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和重庆的发展比江西和吉林好,因为贡献大国家投入也大

【本文由“御风而行”推荐,来自《我是央视纪录片《李井泉》的撰稿,李井泉当时要入党,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考察的》评论区,标题为御风而行添加】

  • 色苷酸
  • 议论了一天我觉得有些话是应该说清楚的。我认为李井泉干工作是没有私心的,他也非常努力,想尽了办法。但是他在四川,出了那么大的事死了那么多人,大家骂他有问题吗?有人说革命道路上有失误在所难免,这是当然的,但这些失误是否可以避免呢?我们看到邵式平的例子,又看吉林省的例子就知道,同样的政策下来,有些干部就可以为人民谋幸福。那这些造成惨痛后果的人该不该骂呢?干部能力不足,思路出错,代价是老百姓拿命来承担的!我们今天骂这种人,是增长经验教训,也是让后面的干部警惕。不然这些人依然可以用“代价学说”为自己甩锅。去年到今年抗疫期间免职了多少干部,你能说这些人都很差吗?但是出了问题就得承担责任,至少干部只是免职,老百姓可是用健康和生命来承担责任啊。

骂,没问题,骂完之后,爽就完了?要不要想想为什么会犯错误呢?

三年自然灾害之前,四川一直是全国调粮最多的省份,为什么?是四川人民不想吃好喝好还是李井泉官迷心窍呀?

都不是,四川人民骨子里是很勤劳,很倔强的,他不甘心满足于经济落后的现状,但客观现实就是解放初期,四川的各方面基础是比较差的,为什么调粮这么多呀?因为四川用粮食支援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方面做贡献。全国这么多万技术人员从条件好的大城市来到四川,无数南下干部牺牲在剿匪反特的战场,打倒了土豪地主会道门,建设大军几十万修建铁路,公路,子弟兵为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驻守在西藏,四川人民什么感受?他要回报这些旧社会提着灯笼也见不到的事情。他觉得粮食方面要做贡献。

所以,这是从基层和群众方面,心急的原因。

李井泉作为书记,他希望国家多给四川一些工业投入,希望多一些项目落户到四川,但是,他争不到对不对,四川没有那么多工程师,有矿但没路,李井泉,一个需要骑马去调研的书记,去北京战友都觉得他没机会。整个一五,包括苏联的援建,极少能有四川的份儿。那好,我就多给国家些粮食,这样一方面是为兄弟省份做了保障,让他们更好发展,一方面四川人民的贡献摆在这里,国家早晚会在四川修建工厂,落户研究所,建大学,建立更密集的公路铁路网是不是。

而且,他有个想法,看到基层传达上来的东西,有些当然是虚假的。他觉得不能让人没信心,按说应该教育,或者说直接批评也可以,但是他没有,反而鼓励。

所以,这是从省委层面,心急的原因。

心急造成浮夸,造成粮食征购过多,造成损失,如果不这样心急,少征购,少建设,那就好些。所以,这就是错误。

但是,三五和四五期间,国家三线建设期间,在四川投入最多最大,这也是信任李井泉为代表的四川省委,四川省的干部队伍,信任四川人民以及他们为中央做出的贡献,如果李井泉有罪,中央为什么会要在这个地方投入巨资,还要李井泉挂帅来干呢?

从中央,到省委,到基层,都有错误,但是,也因为改正了错误,获得了更多经验教训,建设成了今天的四川。

你说吉林好,你说江西好,那么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发展更好些,还是吉林和江西发展更好些?毕竟今天四川和重庆的发展,是建立在老一辈的奋斗,特别是群众的奉献基础上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