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以为自己被起诉了 调解机构被质疑冒充法院发短信

500

短信内容(来源:受访者)

信网7月10日讯 当突然收到“法院”发来的涉案短信,大多数人都会心里一紧,以为自己被起诉了,慌乱之下有的人就会按照短信提示操作。信网(热线0532-80889431)多方了解后发现,近期部分市民收到的这些短信,并不是由法院直接发出的,而是由调解机构发送给当事人的。“能帮忙调解是好事,但调解机构不是法院,法律是多么严肃谨慎的,相关从业人员也应该严谨对待,跟当事人说清楚自己的工作单位才是。”收到短信的市民杨先生说。

从市民收到短信看,短信开头有“青岛市南区人民法院”的字样,内容附带案号、调解员姓名及联系电话,还标注了查看案件详情的链接。乍一看,这很像是法院发来的信息,但短信里的案件大多与信贷、信用卡相关,也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催收机构的“新套路”——短信里的电话虽然是0532区号开头的,但电话号码也并不是市南法院官网上的公开电话,这也加重了市民对短信及内容真实性的怀疑。

因为短信里都有明确的调解员姓名,信网也联系了其中一位。一开始,对方在电话里称自己“是市南法院的”,但却一直不说明自己的具体位置,在几番询问下,才表示自己是第三方调解机构,“我们是共道云商的,是法院授权委派的调解组织。”

根据企查查的查询结果,共道云民商事调解中心是一家注册在杭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主管单位是杭州市余杭区司法局,中标过多个当地法院的调解员服务外包项目。

在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个“E调解云平台”的诉讼服务项目,其技术支持就是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网联系了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法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市民收到的这些短信,并不是由法院直接发出。“共道云民商事调解中心是与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签订过协议并备案入驻的调解组织,属于法院特邀委派的调解组织,短信里应该也提到了特邀调解的情况,市民可以通过短信内容了解其性质。”

至于短信中提供的联系电话,工作人员解释道,短信中提供的特邀调解员的电话号码是运营商为共道云民商事调解中心开通的技术专线,专门用于该中心的调解工作,并非法院的办公电话。“这些特邀调解员的工作就是保持中立进行调解,并不能代表法院。”同时,工作人员强调,在调解过程中,法院也会对调解组织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监管,确保其以相对客观中立的态度开展调解工作。“我们会全程关注调解过程,一旦发现调解组织存在不当行为,会及时进行纠正。如果市民在调解过程中有任何投诉,比如调解员的语气、态度不好等情况,都可以向我们及时反映,法院会第一时间受理并处理。”

“调解基本上已经是打官司之前的一个必须环节了,如果调解成功确实能省不少事。但是调解员不是法官,调解机构也不是法院,不管是短信还是电话,都应该自报家门,把自己是谁说清楚,这样也方便当事人做选择,从事法律业务的人应该更懂法守法才是。”市民杨先生认为,法院代表的是法律的强制力,如今调解机构虽然也可以参与司法服务,但终归与法院不同,因此在联系当事人时不应该随便使用法院的名义,更不能代表法院。(郭慧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