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棄子,傻傻分不清楚

自俄烏開戰以來,美國隊長聯袂西方國家組織復仇者聯盟,集團式供給烏克蘭軍需與金援,讓這場區域戰爭得以持續進行,兩國及周邊國家陷入無止盡水深火熱,同時間拜登打著規劃「印太戰略」部署及經濟架構旗號踏足日、韓等國,並疾呼將不惜動用武力來確保台海安全,使得原本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愈加一觸即發,有股山雨欲來甚至風雲變色的不祥之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強調:「台灣問題不容外部任何勢力干涉,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謹言慎行,不要站在14億中國人民的對立面。」隨即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對中政策演說時,表示對台政策不變,彷彿在緩頰外界擴大解讀拜登一而再、再而三,老糊塗似的失言,也為美中台三邊關係再次定錨和緩的相處方略。

  坊間學者專家不間斷的影射俄烏戰爭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的借鏡,助長了美國借台海緊張局勢升溫,繼續利用國際輿論來合理化打壓中國的藉口,另手則鍥而不捨的以建構台灣「不對稱」防衛力量為由,推銷更多價格不菲的軍火武器,強迫蔡政府照單全收。早在4月初,新加波總理李顯龍在美訪問期間,借智庫外交公開場合即語重心長表述:「俄烏戰爭與兩岸關係大相徑庭,前者有北約組織(NATO)及共同防禦條約的架構,後者沒有;美中奉行三個聯合公報條約及一中政策,美台則是一貫的戰略模糊,而此舉並無不妥,因爲彼此都希望能繼續以現況維持和平關係。」

  持平而論,李顯龍這番話說的委婉客觀、字字珠璣,台灣與新加坡雖然沒有實際邦交,但舉凡政治立場、經貿往來、甚至連軍事合作都維持密切的互動,新加坡更多次在兩岸關係中扮演良善的公親角色,1993年辜汪會談、2015年馬習會都是經典範例,台灣人民應有獨立判斷思維,美國興風作浪對比新加坡息事寧人,孰對孰錯,不攻自破。

  美國固然聰明,但尚且有自知之明,深知中國大陸的崛起發展已非其能完全掌控。舉例來說,川普任內多次對中發起貿易戰,根本不是傷敵千餘自損百來那一回事,所付出的慘痛代價頻讓美方縮手,分毫討不到便宜,或可預料不久的將來,中國大陸極有可能取而代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甚至是第一強權。為拖延阻止這一天的到來,美國或許只能亂槍打鳥式的嘗試各種方法,搗亂地緣政治的和平共存、攪混區域經濟的合作共贏,企圖搞陣營化、分裂化,豎立隔閡,泱泱大國算盤敲的滴答響。然而,兩大之間難為小,台灣是美中台不等邊三角關係中最被動、最脆弱的一方,充其量只是美中兩大強權博弈下的棋子,猶如過河卒子,只能進不得退,如果不知與對岸以和為貴,註定有去無回,變成棄子。

  負責任的政治家、領導人,應該深思熟慮在美國與中國的競合架構中,台灣如何自處,權衡利弊,趨益避害,才不會淪為囚犯困境,難以自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