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产能不见得永远是落后产能,没有谁能准确预知未来的科技和产业链发展路径

【本文由“观察者网让我好好改名字行不行”推荐,来自《落后产能转移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能不能处于价值链高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下雨天打伞
  • 作者这句话说的比较简单,我给你翻译下:上一辈完成原始积累后,比如说基础设施,住房问题解决了。

    那么下一辈,作者说他们当街溜子,那是不至于(这个其实也只是比喻的说法),但是投身制造业,那是不可能——制造业的性价比还不如送外卖,那为啥他们不去送外卖和送快递呢?

    这个也是广大发达国家的情况,因为迫使他们不断升级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用更少的人手创建更大的产值,多余的人力就释放到第三产业去。

    举例,孟加拉有数十万人从事洗衣业,在中国,这种也用机械代替了。

    在国外,中国餐馆的手工洗碗,也被洗碗机代替了。

其实这牵涉到一个老生常谈但又经久不衰的问题,那就是科技进步如果总是带来需要的劳动力减少,与此同时人类社会运作机制不起大的变化,那么人类世界会走向何方?不少科幻作品中是很悲观的。而就现实来看,科技进步但伴随显著的贫富鸿沟拉升,这是自冷战结束之后,全球都非常普遍的问题,即便是处于价值链高位的发达国家,现在内部的贫富差距过大,阶级矛盾也是再次变得尖锐了。

因此作者所说的确保脖子们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一个以本国的标准而言不低于较低质量的生活水平,有人闹了就给点钱和奶头乐安抚一下,这其实也是一种帝国主义对外掠夺成功,很有闲钱时候的那种较为理想的情况,而就现实而言,发达国家的底层福利普遍好起来其实要等到冷战时代,而且冷战后又渐渐地变差了。

美国底层的生活状况并不好,这在很多烂大街的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都有直观反映,只是有些人故意视而不见罢了,说白了很多崇美者只是向往理想化的白人中产阶级生活的美国。帝国主义所带来的福利只能缓解,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固有问题,这也是泛左翼思潮为什么能在西方社会长期存在并流行的原因。

另一方面,落后产能不见得永远是落后产能,因为事实上没有谁能准确预知未来的科技和产业链发展路径。就拿美国来说,战后对日本是不是也搞过产能转移和技术转让?结果对方吸收之后,后来反而对美国的技术领先优势造成过严重威胁。再有如台积电,虽说美国能控制它,但是说到底当年还不是认为芯片设计远比批量制造重要,所以才在这方面允许一定程度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从结果来看其实也是有些失算了。

总之一方面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占据价值链高位赚红利,这种发达国家常见的做法,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好,说到底不过是资本扩张需求和自身国家利益之间的一种相互妥协罢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