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力度提升我国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极大损害,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形成直接冲击。与此同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吸引制造业回流、回迁供应链体系,部分发展中国家依托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对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围堵。以上几个方面,都对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带来挑战,应高度警惕存在的风险,及时出台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对冲。

一、几大风险值得高度警惕

风险一: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内部畅通,迟滞我部分行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进度,削弱我国产业链竞争力,打乱了我国供应链体系的稳定。下一步,世界产业链价值链面临重构,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发展赌点和卡点刚刚恢复,产业链痛点和短板制约问题接踵而至。

风险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转移历史性交汇,由于中美经贸摩擦和成本因素等,我国部分产业链外迁东亚、东南亚国家现象层出不穷。另外,本次疫情促使欧美日等国重新评估自己供应链战略,加速供应链回迁本土。以上国际形势的变化均容易破坏我国产业链体系完整性,容易引发产业空心化风险,进而影响我国产业链安全。

风险三:受制于金融"堰塞湖"历史难题和疫情背景下企业订单下滑、内需下降等因素制约,各行业尤其中小企业如何守好自身资金链防线,已经成为生存下来第一要务,健康有效畅通资金链循环也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下一步,要让企业通过资金链“回血”轻装上阵高质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此过程中要高度警惕企业债务危机引发现金流中断、企业破产倒闭、大面积失业潮等连锁反应。

二、几点思考及政策建议

(一)持续不断加强创新,夯实技术实力底盘。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各类产业集群,持续不断的进行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加快行业共性技术供给,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水平。三是加强产业链安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梳理我国产业链短板,有效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短板挂图攻关行动。

(二)引导合理有序转移,保持产业链稳定性。一是完善工业土地供应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能用工成本,多措并举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优化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体系,完善产业链配套,合理有序引导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城镇化水平。三是引导企业把研发设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留在国内,强化对产业价值链中品牌、标准、知识产权等高端的掌控能力。

(三)千方百计拯救中小企业,鉴定不移培育龙头企业。一是中小企业不仅关乎我国产业链配套水平,还深刻影响我国就业的稳定性,本轮疫情中小企业所受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政府层面要动用财税金融等手段想方设法扶持,做到应救尽救,同时,也要想办法激活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让中小企业不仅要克服困难重新站起来,还要强化自身“造血”自救能力。二是在新一轮经济修复中,要树立“龙头企业稳则产业链稳”的思维,既要发挥龙头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压舱石的作用,也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同时,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主体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进程,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尹训飞,工信部赛迪智库,研究室副主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