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难挣,俞敏洪难做

500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施晶晶

一场直播,一篇文章,一段回应,三次把教培巨头新东方和俞敏洪送上话题榜。

11月7日,俞敏洪在直播间宣布,新东方退租1500个教学点,从教育培训跨界农产品电商直播,如此大跨度的转向,出乎意料,但凭借妥帖的善后安排,新东方仍以“体面转身”形象出圈。

然而一周后,经济日报给新东方泼了盆冷水,一篇题为《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的评论文章,引发争议。

500

本文截图自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这篇文章先指出了农货直播的难点,称“助农直播很难成为(新东方的)新支柱”,接着给新东方指了两条“明路”:发展成为职业新农人的摇篮,建议关注学生急需的周末研学市场。

如果说这样的“指导”尚属于善意提醒和建言,但文中“好家伙,新东方要学李佳琦了”“如果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恐怕不是最佳示范”的措辞,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他们替新东方打抱不平。

文章发出后第二天,俞敏洪回应,记者点评是善意提醒,也委婉但不含糊地对“挣快钱”评价表示“不太同意”:“教育领域做起来也挺艰难的,很多教育公司原来都是赔钱的,直播也是不容易的。”

回应一出,舆论再次同情俞敏洪。

新东方虽几度引发舆论热议,力挺俞敏洪的声音始终占据主流,不难想见,他一定是做对了一些事。由此延伸,今天,在商业上成功的那些人,他们的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可吗?

1

体面的开头

南风窗日前发布了《俞校长,体面转身》,从后台留言来看,对俞敏洪表达支持和理解的人占大多数,尤其曾在教培行业的老师,几乎都对俞敏洪这位昔日的老板和行业领头人表达了敬意,在新东方上过课的不少学生,也对他表达了感谢和感激,好聚好散,没有苦大仇深的不满和批评。

500

俞敏洪

比起王健林的“被死亡”,俞敏洪在人生的至难时刻,的确是体面多了。

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新东方的经营困境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值得同情。先是留学培训受疫情影响,需求大减,又赶上双减政策,K12学科类教育培训无法继续,两项核心业务受到巨大冲击,新东方公司市值蒸发了9成。在这种困境下,新东方选择直播的顽强转身令人意外。

在11月7日的直播中,公众更知道了新东方的资金压力:接近1500个教学点要退租,光装修,新东方就花了六七十亿人民币,加上违约金和押金,以及给学生退学费,员工离职费都是一笔巨款。

500

新东方学校股价下跌九成

这就涉及另一个方面,新东方的“专业”和“负责”。

俞敏洪在直播里公开新东方早早定下的规矩: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能够满足如果有一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能支付所有员工离职工资。

有不少人对这一点不以为意:按时归还退课费竟也值得被赞赏了?

是的,如果关注风雨飘扬的教培行业,大量的教培机构都退不了学费,付不出工资而暴雷甚至跑路的也不在少数。

保持克制,不用现金流去挣危险的快钱,在时下是相当稀缺的品质。

不止归还退课费,新东方还将退租后的8万套座椅捐给了农村学校,而不是卖掉换取资金以减少损失。正如一条评论所说的:“他自己淋了雨,还不忘给别人撑伞”,实在君子行为。

500

新东方将各校区的课桌椅捐赠给贫困小学(图源:新东方官方公众号)

在这份体面里,新东方和俞敏洪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加重了信任,对其转型事业大有裨益,而公众也从新东方和俞敏洪身上收到了正面的情感反馈,这是一次双向激励,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和新东方,并没有做错什么。

没有做错什么,就不该受到居高临下的指导,因为他们才是身处困难、面对问题的人。这是此次争议风波中同情俞敏洪的主要理由。

2

为何跑偏了

做评论的先天软肋在于,被人说不务实际,因此所需的功夫要更多,而不是更少。他们不见得有什么坏心思,出发点可能还是好的。

正如《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作者留言解释:写作的初心是希望新东方转型顺利……只是想提醒,农货转型没那么容易,新东方得有心理准备。同时,也希望他们的教育基因不要被浪费。

500

《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作者留言

如果仔细读原文,它的内容也并没有标题那么面目可憎。

但其中的思考方式,是值得当心的。

“挣快钱”,已经成为时下批判商业的流行标签,其中隐含的偏见是,挣快钱是不对的。而新东方应当警惕,“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

如果说商业上真的存在什么挣快钱的方式,那么可以说,写些不费工夫的表面文章也是写作者的“挣快钱”。将心比心,等不及慢钱养家的时候,谁没赚过“快钱”吗?它不是通过正当途径赚的吗?

更何况,做教培,做直播,哪个又真的是不费工夫的快钱。

李佳琦和薇娅这样销售额屡屡破亿,真的挣到了钱的主播,只是庞大的直播行业上浮现出来的凤毛麟角。连续5年,高频率地彻夜直播,一上播就几个小时声调激昂地在镜头前推销,他们背后的的努力和出众的能力,鲜有人及,他们的下面,更多涌进这个行业的大量主播们,依然要为生计绞尽脑汁,即使付出了和他们同样的努力,也不见得能挣来快钱。

500

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截图

至于教培行业,老师的辛苦有目共睹,课时都是实打实看得见的。其实像教培和直播这样竞争充分的行业,一开始还是一片蓝海时,最早进入的,或许钱相对好挣,但随着进入的人越多,行业时间越久,它的边际利润会不断下降,要在其中深耕,做到行业佼佼者,需要投入的功夫和资源都不可小看。

“挣快钱”的说法,关注到了人的动机,却不太了解商业规律。而动机论恰恰是外部评论者最应该保持克制的思路,因为视角不同,利益不同,对动机的解释就完全可以变化。

500

李佳琦和俞敏洪一样,是行业头部的灵魂人物,有着示范价值,我们对他们的评价,营造着一种社会观感,会像涟漪一样蔓延,体现整个行业的价值认可程度。

“没有一项行业是好做的”“不一定能把事情必然做成”,俞敏洪的这两句回应提醒人们,对于把事情做成的人,社会应当给予价值上的认可。尤其对那些认真做实事、但因客观政策环境变化陷入困境的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是“雪中送炭”式的精神慰藉。

3

他们需要被认可

围绕新东方的争议暴露出近年来一个越发普遍、值得留意的现象,即舆论对商业、消费、经营者的误解和偏见,以及不时失之公允的批评。

坦白来说,我们的舆论环境,没有给予商业、消费及其经营者充分的认可。

借一桩桩新闻事件,大众在滴滴乘客遇害案、货拉拉女生跳车身亡案里,追究平台的监管责任;在同情外卖骑手困在系统时,批评企业对骑手权益欠缺保护;在拼多多员工猝死案里,痛骂不合理的工作制度……

500

《小舍得》剧照

在单一具体事件里,这些追问和质疑都是必要且有意义的,但在相似的讨论走向里,也选择性地强化了平台逃避监管责任、缺乏社会责任的负面形象,结果是,对他们的批评声盖过了对其价值的认可。

创业和企业经营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充满未知风险的闯关活动,优秀的企业勇敢地在竞争中突出重围,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便利的服务,以此换取商业利益和精神满足。

是的,企业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价值认可的精神层面需要。

500

在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性日增的时候,社会越是需要那些敢于冒险,创造就业,创造财富人参与到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之中。如果企业经营者越来越低调、封闭、早早退休,不见得是值得高兴的好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活动,它靠商业支撑,有赖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运作,有赖一个健康的营商环境。

每个人都无法全知全能,因此争议和矛盾就无法避免,但这更提醒我们,保持克制、有效沟通的重要。

正如我们在他人的认同中实现自我价值,那些承担了风险、创造了价值、把事业做起来的企业家也需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