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错再错,错过美洲的哥伦布

【视频讲座】 不是传奇的大航海 · 第十二集

哥伦布是大家都熟悉的探险家,也是大航海之中最为传奇的人物。他有独到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是记不记得,我们这个系列叫着“不是传奇的大航海”?这一集我们要让哥伦布回归平凡,讲一讲他西行探险的细节。他独到的眼光,其实是基于错误的计算。坚定的信念也可以是盲目的固执。他并没有发现新大陆,而是错过了新大陆的发现。

500

电影《天堂的征服》之中,哥伦布登陆美洲的一刻。

 

按照哥伦布自己的说法,他去葡萄牙是英雄落难:抢劫威尼斯商船不成功,落海之后抱着船桨游上岸的。但是以哥伦布的风格,讲话做事都很有几分夸张。十五世纪下半叶,有许多意大利人在葡萄牙找机会。哥伦布来到葡萄牙并没有他讲的那么狼狈。他其实有同乡的照顾,没过两年就娶上了媳妇。岳父也来自意大利,参加过葡萄牙的航海探险,曾经为马德拉群岛的开发立下功劳,还因此得到贵族的身份。

 

开发海岛的贵族不同于出身骑士的贵族。对骑士来说,冲锋陷阵才是他们的使命。葡萄牙王公贵族最喜欢在北非沿岸抢劫绑票,不但钱来得快,攻打穆斯林还可以算得上是荣耀上帝。航海探险,开发荒岛,不是真正的骑士向往的事情。来葡萄牙的意大利人却基本上是商人,水手,来这里为的是寻找做贸易,做生意的机会。他们才是更愿意为航海探险出力出钱。

 

哥伦布自然也是加入航海探险的行列,跟着帆船外出摸索。那时候葡萄牙船队已经摸到几内亚,也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居住的地区。在大洋里航行,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跑个五、六千公里不在话下。1481年戴上葡萄牙王冠的若昂二世对探险很热心。另找一条去印度的通道在他上任后提上议事日程。来自热那亚的水手更是希望能打破威尼斯对香料进口的垄断。探险的大方向是沿着非洲的西海岸,向东向南。

500

非洲地图 

 

有过几年探险经验之后的哥伦布,提出建议往西边航行前往印度。葡萄牙船队中的水手,早就注意到从西边漂来的树枝,飞来的雀鸟,甚至看到过漂浮的尸体。西边或许存在有人居住的岛屿,并不算是什么新鲜的想法。只是岛上开荒种地,赚钱比不过在非洲沿岸抓奴隶,做贸易,更无法与打开印度航道的愿景相比。哥伦布建议的特别在于他认定往西边走也可以到达亚洲。

 

当时的欧洲人知道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古希腊人就已经知道这一点。通过几何推理,他们甚至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周长。也许我们以后该找一集讲讲这些几何,讲讲这种推理是怎么做的。以古希腊人的说法为基础,哥伦布以为从欧洲往西边去日本也就四、五千公里。只是这样的计算有两条毛病。

 

首先是有一个翻译的错误。日耳曼蛮族入侵之后,西方没有读书的环境,只剩下一些天主教教士钻研圣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东,伊斯兰的兴起也可以算作蛮族入侵,但是穆斯林却对希腊经典很感兴趣,将许多希腊著作翻成阿拉伯语,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用来解释伊斯兰教义。这股风潮传到当时穆斯林占领的伊比里亚半岛,这才引起天主教教士的重视。他们依葫芦画芍,也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来解释《圣经》,形成天主教神学。

 

阿拉伯语的希腊经典,又经过一轮翻译,写成拉丁文在西方流行。这其中包括经典时期的地理著作。只是翻译过程难免出错,阿拉伯人用的单位里数与欧洲的不一样。希腊人算出来的地球周长,到有些欧洲人那里短了一截。哥伦布采用了这个低估的数字,这是第一个毛病。

 

第二个毛病是欧亚航道开通之前,没人知道欧亚大陆从西到东到底有多大的跨度。基督徒不知道,穆斯林不知道,古希腊人也不知道,只是有几个大小不一的估计。如果你采用对欧亚跨度最大的估计,加上低估的地球周长,得出来的结果就显示在这张74年出版的地图上边。左边是中国,这里是泉州,马克·波罗特别提到过的繁华港口。右边是欧洲,北非,里斯本在这里。Cipangu,也就是日本国,落在了差不多是墨西哥的位置。这个浅色的部分是后来才知道的美洲大陆。

500

 与哥伦布类似的错误计算得出来的地图

基于这些错误的计算,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提出了西行探险的方案。西行探险其实原来也有人提过,目的是寻找岛屿。但是哥伦布现在却号称往西边走是去亚洲的捷径。若是能直接从亚洲进香料,这样的探险意义可就比寻找海岛大多了。建议在84年上呈给葡萄牙国王,交给相关的专家审议。很快得出结论:计算不靠谱,只是异想天开。

 

第二年,哥伦布改往西班牙谋机会。那里也有许多热那亚人,王室中甚至有他岳父的熟人。那时候还没有真正的西班牙。北边三个天主教王国之中,葡萄牙算是小的。卡斯提尔与阿拉贡的势力更大一些。阿拉贡的国王费尔南多与卡斯提尔的女王伊莎贝拉是夫妻,两个王国因此连在一起。虽说还是各自为政,但是坐在王位上的既有国王,也有女王。有点像是夫妻老婆店,但是是一对夫妻管理相互独立的两家店铺。他们的领地却还不只是在伊比里亚半岛上有,在意大利半岛上也有。各处的诸候混战够他们俩忙的。

 

所以西班牙没有那个闲功夫去搞什么航海探险。七十年代末,知道葡萄牙在非洲沿海摸到好处之后,卡斯提尔曾经派船队跟着去抢油水,与葡萄牙打了起来。打到79年才签定停战协议。卡斯提尔没有投入多少资源,只拿到摩洛哥外海的加那里群岛。北非外海其它区域都归葡萄牙。

 

86年,哥伦布的西行探险建议被拿去给西班牙的专家们审议,又是没有通过。当时的国王与女王正忙着攻打半岛最南边的格拉纳达,那是穆斯林在半岛上剩下的最后一块地盘。不过,两位国王听过哥伦布的讲解还是有几分兴趣,请他留在西班牙等一等再说。这一等好几年没什么动静。其间哥伦布也托人,找其他地方的王公贵族讨资助,都不得要领。

 

要到91年,格拉纳达就要被攻克的时候,才出现第二次机会。西班牙攻打穆斯林说起来是圣战,在中世纪骑士眼里很荣耀。实际上说,却是杀鸡取卵的傻事。格拉纳达与北非有许多贸易,原本每年向西班牙进贡黄金。光复之后贸易中断,贡金也没了,得筹划一下补救的办法。哥伦布又被请出来,第二次讲述他的西行探险计划。结果再一次被否决。大失所望的哥伦布,起身准备前往法兰西找资助。

500

第二次申请资助西行探险失败之后的哥伦布 

 

这时候才有一位主教向女王伊莎贝拉提出一个新角度:哥伦布的计划的确不着边际,但是花费不大,不成的话不会有多大的损失,成了可就赚翻了。这种机会不能让老对头法兰西拣走了。

 

整整等了七年之后,哥伦布终于在92年组成船队,乘风出海。先是到达北非西岸的外海,从葡萄牙人手里夺过来的加那里群岛,然后向西边行驶,一路上没什么戏剧化的情节。前后只在海上走了三十天出头,就发现有人居住的小岛。哥伦布觉得自己应该是到了亚洲大陆外围的岛屿。那时候的欧洲人对亚洲的轮廓并不清楚,从非洲东岸,到南亚、东南亚、东亚,整个范围都通称为“印度”,那些土著因此被他称为“印度人”,译到中文里成为“印地安人”,真正的含义却是亚洲人的意思。

 

只有在第二年回来的航程上,才碰到麻烦:船队碰到热带气旋,被吹得晕头转向,后来竟然是停靠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哥伦布下船之后,被带去见葡萄牙国王若昴二世。我们来看看《大国崛起》是怎么描述当时的场面。【播放《大国崛起》片断】

 

这是蛮戏剧化的场面。问题是,如果若昴二世暗自捶胸顿足,那在历史记录里会有吗?这应该是后人写小说或者写剧本,才有这种情节吧。更大的问题是“新世界的模样”,哥伦布觉得自己到了新世界吗?他觉得自己到了印度。而且到过印度之后,又没有带回来任何香料,没有找到任何繁华的城市,甚至都没有停靠一个像样的港口,只见到林子里的小村庄,茅草搭起来的房屋,身上没穿多少衣服的土著。就这点收获,这点见闻,不过就是几个海岛而已。这种海岛葡萄牙人也找到过,亚速尔,马德拉,佛得角,圣多美等等,没什么值得希罕的。

 

葡萄牙国王真正在意的,是西班牙也派船队出来探索。卡斯提尔与葡萄牙在79年签过协定,卡斯提尔拿走加那里群岛,北非外海其它地方都归葡萄牙。哥伦布现在跑去探险,侵犯了葡萄牙国王对那一带海域的垄断。在这里我们又看到当时欧洲人对海洋的奇特理解,没有公海的概念,而是当作私家禁地。放着一般人,罚轻的要砍手砍脚,罚重的要掉脑袋。但是哥伦布背后有西班牙国王做靠山,处罚哥伦布那肯定得引起与西班牙的战争,这才是让若昂二世为难的地方。

 

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放了哥伦布与他的帆船,但是同时要求西班牙派人过来讲清楚,以后不可再来冒犯葡萄牙的范围。当时西班牙国王正在筹划出兵意大利,不想在这时候与葡萄牙闹别扭。双方在94年谈出一个结果,在这条线以西是西班牙的探索范围,以东则是葡萄牙的探索范围。签下协定还请教皇做见证人,双边也大致遵守这一协定。但是以后荷兰、英国、法国等等并不把这条线当回事。

 

回到西班牙的哥伦布一样受到质疑。找到的地方真的是亚洲吗?哥伦布唯一有力的证据是他带回来的几位印地安人,显然不是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但是他的船上没有亚洲的特产,他所看到的景象跟传说中的亚洲也相差太远了。哥伦布本人当然是坚信不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又在国王与女王的资助下,到加勒比海周边前后进行三次探险,还是没有找到香料,没有找到城镇。到99年,达伽马完成绕过非洲的印度首航,葡萄牙人的所见所闻证明哥伦布是错的。印度跟加勒比的那些海岛完全是两回事。

 

其后,另有西行的船队发现从委瑞内拉到巴西,一路过去有很长的海岸线。船队中有一位也是来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商人,名字叫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他在探险回来写的报告之中,第一次提出那一带应该是“新世界”,不是亚洲大陆。拉丁语中,给大陆都得取女性化的名字,以元音a结尾。非洲,亚洲,欧洲,都是这样, Africa, Asia, Europa。新世界因此被后人称为America,将韦斯普奇的名字Amerigo女性化。

500

韦斯普奇发现亚美利加 

表现在这张图里,是韦斯普奇唤醒了沉睡在老林子里边的亚美利加。而哥伦布并不是新大陆的发现者,他到1506年去世的时候,都还在坚持加勒比群岛是亚洲的外岛。如果没有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应该只会推迟几年。非洲与南美洲之间并没有多远,从佛得角到巴西,也就是两、三千公里的距离。葡萄牙人已经摸清了南大西洋的风圈,去亚洲的时候过了佛得角要往西边走,才能一路顺风绕过非洲。他们的船队撞上南美洲,只是一次等着发生的邂逅。

 

实际上,也是在1500年第二次去印度的航行,葡萄牙船队正是这样走到了巴西。这里也举一个现代的例子,来体会一下大西洋的宽度。这是2021年大西洋内发生的热带风暴。北非沿岸起源的低气压,中心移动速度也就每小时十几二十公里,一天走500公里吧。一个多星期,就可以吹到加勒比地区,吹进墨西哥湾,吹到北美。

 

哥伦布航行的特别,在于说他的计算是错的,他的探索却带来了重大发现。虽然说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的真正意义。他错得很邪乎,错了至少一万公里。但是放到复杂的大自然里边,计算之外还有其它因素。了解世界最终都得靠探索,观察,实验。逻辑的用处有限,理论需要验证。虽说哥伦布,还有葡萄牙、西班牙的水手,都只能算是大老粗,他们却证明古希腊的经典对地理的描述并不正确。古希腊圣贤不知道非洲可以绕过去,不知道西边还有新大陆。

 

他们的发现,给以后的西方读书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可以用实践去验证古人的论断,去挑战圣经、圣贤的权威。从这一点来说,这些大老粗为后来西方思想的进步,特别是突破圣经的限制,突破经典的限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