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世界政治经济逆全球化的趋势与思潮

关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逆全球化问题,我最早从2010年就开始发表文章。当时还仅仅是一种猜想和预判。十多年过去了,全球政治经济演进中的逆全球化特征正在向纵深发展,特朗普执政和英国脱欧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表现而已。下文是最近我对这一趋势和思潮的梳理,主要是用图表数据说话,毕竟一图胜千言嘛。由于本专栏主要是供网友讨论之用,所以概念界定和文献回顾啥的就先删掉了。此文可以转变为正式学术论文,欢迎主流学术刊物向我订购。感谢我的博士生小王同学所做的数据收集整体和图表制作工作。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逆全球化在经济层面的趋势;第二部分是逆全球化在全球民意调查中的表现;第三部分是逆全球化在全球媒体和网络舆论中的表现;最后是总结和思考。

首先,我们从贸易、FDI和金融等维度看看各种经济全球化指标的起伏趋势。

图一,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指数。这张图最初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中出现过,他们指出在1870-1914年的英国主导的全球化之后,1914-1945出现了一轮惨烈的逆全球化,等到二战打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后,整个世界进入了半球化时期,也就是分别以美苏为核心的两个平行国际体系相互对峙与竞争,从1980年代初开始世界进入这一轮全球化,有人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有人称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图一显示,商品贸易的全球化在2008年见顶了,此后在震荡下行。从2021年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该指标继续维持弱势。

500

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指标,在2008年之后继续上行,但是新冠疫情导致服务贸易大幅受损。比如国际旅游业和国际教育产业。

500

图三,跨境直接投资的全球化指数

这个指标也是在2008年见顶之后大幅下行。今年继续下跌。贸易战、科技战和新冠疫情等因素,让大家对供应链的考量从效率和成本转向安全与可靠性。这种转变不利于FDI的增长。

500

图四,这个指标是我的新发明,从国际债券未偿余额除以全球主要央行的资产规模,该指标用来考察全球央行每创造一美元新的基础货币,全球金融体系能衍生出多少美元的跨境债务资本流动。这个指标是考察本轮美式全球化或者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核心指标,因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核心诉求是资本无国界。从1971年开始,该指标不断上升,2008年见顶,之后大幅下降。下降的原因不是分子变小,而是分母迅速扩大。表明全球金融体系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将信用的血液泵到世界经济体系的各个毛孔去了。

500

其次,我们通过各种调查统计数据来看看世界各国民众对全球化的态度出现何种趋势。

 

图五,新冠疫情之下,美国民众对国际贸易的态度在迅速恶化。这里有趣的是,民主共和两党对于国际贸易的好恶态度在金融危机之后不久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换。原本代表大资本的共和党比有工会支持的民主党更加支持自由贸易,但是后危机时代反过来了。原因在于,美国白人蓝领在危机之后抛弃民主党转向共和党。这两年在疫情之下,也主要是这个群体在表达对于国际贸易的憎恶之情。这个群体的反全球化和福音派文化保守主义立场,是特朗普的政治基础。

500

图六,相比于疫情之前,全球各国对全球化的支持度都在大幅下行,拉美和欧洲尤甚。全球平均下跌了10%,跌破了50%。

500

图七,通过对比2018与2020年的各国民众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在贸易战和疫情的共同作用之下,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的民众对全球化的支持度在迅速下降。但是美国和英国的变化反而不大。这可能是因为美英在2016年之后的两年内已经借助脱欧公投和特朗普贸易战发泄过一轮了。

500


​再其次,我们通过大数据的网络舆情监控来看看这几年全球舆论报道在逆全球化问题上的表现。这个数据库的来源是谷歌对全球40多种语言的网络报道和评论文章的高频扫描和测算,其中实线是左轴坐标,代表主题词出现的频率;而虚线是右轴坐标,代表整体的态度和语气的变化。图十二、十三除外。

图八,全球网络媒体对贸易trade一词的报道频率有所下降,但是态度和报道的语气自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触底回升,到目前为止,态度已经接近中性了。对于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的分析也是如此。

500

图九和图十说明,今年全球网络舆论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集中在移民和供应链问题上,对这两个问题的关注度上升,而且态度明显恶化。

500

500

图十一,中国China,是全球化的主要玩家之一。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全球网络舆情对中国高度关注,而且态度非常负面。但是这个情况只维持了大约半年,如今全球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已经下降到正常水平,而态度也基本恢复中性。

500

图十二,而对比全球舆论对中日美三国的态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中日的形象似乎总是比美国要好一些。看来霸权国总是会更容易遭人厌恶和批判。

500

图十三,将自由主义liberalism和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两个词放在一起对比,不难看出,自由主义基本上算一个贬义词,而保护主义则是一个中性词,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甚至变成了一个褒义词。

500

最后,我们非常简要地总结一下以上数据和图表所传达出的信息。

1,   经济金融领域的逆全球化趋势继续向纵深发展。这一趋势何时结束?我估计要等到全球经济体系背后的世界政治格局重新定型,并据此产生新的全球化契约和共识,新一轮全球化才能开启上升趋势。

2,   在具体议题上,供应链的脆弱性问题和移民问题取代此前的贸易和金融,成为当下逆全球化思潮的关注焦点。

3,共和党竟然成为美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对待全球化和贸易的态度在恶化。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世事无常。尽管全球多国的贫富分化非常严重,美欧左翼政党却抛弃了工人阶级,改玩身份政治,这是一种堕落还是进化?有待进一步观察。

4,疫情冲击导致全球化在世界各地的支持度大跌。欧洲和拉美尤甚。逆全球化思潮正在从英美(2016)向欧日加(2021)等次中心国家扩散。保护主义被正面看待,而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则广受批判。未来这股思潮会不会扩展到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5, 去年上半年全球媒体对中国的聚焦和负面情绪已经消退。中国在全球网络舆论中的整体形象其实好于美国。

6,疫情迁延日久,全球主要大国的超常规货币、财政政策和供应链断裂,导致了全球经济和政治基本面的重大变化。按照本人的“国有三高”理论,在全球高通胀、高失业和贫富分化加大的背景之下,未来两三年内,我们将大概率见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出现政治动荡乃至内战。中国的海外公民、资产和债权的保护问题将是一个重大挑战。当然,机遇与风险也总是相伴而生的,应未雨绸缪。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