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构想 |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500

500

结束语

从开始构思写一本时代变局之下中国与全球化路径的书,到着笔成书又多次修改,几年间,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全球化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危机更是成为加速改变世界格局的“灰犀牛”事件,出乎意料又影响至深。如果说英国公投退出欧盟、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民粹主义势力抬头逆反全球化的突出体现,那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及新技术、新商业发展等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和后俄乌危机时代的新型全球化将在反全球化逆流继续涌动下去霸权化、区域化发展,且以数字全球化方式达到新一波高潮。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所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2021年3月29日,我们邀请了《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做客全球化智库(CCG)“中国与世界”线上名家对话会。当我问道:“世界仍然是平的吗?”这位知名的全球化研究学者形象地回答:“我坐在马里兰州的办公室里,我的朋友辉耀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我们以两个个体的身份,坐在办公室的两端进行对话,世界还不是平的吗?世界比以前更平坦了。”不过,他紧接着又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不仅是平的,还是脆弱的。世界在变得快速、融合、深刻和开放的同时,也面临网络、资本流动、贸易、气候、劳动力流动等一系列新挑战,这需要有效的全球治理……最近两年,我们与包括托马斯 ·弗里德曼、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院长凯瑞·布朗,“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哈佛大学教授托尼·赛奇,耶鲁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韩森,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第三子、乔治 ·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的创始人兼主席尼尔·布什,以及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方大为,美国卡特中心首席执行官佩吉 ·亚历山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布鲁金斯学会名誉主席约翰·桑顿,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ASPI)副总裁、美国前 TPP谈判代表温迪·卡特勒, WTO前总干事、前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 ·拉米,“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前主席、前英国财政部商务部国务大臣吉姆·奥尼尔勋爵,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马磊立先生,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裁、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何慕理,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马凯硕,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副院长肯特·凯尔德,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维·兰普顿等在内的几十位国际知名学者、意见领袖和前政要,围绕全球化、全球治理、中美及中欧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大家普遍认为,中美两国在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是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冷战意义上的全面对抗是不合适的,全球化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面对日益增加的全球性挑战,需要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通过沟通、对话与合作来解决。

此外,我们主编的“中国与全球化”系列图书的首部重磅著作 Consensus or Conflict?(《共识还是冲突?—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汇集了帕斯卡尔·拉米、约瑟夫 ·奈、温迪 ·卡特勒以及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马凯硕、“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吉姆·奥尼尔勋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 ·毛雷尔、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何亚非、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杰弗里 ·雷蒙、昆山杜克大学前常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等38位国际大咖的智慧。本书英文版在施普林格官网上线以来,下载量已超17万次,充分说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话题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这些国际知名人士针对全球化、全球治理、公共卫生危机、气候危机、数字革命、移民等全球焦点问题提出的多元化和专业性的见解,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也为我们创作本书提供了非常多的启发。

几个世纪以来,从货物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再到人的全球化,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次都为人类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大变革,最终打破时空限制,将地球全面联结,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然而,即使全球化为世界带来难以想象的进步和财富,其本身仍然暴露出一些缺陷,导致周期性的逆流,当全球化扩张到特定程度时,必然要求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复。

当我们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因为无法阻止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困境的恶性循环,世界陷入大萧条,并最终播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由于吸取了沉重的历史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1944年,来自45个国家的代表集结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以设计管理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机构。不到一年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在旧金山开会,制定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联合国系统的宗旨、治理结构和框架。1947年10月,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签署……这些机构在短短几年内成立,并带领全球经济走过70多年的稳定与发展。中国也通过对这套国际秩序的积极参与,在取得经济奇迹的同时,日渐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然而,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之下,这套体系越来越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化面临的新挑战,无力根除逆全球化的源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更让现存全球治理体系的脆弱性一览无余。这次疫情给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宛如“第三次世界大战”,联合国警告称全球经济发展将因此“失去十年”。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前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即战争等重大灾难是全球治理改革创新的催化剂。当前世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危机的严峻考验,我们认为,全球正迎来“新布雷顿森林时刻”,实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公平、更普惠、更包容和更多的国际合作,新的全球治理将对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轨迹产生重大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越是动荡迭起,越需要认清方位,把好航向,保持定力。从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从被动回应到主动参与,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幸运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赶上了全球化最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后来居上”,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进一步连接全球市场,市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下,改革开放得以进一步深化,从而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迅速缩小了和作为全球化先行者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没有全球化,中国难以实现这么快的发展,而经济奇迹的实现,也使崛起的中国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成长为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推动者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如今,作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如何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与世界同频共振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时代之问,也是我们作为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很清楚,中国的全球化战略是长久之计,改革和创新全球治理体系也非一日之功。在求学及创业生涯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国内国际、官产学研界有影响力的重要人士。结合自身研究思考及与他们对话交流,我们对中国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也就是本书所讨论的内容。

本书总体来说是一本建议导向的书,我们尝试探索一条渐进的全球化之路,期待依循此种可能的路径,真正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以合理、共赢的方式将中国的力量和智慧贡献到全球治理中。在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基础上,我们从人本全球化、区域发展、“一带一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全球治理七个角度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前瞻性、创新性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既包含全球化智库( CCG)近年来始终在推动的政策建议,如出台华裔卡、加入CPTPP等,也有一些新形势、新挑战下的新思考,具体来看:

第一,中国推动新型全球化要以“人本全球化”为切入点。中国分布在全球的7000万华侨华人、几百万留学生,是中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科技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发挥他们沟通中外的优势,是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首要抓手。我们建议,出台“华裔卡”等政策,为海外华人提供国内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准国民待遇。同时,发展海外国际学校,满足日益增长的华侨华人教育需求。此外,大力发展留学事业,为海外留学人员以及华侨华人回国发展、来华留学等提供更多支持。

第二,在“筷子文化圈”基础上推动建立“亚盟”。当全球化遭遇阻力时,区域一体化成为凝聚多边合作,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按照文化和地理上的接近性,我们建议构建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内核的区域一体化机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和新加坡这个“筷子文化圈”,同时以经贸密切合作作为链接东盟的重要纽带,探索构建新的区域合作模式。

第三,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化发展,将其作为凝聚共识、打造新型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进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夯实新型全球化的欧亚基础,这是发展中国家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一次重要尝试。我们认为,多边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规则透明度,增强国际社会的信任,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参考亚投行的多边化模式推动“一带一路”多边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同时,在践行多边主义基础上,打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囊括各利益攸关方的公共合作与服务平台,通过民间与官方的互动和协同,为推动“一带一路”的有效落地提供保障。

第四,加强中国与金砖国家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如果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观察,金砖、中非和中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地理范围内的延伸。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创新,推动全球化向更包容、更公平的方向发展。建议从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中拉、中非自贸区建设,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拓宽南南合作领域等方面继续深化新型南南合作,维护全球多边主义。

第五,中欧关系是关系欧亚大陆内部经济互通和整合程度的关键因素,要在使中欧关系提质升级的同时推动实现中美欧“大三角平衡”,为国际秩序稳定及全球化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中欧在维持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等国际问题上有共同或接近立场,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此外,处理好中美欧三边关系对带动其他国家参与多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与欧盟在国际事务上,特别是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更多合作,通过中美欧“三角”平衡推动多边主义发展。

第六,中美需要建立良性的竞合关系,建议从整体上管控中美关系,在相互依赖的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在竞争激烈的领域保持战略审慎、相互沟通以避免误判形势,必须避免使中美国家间关系变成零和博弈。中美应坚守双方“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三条底线,继续推动双边经贸谈判,密切中美商界合作,大力开展“州级外交”,畅通中美人文交流,同时拓宽中美合作领域,在气候变化、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全球卫生等领域携手推进全球治理改革。

第七,推动联合国、 WTO等现有全球治理机制改革,提升其代表性和包容性,同时倡导新的基于共治理念的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全球治理升级。建议建立全新高效的大国协调机制,成立世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组织、全球数据安全组织、全球税收组织、全球数字货币组织、国际电商联盟、全球智库组织等,以更有效地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这些新成立的国际组织可与既有权威国际组织形成互补合作,甚至建立紧密机制性联系。

500

图2 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构想

综上,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之路可以三大支柱、七大领域为主要抓手。首先,以“人本全球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留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全球民心相通、构建全球共识。其次,以开放性的区域主义为原则,按照文化和地理上的接近性,构建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和新加坡的“筷子文化圈”,同时,以经贸作为链接东盟的重要纽带,助推东盟“10+N”在内的亚洲各大自由贸易区,积极寻求加入 CPTPP,乃至倡导 CPTPP、RCEP的整合,尝试朝向一个统一的“亚太自贸区”( FTAAP);通过“一带一路”,将亚洲与欧洲链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化发展,夯实新型全球化的欧亚基础。最后,按照全球“共存、共治”的原则,妥善处理中国与金砖国家、中非、中拉等南南合作,以及中国与欧洲、美国的关系。同时,在现有全球治理机构改革中发挥更多作用,积极倡导基于“共治”理念的多边合作机制,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打造“全球共治”新格局。

经过数百年跌宕起伏,全球化发展至 21世纪,焕发着新的活力与生机,也面临着新的波折和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格局深刻调整。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及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阵营化趋势再度显现,全球化发展动能不足。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球化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推动全球化发展任重而道远。此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带来了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俄乌危机使人类走到了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在世界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加剧下,以经济全球化对冲军事全球化依然可行。而中国作为全球化转型发展新动能,无疑可在后疫情时代和后俄乌危机时代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度繁荣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对中国而言,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自身深化开放发展的切实需要,将为中国与世界走出经济低迷、迎来全球化发展新高潮注入强劲动力。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全球化向何处去

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

既往全球化问题重重

全球化应向何处去

第二章“全球化”变迁与理论发展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的理论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全球化

第三章 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

中国与全球化的历史碰撞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反哺”全球化发展

第四章 人本全球化:华人华侨海归的作用

中国的人本全球化图景

华侨华人: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中国如何推动人本全球化

第五章 在“筷子”文化圈基础上推动建立亚盟

“儒”元素串起“筷子文化圈”

构建亚盟的实践基础

亚盟的实现构想

第六章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多边主义新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新思路:多边化  

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多边化  

第七章 深化新型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金砖五国:世界秩序新的延伸  

中非合作与中拉合作

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全球多边主义  

第八章 中欧:多边主义合作的基石  

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新时代的中欧关系  

中欧未来合作前景

第九章 中美:如何实现良性竞合?  

中美关系的变迁

从特朗普到拜登  

新时代中美关系:合作还是斗争?  

第十章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时代困境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全球化智库(CCG)名家对话系列

后 记

英文推荐语

英文目录

英文序言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