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掌握木工、车工的技术人群比例来看,我国这块真的没有别人强

【本文来自《美国男性动手能力都很强,我们中国人比起来简直不摸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本人爱好木工,我认为评论说的是现实么?以掌握木工、车工的技术人群比例来看,是现实。

但这和国民教育、民风喜不喜欢动手没啥关系。主要就是美国服务业中对“最后一公里“的有一种适合美国国庆的有意保护,这种保护在美国小型乡镇既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相对完整的私人到小型工程的自建自修能力。这是符合美国国庆的一种有历史的安排。而且由于历史中美国掌握的工具技术是先进的,所以这套系统一直表现的不错,起到实效之余还催生了木工协会等研究技术的群体。

而中国,改革开放到如今,中国一直在成为工业化强国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并没有美国那样悠闲的环境和技术优势,木工、电工、焊工、车床等技工的传授、攻坚一直在高转化率的课题以内,或者说工作范畴。国内的装修水平别说20年前,就说十年前,不单单是欣赏水平,就是材料和技术的确都比国外差非常多,至今仍有差距。而这种差距的体现,,,在国内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掌握更先进、更成系列的装修团队比单纯手工活巧的团队更能创造价值,简单说来就是,国内的手工艺人没有美国那种悠闲的社区就业环境,基本都成为了公司化的员工。可以说中国的技术工人分配,比美国更市场化。而这种分配带来的好处是,中国各行业进步非常快。但缺点就是,技术很难在工作之外做传播,很难想象一个在某个知名公司做木匠活的师傅在安排的很满的日程之外还有心教徒弟。而且在市场不佳的区域,往往技术水准普遍会差很多,例如西部大部分景区的酒店可以说修的非常差。或者说只要不是国家修的基础设施,靠民营、老百姓自用的各类设施都只能满足使用的基本要求。有个别的例子往往是因为当地某个行业有个老师傅之类的。

这里其实有蛮多值得讨论的,比如中国人对手工活的研究,我认为是有天赋的。如果比青少年对模型的爱好,90年代我玩过模型,那个时候孩子玩四驱,玩田宫的热情我现在回忆起来可以说应该不比国外差,当然现在中国人搞这些也不弱,但产业化、职业化并没有突破这个模型手办圈。

目前来看国家已经有意要从高中毕业分流一些年轻人去技校掌握技术,这是好事。但说实话,对那些被卡在大学门外的高中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还是应该看到中国年轻人在动手能力上的巨大潜力和爱好所隐藏的天量能量,将模型、木工、机器人制造、编程等技术引向大众视野面前,鼓励年轻人释放兴趣和潜力,正好现在不忙着补课了。

相信这方面释放的能量远不止电竞和cos。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