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最终走向灭亡,正是从汉武帝穷兵黩武

【本文来自《汉武帝是如何用“虚拟货币”搞钱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西汉最终走向灭亡,正是从汉武帝穷兵黩武开始的。长达几十年不断地用兵,导致人力、物力枯竭,农业破产,土地集中兼并,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破坏,汉武帝之后,尽管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力的措施,但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贫富差距悬殊的恶果最终难以逆转,社会意识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汉灭亡的走势不可逆转。可见,穷兵黩武和毫无节制地透支国力,以奸诈的政令巧取豪夺,无论多么精巧最终都会导致国家衰败。

汉初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空前繁荣,此时一改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启动武力解决北方威胁,这原本是正确的策略,也是汉初边境屡遭侵犯的耻辱所必须采取的正确国策。但当匈奴败退,有生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败退到到阿尔泰山-- 阴山一线以北后,战争已经远离农业经济的边缘地带,甚至已经远离了农牧混合地带,运输距离已达数千公里,军事手段已经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汉武帝依然停不下其战争机器,这时候已经成了穷兵黩武了。后期的对匈战争花费巨大、收获极小。更有赵破奴亡军、贰师将军李广利三次失败、李陵等兵败,几次败仗二十多万汉军没于匈奴,马匹财物损失不计其数,服徭役的民夫损失远远超过军队的损失,而汉武帝暴虐地诛杀了这些将军的家人,导致一些将军投降匈奴。司马迁替李陵说了点实话遭到了宫刑,朝廷其他大臣更是噤若寒蝉,连太子也遭巫蛊之祸。

战败投降的几十万士兵和民夫,马匹和财物,逃加上流亡到北地的汉朝流民,充实了匈奴的力量,使得原本奄奄一息的匈奴重新恢复了生气。后期战争的连带效应,西汉无力控制一些新的边疆郡县,好不容易征服的交趾等三郡不得不放弃,乐浪等朝鲜四郡不得不撤销,蜀地西部的汶山郡也被迫放弃,乌桓在东北座大,原本作为抗击匈奴的屏障的乌桓,在北匈奴的压力下向南数次犯边;河西走廊的西羌人因难以忍受汉朝的征发和沿途供应汉军的巨大负担,起来反叛,导致汉朝国力进一步下降。

汉武帝一生,功劳是巨大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后期穷兵黩武导致的农业生产力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中原百姓携家带口远遁四方,流民遍地,土地兼并,人口由武帝初年的3600万人锐减到1300万人,民户减少了一半。武帝后期造成的恶果,终西汉灭亡也未能恢复,至东汉光武帝后期人口才恢复到3200万。其后虽然有所谓的昭宣中兴,但实际上是昙花一现,昭帝二十一岁病亡,真正有所作为的是宣帝。宣帝至成帝时期,朝廷不得不出台限制富户蓄养奴婢数量,同时朝廷赐田给无地农民,被吓怕了的农民,宁可放弃赐田“贱卖以贾”,为奴或者逃亡,也不愿意承担农业生产任务,因为只要你种田就避免不了“农夫父子暴露中野……已奉谷租,又出槀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

武帝后期的作为,耕地人丁的凋零,耕地的撂荒,不得不最终允许土地的兼并,豪强地主势力逐步抬头,昭宣中兴也未能解决这一问题,豪强地主与儒家相结合,形成牢固的政治势力。武帝的后人终于也没有从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汲取教训,继续不惜一切对匈奴用兵,而节俭、仁孝成为朝野共识的美德,逐步地为王莽的表演搭好了舞台,王莽正是因其“恭俭克己”名闻于朝野,以致朝野宁可抛弃汉室之胄,和平自然地公推王莽上位代汉。

本帖不是否认武帝的功劳,甚至不是评价武帝。而是感叹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做出自己历史贡献的同时,后期穷兵黩武对当时生产力的破坏,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感叹一个家也好,一个国也好,不管曾经多强大,对物力、民力的存蓄和善用,量入而出,使得自己理想的功业与家国的实力相适应,才有可能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当武帝骑上“蒲梢、龙文、鱼目、汗血“等西域诸国出产的名马,帝苑中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纬度和气候国度下进贡而来的”巨象、狮子、猛犬、大雀、昆仑奴“,御膳品尝着从热带到寒带、从安息到朝鲜进贡而来的美味珍馐的时候,未央宫外流民、百姓蓬头垢面、妻离子散、饿殍遍地,苦寒之地征夫、役夫的累累白骨、点点磷火,食腐而肥的豺狼虎豹兀鹫,悄悄敲响了帝国的丧钟,而武帝之后又不得不采取了和亲政策,又需要我们美丽的昭君姑娘出塞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