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跃上”科创板:创新实业,落地商业

500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

7月8日,智元机器人通过其持股平台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585)及其控股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及要约收购方式,取得上纬新材控制权,预计最终持股比例将达到63.62%以上。

这意味着,若交易完成,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消息一出,7月9日机器人概念股开盘集体大涨。毫无疑问,这是机器人行业的一剂强心针,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股全新的科技力量。

事实上,这两年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赛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智元会在此时此刻推动这样的交易。但与此同时,仍然有诸多疑问摆在面前: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A股似乎更适合“传统行业”,像智元这样的新兴企业能否得到市场的理解和认可?科技创新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上一波“AI四小龙”的教训历历在目,智元的产品在应用层面和商业化层面已经得到验证了吗?能够完成闭环吗?智元如何证明自己的现在与未来?

500

一个标志性案例:新质生产力闪耀资本市场

智元机器人迈出这关键一步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既有外部的“顺风”,也有自身的“顺势”。

外部条件上,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逐步成熟。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在2024年达到40%,未来四年还将保持23%年均复合增长率,市场规模预计从470亿美元涨至1080亿美元,这让像智元机器人这样的新质生产力企业能够快速被资本市场认可。

而政策的支持更是具身智能行业发展的加速器。

在“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出台后,A股市场并购重组动作明显增多,“并购六条”从多方位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加强产业整合,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竞争力。这为成立时间不长、但拥有扎实基础和技术潜能的科技企业提供了资本市场的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其一,各项政策均有意促进产业升级。智元机器人以“智能机器创造无限生产力”为使命,致力于通过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打造世界级领先的通用具身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正是产业升级需要的新质生产力。

其二,政策也明确提出要促进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对于产业覆盖范围广、链路长的机器人行业来说,资源互补的意义重大。

于是,智元对上纬新材的收购“水到渠成”。一方面,上纬新材在复合材料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轻量化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机器人结构件,能够有效降低智元机器人产品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收购上纬新材,智元机器人可以加速进行全球化提前布局。上纬新材在海外有广泛的业务分布和分公司,如台湾分公司拥有的全球化经验及美国营销渠道,便能协助智元机器人打开海外市场,接触更多海外客户。

这样一来,智元机器人不仅获得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和资源,还能把上纬新材的资源与自身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加速产品创新和升级。上纬新材也将继续保持现有主营业务的稳定运行,并逐步探索与智元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材料创新等领域的协同成长。

其三,A股市场正在积极突破“传统思路”,给新兴产业企业开路助跑。

“并购六条”支持企业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提升并购重组的估值包容性和支付工具的灵活性,并优化审核机制、创新交易工具以推动交易的高效达成。这对于科技企业投入研发、勇敢创新有着格外积极的意义——让天然会逐利的资本市场更有长远眼光,从整体产业布局的大局出发,拥有更多耐心和定力。

总而言之,本次收购若能成功落地,将有望成为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同时也将成为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500

除了外部的天时地利,智元机器人自身的人才、技术积累与资本及生态建设也已初具规模,走到了从量变向质变跃迁的路口。

首先是高厚度的人才积累。

智元机器人创始团队由具备丰富产业经验的全球著名企业核心高管、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组成,具备核心技术背景、产业管理经验和丰富产业资源。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董事长兼CEO邓泰华都是通信与人工智能、AI算法领域专家,稚晖君长期从事AI边缘计算、AI算法相关研究,邓泰华则有超过20年科技从业经验,曾主导昇腾AI计算生态构建,均有深厚技术储备。

其次是深层次的技术积累。

智元今年3月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并开创性提出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 (ViLLA) 架构,实现了利用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具身智能门槛,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机器人本体。

此外,今年上半年智元还推出了具身智能一站式开发平台Genie Studio、数据采集范式ADC(对抗式数采)、首个机器人4D世界模型EnerVerse等新技术,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深挖。

丰富的技术路线,是智元机器人差异化优势之一。对比其他大多数机器人企业仍在死磕某些单点能力,导致技术与场景无法高度适配,智元机器人不偏科、不自我设限的全能技术能力显得尤为珍贵。

自创立伊始,智元机器人就锚定了“AI+本体”的融合创新路线,协同发展机器人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三大核心AI能力,完成了模型-数据-本体部署的全栈具身智能布局,并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目前,智元机器人已推出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和科研教育等众多商用场景。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智元机器人量产通用机器人累计下线量破千。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智能事业部总裁姚卯青曾表示,公司2025机器人出货量计划保持在数千台,营收数将保持数倍规模增长。

500

智元灵犀、远征、精灵三大机器人家族

第三是资本层面的灵活运用。智元机器人目前已搭建起向内融资和对外投资的生态网络。

公开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成立至今已完成9轮融资,身后站着高瓴创投、红杉中国、蓝驰创投、中科创星、百度风投、鼎晖投资、奇绩创坛等财务投资者;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临港集团、立景创新、临港投控集团、上汽创投、软通动力、卧龙电气、腾讯、比亚迪、北汽产投、TCL等产业及国资投资方,这些股东的助阵,不仅是给智元机器人带去了资金支持,还打开了业务融合想象空间。

而智元也一边和博众精工、大丰实业、卧龙电驱、软通动力、均普智能、东阳光、富临精工等产业链关联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一边投资数字华夏、灵初智能、千觉机器人、富兴机电等零部件、具身智能系统、仿生机器人创业公司,逐步完善协同生态。

500

众所周知,对于科技创业企业而言,一级市场历来看重故事、技术、创新,二级市场则更看重实打实的收入、利润。此前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深刻反思:“在中国这样一个商业环境下,既要有长期战略目标,也要有三年内可以商业闭环的短期打法……AI
1.0 的教训是,所有不能闭环的辉煌都是暂时的。”

主动拥抱二级市场,既是智元进行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其以商业逻辑对自我业务的深入检视。通过对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智元机器人走出了一条特别的发展路线——既有核心技术,又有生态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智元机器人将给资本市场带来一股新风,也将为更多的新质科技企业蹚出一条新路。

创新实业,落地商业

不同于过去的科技行业,今天的技术企业不光是“新”,更加注重“生产力”的实际落地。从这个角度看,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商业化场景里能产生实打实的效果,或许是智元机器人在短时间里获得众多投资认可原因之一。

比如工业制造领域,一直有招工难、用工贵等难点,加上新型自动化产线柔性化要求高,传统工业机器人部署固定、适应性差,越来越难满足现代工业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的需求。对此,人形机器人灵活的类人形态、多模态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等一系列优点就有了发挥空间。

7月9日,智元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启了全球首场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作业直播。在这场时长3小时的直播中,我们可以看到A2-W成功完成了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作业期间0失误,动态避障、双臂协作、自主识别和调节姿态抓取等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现。

工业流水线的日常工作绝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每道工序都有自己的讲究。机器人下生产线或许已不罕见,但敢做长时间、实时直播,把机器人常态化工作细节完全展现在大众面前的,智元还是独一份,这也体现了智元对自身技术的自信。

智元机器人A2-W作为智元在工业场景主力产品,足以适应搬运、分拣、组装等多个工种工作,并已实现小批量商用部署。这是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技术验证走入商业化落地的一个里程碑。

500

智元A2-W开启直播

而在落地商业上,智元与百事可乐共创的“百事蓝宝”机器人IP则让人们看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与消费品牌联动的想象空间。

基于智元“本体+AI”全栈技术打造的“百事蓝宝”,不仅能精确完成各种交互任务,更能在拟人构型与人因设计的支持下展现独特的品牌亲和力,比如在发布会现场主动与嘉宾互动、为展示球技的足球少年们送上喝彩,给足情绪价值。

对品牌而言,人形机器人是拉近用户距离、构建彼此情感联结的捷径,尤其是对年轻用户有极大吸引力。透过打造人形机器人IP,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在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凝聚力,这验证了机器人在商业化路上自有其独特技能与价值,既有科技感也有人情味,能和大众产生情感共鸣。

近几年很多品牌已经从数字人营销中受益匪浅,并充分认可数字人对生意增长的价值。机器人营销则是在数字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数字人更具象化、差异化,带来无法复制的独特品牌体验。假以时日,相信机器人代言、具身智能生态开放、机器人本体共创和二次开发等众多细分赛道将陆续成熟。而智元丰富的合作经验和技术积累,如唯一支持提供本体、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power
by AgiBot等,势必会有更明显的优势。

500

智元与百事可乐联手打造“百事蓝宝”IP

除了以上在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应用,智元也正落地在更多的实用场景中。

在智元自身的三大产品线中,“远征系列”产品继续专攻商业与工业场景。其中,基于人因工程学设计、具有多模态大模型交互能力的远征A2交互服务机器人,是智元首款规模化商用部署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可带来贴近人类的自然交互体验,可用于营销客服、展厅讲解、商超导览、文娱商演、业务咨询等多种工作场景;远征A2-W轮式通用机器人则适用于柔性智造场景。

灵犀系列聚焦在轻量化与开源生态,灵犀 X1和灵犀 X2 两款产品目前主要面向科研教育、合作伙伴二次开发等应用场景。从稚晖君发布的视频上看,灵犀

X2的优势在于全能、灵动,具备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等特点。通过主动交互和运控能力方面的全面升级,灵犀X2拥有了摸头反馈、东张西望、点头摇头等情绪和状态表达能力,确实如slogan说“灵动有生命,亲和全智能”,在文娱表演、展厅讲解、科研教育、情感陪伴等场景都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基于数据驱动、具备采推一体的精灵系列机器人则胜在精度和感知。通过内置的丰富传感器,智元精灵G1适配VR与动捕的遥操设备,可结合Genie

Studio平台为用户提供作业智能开发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平台整合智元开源百万真机与仿真数据,提供自研及主流基座模型,内置完整仿真工具链、云端一体化编程环境与弹性算力资源,可胜任工业、商业、家庭等场景作业,甚至是动作作业高度>2m、单手握持3kg物品的不间断作业。

500

具备多元感知能力的精灵G1具身智能机器人

进一步放开眼界,置身于智元协同生态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潜在机会。

比如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开发者计划、参与产业生态联合体,以及打造开源社区等项目,加速完善智元技术生态;和行业龙头合作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则汇聚了十余家紧密伙伴,共同赋能商业生态发展,如智元投资创业公司数字华夏并联合开发仿生机器人“夏澜”,主攻教育、医疗、酒店服务、商场导购等场景;积极参与全球机器人应用生态建设,通过海外活动与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更体现了智元放眼全球的全局视野。

500

智元与数字华夏联合开发仿生机器人“夏澜”

整体而言,此番智元收购上纬新材,主动拥抱资本市场,无疑给正在摸索中的机器人行业提供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参考样本,并注入更多信心:

从产业融合的全局视野看,在“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扶持下,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拥有了更广阔的融合空间,智元收购上纬新材并探索协同成长,就是新质生产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范例。

而立足于具身智能本身,智元拥有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矩阵、生态布局和商业化闭环也将给行业带来发展路线的新启发。

2025年被很多从业者称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和“商用元年”。随着像智元机器人这样的企业走向台前,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看到机器人,尤其是具身智能的长远价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