲最终没有卖出白菜,原因却是因为“我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的自私自利及睚眦必报的小肚鸡肠!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文章结束部分,作者写道:“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可以看见,结尾部分作者并没有对“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予以回应,更没有对作者内心深处变化与感悟的描写。却写“看到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 当然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入选进小学生课本的文章,应当必须注意故事情节发展的合理性、文章的示范效应与潜移默化作用!这就要求作者应该对于“欺骗”老太太一事要有回应,如此,作品才算完美、深刻、动人,文章才具有引领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人格教育的效力,否则,《卖白菜》根本没有资格入选教材!

这让我不禁我想起莫言对于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评价,我敢说写散文,莫言差朱自清十万八千里!

500

莫言与台湾余光中:朱自清文章病态美。

莫言说——

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依我看就是一篇略微带着那么一点病态的唯美的休闲文章,读这样的文章只要能感受到那么一种情调也就够了。

余光中说——

《背影》在情感上是病态的,短短一千多字的文章主人公竟然流了四次泪。

我想说,如果莫言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病态美,那么,我认为莫言的这篇《卖白菜》却是丑陋的病态,毫无美感可言!更不应该入选什么苏版教材,以免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贻害无穷!我请求教材总编温儒敏、还有小学教材主编曹文轩,你们应该尽快删除该篇文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