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央行拟将卢比的汇率跟人民币软挂钩,不少朋友半信半疑,在我看来很正常

前几天看到一个有趣的事情,印度央行拟将卢比的汇率跟人民币而非美元实施软挂钩。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储备银行的目标是将人民币兑印度卢比的基准汇率定在1比11.5;如果汇率降至该基准值以下,就有可能引发印度央行采取干预措施。报道称,作为监管机构的印度储备银行正紧盯人民币的变动,并收集相关货币交易信息。

这个消息让一位朋友感到半信半疑,但是在我看来很正常。三年前一次学术会议上,厦门大学金融学者周颖刚教授的研究发现是,汇率波动跟随中国的国家已经多于跟随美国的国家。这个现象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个数字远大于美国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自身的汇率软盯住人民币汇率,以便为其本国的进出口企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

问题是,印度想要盯住人民币,当下背景之下恐怕有点超出他们的承受力,因为人民币近期的确有点强。而且长期来看,人民币跟印度卢比的“体质”根本不是一回事。

下边这张图是2015年以来的人民币相对自己主要贸易伙伴的一揽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指数,CFET指数。在持续四年多震荡下行之后,从去年七月开始,这个指标持续飙升。到今天为止,已经达到102.71,超过了2015年底的高点。换一个角度看,美元指数从今年5月份以来是相当强势的,但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更强,离岸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从去年5月底的7.2变成了今天的6.37。

 

500

人民币为什么如此强劲?

首先是我们的疫情防控做得好,供应链更加强大,而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都因为疫情而受损,导致我们的出口逆势上扬,今年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意识到,外汇储备积累得多是吃亏的事情。这种认知的改变难能可贵,需要感谢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实践教育活动。过去一年半,美联储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了四万多亿美元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和其它金融资产,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扩张了相应的数量,老百姓惊喜地发现可以在家中坐等发钱,不劳而获,以至于如今大家都不太愿意上班干活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终于意识到,再用我们的血汗和资源换别国的债务似乎有点傻了。

再其次,大家很可能意识不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今年的新生儿数量暴跌。在我看来,这个因素导致PPI和CPI之间的严重背离。从需求侧角度来看,生不出孩子来,汇率大概率就会强势。这个说法在任何教科书上都找不到,因为这是我发现的。

我的朋友管涛教授是著名的汇率问题专家,他前几天在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个现象,今年贸易顺差很大,但是结售汇数据显示增加不多,说明还是有很多钱流到外汇里去了。这是什么机理导致的?我的猜想是,这种现象跟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特殊的资本构成有关:我们曾经为外资提供了太大的超国民待遇,他们在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出口部门占有很大比例。90年代最高峰时大约是55%的出口由外资完成,扣除掉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中国国企和民企的进出口其实是逆差的。如今这个比例虽然只有30%以下了,但是他们的顺差还是占据了中国整体顺差的很大部分。这些在华外资企业出口挣了钱,正常情况下是要汇出去的。所以才有管涛教授观察到的这种现象。

我在2016年底曾经跟多位朋友打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当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6.95。他们认为人民币将要持续大幅贬值,两三年贬值到8乃至更多,而我认为长期看人民币面临的是升值而不是贬值压力,我认为2021年可以见到5.5。如今来看,到今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在6.3-6.4之间,他们显然太悲观了点,而我自己则太乐观。但是相对而言,我错得不如他们离谱。我们谁都不是神仙,打赌的时候,不知道此后的五年里将有一场激烈而动荡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发生,也不知道有一场惨烈而持久的全球大疫情在等着我们。我们赌的其实都是各自的信仰,他们信美元,而我信中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