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改历史?改地理?谁在改写小学生教材?

寒假来了,合家欢乐,小学生们又到了写作业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父慈母贤的气息。

虽然,90后们已经陆续成为父母,很多人内心仍然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最起码,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跟孩子们有很多共同话题,甚至能打成一片。

事实上,这恐怕是90后们的集体错觉。在孩子们眼中,90后已经等同于“中老年人”。

500

500

不仅如此,90后们还普遍存在另一错觉:

由于90后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导致他们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应对孩子们的作业。

事实很残酷,在知识体系上,90后们也“老了”

如今的小学生,所学的知识,90后们真的想象不到。

500

500

如今的孩子们,前脚刚上完中国空间站的“太空课程”,后脚就赶上了“中国天眼”的开放观测——

1月5日,中国科学院回顾了“中国天眼”向全球开放共享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并表示在2022年,FAST将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

“中国天眼”,是位于贵州平塘的一台射电望远镜,主要用来探测一些宇宙中的信号啦、星际分子、物流规律啦等等,以探索宇宙演化、生命起源。

500

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

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

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重大进展;

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首次揭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

……

听不懂没关系,总之牛币就是了。

500

这种“科幻级别”的望远镜,被称为“地球的眼睛”。

除了中国天眼,另一只“眼睛”是位于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但在2020年12月1日,阿雷西博天文台因为故障一夜坍塌,结束了近60年的太空探索使命。

中国天眼,成了全地球仅剩的那一只眼睛。

而现在,这个大国重器,要开放给中小学生了。

有人脑洞大开,会不会有哪个熊孩子不想做作业,发送地球信号最终导致三体里的“末日之战”?

还有人柠檬精附体,我的见识还不如小学生。

其实,你现在的“知识”,也不一定比小学生多,很多我们当年课本里的知识,早就变成了老黄历。

简单问一个小问题,测试一下——

世界最大的港口是哪一个?

如果回答是:荷兰鹿特丹港。

那么,你的“知识年龄”应该是60后。

500

如果你的回答是,香港港,或者新加坡港。

那么,你应该是90后“中老年人”。

这些答案,曾经是对的。但是,现在都太老了。

作为欧洲门户,鹿特丹占尽天时地利,港口覆盖500多条海上航线,与世界1000多个港口通航,自1961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一直保持了30多年。

因为航运兴旺,只有62万人口的鹿特丹GDP总量高达400亿美元,占到了荷兰国内生产总值的4.5%。

说实话,鹿特丹的这个成绩,当时我们真的很羡慕。

上世纪70年代,当鹿特丹港往来贸易繁忙的时候,我国沿海港口正因为货物通过能力不足,面临着压港、压货、压车的“堵塞”情况。

以秦皇岛港为例,1972年,每天在港的外轮和远洋国轮200多艘,但只有1/3靠泊作业,其余的2/3在锚地等待装卸,外轮停港时间长达10.9天,更有甚者,停港时间在一个月左右。

停港,意味着赔钱。据测算,当时每艘外轮在港口多停一天,国家就要损失1500英镑,直接导致国家多花外汇72万多元,滞期罚款99万多元。

除了滞期的损失,有时还要面临其他赔款。

比如,去年在苏伊士运河搁浅3个多月的“长赐号”,就因为造成“全球大塞船”,面临着近60亿元的索赔。

500

到了90年代,亚洲四小龙强势崛起,情况才发生了改观。

1992年,香港港以794万标准箱的吞吐量超越鹿特丹,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作为我国与国际社会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香港港在世界第一的位子上坐了13年

500

到2005年,新加坡港以微弱优势超过香港港,成为世界第一。

但仅仅5年后的2010年,上海港就坐上了“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的宝座。如今,上海港年平均集装箱的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年均货物吨位超过6亿吨。

500

图/央视新闻客户端

世界第一大港的转移,也能看到经贸变迁的缩影。全球经贸中枢从欧洲转移到东方。

今天的课本里,鹿特丹只是欧洲最大的港口,世界最大港口之一,而全球最大的港口和造船集团都在中国,排名前十的港口七成在中国,世界现有造船订单超过五成花落中国

500

还有一个地方,也要从地理课本转移到“历史教材”了。

在西北地区长大的人,一定听过那首著名的《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这首歌创作于1987年,是对黄土高原上顽强生活的人群的礼赞,也反映了西北大地生存环境的恶劣。

那个时候,大西北沙尘暴肆虐,土地荒漠化沙化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着国家生态、防洪、饮水和粮食安全

500

图/电视剧《山海情》

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1995-1996)结果显示,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

恶劣的生态环境也让一方百姓深受其害,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中,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21.3%,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28.8%。

位于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更是被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炕烂草棚,四季冒黄风,糠菜填肚皮,十户九家穷”。

500

不治沙,就过不上好光景。从1959年开始,扎根黄土地的人民,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治沙造林。

就像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回家种树的邓超一样,男女老少组织起来,在村子周围栽下树苗。

500

1979年,治沙也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成为国家经济建设重要项目。

这项工程规划期限73年,范围囊括三北地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被称为“绿色长城”。

1999年,更大范围的退耕还林工作开始进行。

据统计,“退耕还林”20年,中央投入4500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47亿亩。

“三北防护林”4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全国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相对减少了66.6%

500

榆阳区沙漠生态公园 图/榆阳区林业局

2020年4月22日,陕西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5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拍摄的治理后的毛乌素沙地 图/ 新华社

绿色只是一个开始,治沙、治土的根本,都是为了治穷

从治沙到用沙,现在的毛乌素沙漠,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产业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

500

毛乌素沙漠建起的瓜菜产业园区 图/新华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不仅意味着人才培养、科技发展,也意味着民族的文明传承、人民的衣食安危

最近几年,我们的教材也在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一代的年轻人。

首先是对学生行为准则的规范——从2016年起,我们小时候上过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从小学生开始加强法律意识,通过德与法两个角度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500

另一个变革则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原来全国的教材分为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等各种版本,而从2017年起,全国中小学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要统一使用部编版(教育部组织撰写)的教材。

以语文为例,全国统一的教材既保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吃水不忘挖井人》以及外国的《百年孤独》、《致云雀》等经典文章,也新增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等反映新时代的作品。

就连航天员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自传,也被节选收录到7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名为《太空一日》。

500

修改后的语文教材,让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既学习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作品,又紧跟着时代前进的脉搏。

还有一个历史上的“表述调整”,也曾在网络掀起讨论热潮。

部编版的历史教材中,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8年抗战是全面抗战,而14年抗战强调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历史,是一个前后贯通的整体,如此调整,是为了尊重,也是为了铭记。

500

14年抗战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尤其针对日本右翼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掩盖、歪曲侵略历史的行为,更是一次反击,对于青少年的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危机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而夹带私货的教育,除了发生在日本,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台湾的历史教育,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从6000字删减到300多字,历史事件沦为一段话。

台湾作家吴淡如吐槽,由于台当局疯狂“去中国化”,很多小朋友不知道孙中山是谁,资深媒体人赵少康也表示,郭台铭曾自爆自己的女儿连岳飞都不知道…

500

香港的通识教育,对鸦片战争的解释是,中国的禁烟运动影响了中英之间的鸦片正常贸易,英国才不得以发动鸦片战争。

500

对中国人口的抨击,直接就是“中国人口素质低”,“15岁以上人口的教育水平只有初三,还不及美国一百年前的水平”。

500

对改革开放的解释,更是疯狂暗示“中国制造低端商品”,至于不制造的,可能是所谓的“民主和自由”。

500

而在“一国两制”之下的澳门,则优秀得“离谱”。有澳门博主介绍,除去一些特殊的教会学校、国际学校,澳门大部分普通学校都会使用人教版教材

500

图/澳门学生“律子”@律子话你知

同样的历史,不同的教育培养出不同的人群,是团结一致还是离心离德,撬动的支点或许只是一本教材的距离。

人民日报说,“有怎样的教材,就有怎样的教化;有怎样的人心,就会有怎样的政治。

今天的教育,已不止是知识的学习、品德的教化,也是文明的传承、国家的基础。

日行万里的高铁,太空安家的航天,人进沙退的奇迹,改写教材的奇功,这些现实的成果是教育;

还原历史真相,拒绝历史虚无主义,宣传思想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一个民族自信昂扬地向前走,这些都是我们当下需要的教育。

从这个层面来说,很多的90后,也是需要受教育的孩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