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啤酒的标准细且严,我们的标准低且粗糙,造成品质良莠不齐,啥都叫啤酒

【本文来自《现在一谈啤酒就有人大谈精酿鄙视拉格,但是好的拉格同样不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付股长丢了原号
  • 不能一概而论,精酿是瞎酿其实也是一种调侃,你去看看玉米、绿豆、巧克力、咖啡、反脂、……千奇百怪都会有。配料表不能说明什么,只要是正规厂出的,食安没问题,口味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其实配料问题,我们不该无限放大,德国拉格啤酒没有加一些辅料?日本的一些知名果酒,配料表上大大方方的写着我们谈之色变的食用酒精!影响它畅销卖高价了?

不知是我表达不清还是什么原因,我认为似乎和您不在一个频道上。

简单来说,我想表达三点:

1.我们的标准低且粗糙;

2.我们的产品依此标准制造,品质良莠不齐,实质类型相差甚远,却确都叫啤酒;

3.依此标准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消费者无法通过商品名称、价格获悉品种质量层次。这对消费者来说不是好事情。

我上面主要说的是工业大拉格的问题。

既然说到日本,碰巧钻研过日本酒类标准原文。日本对于啤酒(日语ビール)的标准细且严。和德国等不同,日本允许添加非麦子原料的称为ビール,但根据麦子原料占比,低于一定程度是不能称为ビール的,只能以“发泡酒”的名义生产销售。相应的,不同类型的“啤酒”对应不同税率。

除粮食类原料外,您提到的水果、可可、咖啡等泛植物类或其他辅助原料也有相应具体要求。

相比之下,我们的标准尽管在前些年更新过,但仍然“小儿科”,亟需精细化,为市场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从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益求精的需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