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兰”,英文翻译道不尽许多情
下午与同事聊一句英译:君子如兰。
别看就四个字,却足够让人头大。首先就是老生常谈的“君子”二字。
对外传播中,对“君子”二字的处理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gentleman”“noble person”“exemplary person”等。有时干脆不翻了,直接拼音“junzi”,后面视具体语境加个注释。究其原因,“君子”内涵太广,一两个英文单词难以准确定位。
英国汉学家胡司德(Roel Sterckx)曾指出,把“君子”译为“gentleman”存在一定局限:君子并非仅指礼貌、谦和或品德高尚之人,其意涵更为深远。
Junzi is somewhat awkwardly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gentleman’. ...... Yet the junzi is more than someone who is simply polite, courteous or honourable. (Chinese Thought: From Confucius to Cook Ding《中国思想:从孔夫子到庖丁》)
胡司德在书中还分别用“superior person”/“morally accomplished person”来描述“君子”,虽不能完全涵盖“君子”所强调的内外兼修、德行并重的哲学意蕴,但至少努力不把“君子”简单窄化为“礼貌先生”。
再说兰花(orchid)。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淡泊、谦逊等美好品质。在一些重要奖项的命名中,“兰花”二字因其寓意雅致、意境悠远而被广泛采用。比如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国外文局设立“兰花奖”(Orchid Awards),表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人士和机构,倡导以“温和谦逊、彼此尊重、和而不同”的“君子如兰”精神,增进中外交流与相互理解。
其实,中国的对外传播,完全可以从“君子如兰”这一东方智慧中汲取更多养分。也有外媒记者打趣,“君子如兰”发音发不准容易说成反面:“君子如狼”。
于跨文化交流而言,还需留意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在现代西方语境中,orchid固然也承载着积极意象,但它所代表的更多是奢华、浪漫或美丽等象征,与中国文化中的清雅、高洁、谦逊并不完全重合。这种意象上的差异,正是跨文化传播中常见的语言与文化错位现象。
因此,当我们在对外交流中,把“君子如兰”简单译为“a gentleman/an exemplary person is like an orchid”,表面上似乎完成了语言转换,但实际上只是轻描淡写了字面意思,真正的文化之魂并未随之传达。英文表达显得寡淡无味(bland),远不如中文那般简练而富有诗意。
要生动诠释“君子如兰”的精神内核,仅凭一句英文翻译远远不够,还需要讲故事、释典故、多对话,方能传神达意。
这一翻译困境背后,折射出跨文化交流的深层挑战: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承载着价值观、审美与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