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之前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

那种把西方工业化、近代化、现代化与殖民主义抢劫割裂开来的言论完全是出于洗白西方工业化、鼓吹西方中心论的需要。

【近代之前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因为在西方列强积极工业化时,中国始终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那中国为什么迟迟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因为在西方列强大规模入侵之前,中国没有工业化的需求。

为什么那时候的中国没有工业化的需求?因为在中国所处的环境之中,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了。

工业化的需求,都是在救亡图存的生存竞争中产生的。因为要打赢战争,所以需要升级武器装备。因为要打赢战争,所以需要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在这种激烈的竞赛当中,一旦落后,就可能国破身死,万劫不复。所以,在打生打死的残酷角逐中,西方列强们卷出了坚船利炮,卷出了重商主义,卷出了无限追求实力扩张的“资本主义精神”——以及支持这一切的工业化。

但是中国,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自身可视范围内人类生存圈的中心地位,是东亚不可动摇的唯一超级大国。而中国的水系、道路分布,又恰好足以支撑大一统政权作为主流的政治形态。

“汉地十八省”总是很难形成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这就导致中国来自外部的威胁,从来都不是主流。换句话说,就是在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中,中国几乎一直占据绝对优势。偶尔出现的外部强敌,也必须先控制相当一部分中国“本部”的土地和人口,才能对中国的传统政权形成真正的威胁。比如辽只有获取了燕云十六州,才有与宋分庭抗礼的资本。后来的蒙古,必须先稳固控制中国的北方,然后才能灭亡南宋——甚至汉族人组成的军队才能成为灭宋战争的主力。这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政权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来自内部的。

所以,必须有两种威胁的出现,才可能导致中国产生工业化的迫切需求:

1.中国内部产生了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敌人;

2.中国周边传统小邻国当中,出现了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敌人。

只有这两种情况,才会让中国感受到工业化的迫切威胁,以及自身迅速工业化的真正动力。而只要没有出现这些情况,中国仍然会认为自己是不可动摇的宇宙中心,没必要搞工业化的变革。虽然传统史观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但是中国见识到西方坚船利炮,却并不是从一鸦开始的。早在明朝时,就中国已经知道荷兰、葡萄牙等西方国家的火器强于中国,并尝试小规模仿造。当时也曾与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者发生过武装冲突,但凭借强大的数量优势,压倒了欧洲人的坚船利炮。乃至到后来康熙年间的雅克萨之战,也是用强大的数量优势压倒了欧洲人的质量。即使在一鸦被吊打之后,中国也仍然没有想到走工业化道路。尽管在一鸦战争期间,中国人进口了很多西洋枪炮,并且以高超的智慧仿制了很多。但是战争一结束,这些全都被废弃不用了。为什么有了好的武器却又废弃了?原因其实真的很简单……因为用不着嘛。只有和西洋人打仗才用得着这些。现在条约签了,不用和西洋人打了。中国面临的敌人又只有周边的传统小国和自身的农民起义了。对付这些敌人哪里用得着洋枪洋炮?更不用说制造洋枪洋炮的那些机器设备了。

那之后为什么又搞洋务运动了?因为前面说过的两大因素之一出现了——中国内部产生了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敌人。随着列强势力的侵入,西式军火作为最紧俏的商品迅速在中国民间扩散。于是清王朝惊恐地发现:农民起义军在使用洋枪洋炮,而官兵居然还只有刀矛弓箭!一点都不扩张。在比较容易接触到洋人的地方,农民武装使用的洋枪洋炮极为先进。太平军就大量装备西式枪炮。上海的小刀会甚至每个头目都有好几支左轮手枪。(怡良在奏折中还提到一种短枪:“长仅六七寸,中有短轴,轴中可用子药五出或六出不等,打放至六七十步之远,预先装好,盖以铜帽,藏诸怀中,探出打放,三四十步之内,力可贯革……大小贼目随身佩带三四杆之多,官兵追贼已近时,有回身照打者,令人碎不及防。”根据描述,应该是柯尔特左轮手枪。转引自兴何:《天朝师夷录》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版330页)

所以说,洋务运动最初的动机并非“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是“师夷长技以制民”。没办法,这时候再不以工业化对抗的话,江山都有没了。所以就有了最初的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工业化的先驱。之后又有了另一个巨大震动,那就是甲午战败。这意味着两大因素的另一个也出现了:中国周边传统小邻国当中,出现了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敌人。

直到这时,才算把中国彻底打醒了。于是认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但为时已晚,当时的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多次战争赔款耗尽了朝廷的财力。财政年年亏空,已经无力支撑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朝廷只能借款度日,彻底沦为列强的代理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