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报告的一个小纰漏

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号4月14日消息,央行发布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4-14/doc-ikmxzfmk6824843.shtml

声明:1.全文在上面,大家看的时候务必明白,本文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2.我不打拳;3.这篇报告整体上是很严谨的报告,论证和观点都很精彩。

首先是对论文的概述。这篇论文着眼于人口问题,阐明人口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人口问题的惯性是极其巨大的。论文认为面对当下的人口问题应当鼓励生育并且强化教育。论文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房价与收入,例如教育问题,例如生育对女性的职业前途的影响,这些优点不应当被某一片段的错误所淹没。

接下来就是对那一个问题片段的讨论了。我的讨论在两点,也就是引发一些看到了报告(基本上是只看到那个片段)的网友的争议的片段,也就是正文最后一段的前半部分。

在正文最后一段,提出要重视母亲和少儿教育,重视基础教育,重视理工科教育,认为东南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第一点,在注释母亲教育的52里面(请翻看原文),该注释提到“老话讲,爹戳戳一个,娘戳戳一窝”。我不否认目前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会比父亲更大,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家庭父亲的教育缺失了。教育后代的任务不应当仅仅交给母亲。当然我并不是在苛责男性父亲,因为事实是大部分家庭的男性是承担了更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现状,至少在我家,我父亲的工作时长和在家中加班的时间都比我的母亲长,这样导致了家庭教育这一块母亲会承担更多的工作。而男方普遍工作压力更大工作量更多,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倾向于给男性员工更多的工作(有生理、有观念、有能力)。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很多了,希望大家理性探讨。当然,我个人还是觉得,作为工作论文的文章,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老话也是建立在旧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文化之上,本身带有偏见甚至是推卸责任,而且即便是古代的士族家族也是十分强调家长(在古代就是男方)本身的品德、领导和教育作用的,这样的内容并不适合出现在文章的正文或者注释中。到了现代,不论是社会文化还是科学研究也证明了父母双方对下一代的教育都很重要的,时候,这一段应该简洁的改为重视家庭教育就可以了

第二点是东南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里。作者认为东南亚国家文科生太多,此处他没有给出数据,我写的匆忙也没去查,希望有人可以帮忙查找我国和东南亚国家从90年到20年的文科生比例。我个人认为文科生比例过高确实不适合科技进步(因为研发需要人),而科技水平是否达到了产业升级的要求就是决定国家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但是这里我希望论文作者可以适当补充一下文科生“过高”的程度,同时我也认为文科生比例对于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就比如泰国,我认为泰国的政治体制才是主要原因,别的不说,泰王比沙特王室都富有就能说明很多问题。至于越南,买办那么多,这种环境下文科生多不多,理工科学生多不多重要吗?个人以为不重要,理工科学生搞研发再厉害,也只适合去外企了吧。更何况,对于我国而言,则是大多数人缺乏学术教育(自然也包括我),对基本的社科和自然科学常识都缺乏,这体现在各种奇葩的精X以及曾经风行网络的无脑关停上(即搞不清楚发展和环保在科技条件受限下产生的矛盾如何解决,以及未来的解决方向)。

这两点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我个人也认为这两点有些欠妥。不过除此之外的内容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相比于全文是相当微小了),认认真真读懂,有助于认清国家形势,理解国家政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