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最近捧红的“三明治拒绝法”,嘴笨的窝囊老好人猛学

Vista看天下

2025年07月09日 23:49:21 来自北京

500

当代年轻人成年后的一生之敌,我愿提名“嘴笨”。

因为嘴笨,找不到准确措辞回怼催婚催考公;因为嘴笨,明明在真心安慰朋友,却只能说出“唉别哭了”。

还有更为普遍的因此不擅长拒绝——

内心在咒骂同事太烦人多事、再也不想帮忙,但因为想不出体面的拒绝措辞,只能含泪加班,心狠但嘴软。

500

一些年轻人甚至为此花钱买网络情商课进行学习如何拒绝,到最后只买到了教训。

毕竟市面上的情商课要么八面玲珑、舌灿莲花得过分,感觉只有山东人才具备足够的天赋学会。

要么仿佛伪人发言,老套的话术像从上世纪地摊文学抄的。

500

类似这种↑↑↑

不过最近,年轻人终于找到一款觉得自己能学会、且相当具备实用价值的话术,并把它捧上了平台热搜——

三明治拒绝法。

让无数网友看完后觉得自己强得可怕。

500

01

三明治拒绝法

拯救嘴笨社恐人

三明治拒绝法,起源于博主@赚够窝囊费就辞职,她在账号内断断续续发布过一些与烦人同事斗智斗勇的日常。

帖中描述,这位同事时不时找她帮忙,拿快递、搭便车、帮打印、周末换班等等。

力所能及、不麻烦时博主会顺手帮一下,但也经常需要拒绝对方的层出不穷的新要求。

她的拒绝话术,被围观网友们总结为了“三明治拒绝法”。

500

简单来说,三明治拒绝法是在两句好听的场面话中间,夹一句直截了当的拒绝。

也就是好话+拒绝+好话的结构,形同三明治。

比如当同事让博主帮忙取很多快递时,博主的拒绝话术是先夸:

“哇宝宝你买了那么多东西,好羡慕!”

再插入拒绝:

“我不去。”

最后又迅速补上一句语气友善的解释:“雨太大我直接回了。”

500

与此相似的场景,还有没完成工作的同事想搭便车,让博主等等她、一起晚点下班。

博主再度使出了相似的话术结构进行推辞:

“宝宝你好惨啊,现在还没弄完嘛?”

“不行”

“我晚上约了人吃饭,先走啦,宝宝加油!”

500

据博主@赚够窝囊费就辞职本人描述,她并非在有意识地采用什么沟通技巧。

拒绝前后会说一长溜的话也不是怕尴尬,而是因为自己是话痨。

因为非常爱和人聊天、扯东扯西,曾被朋友点评哪天有人抢劫你,你都会先唠一句“这咋弄的?这违法了啊?”然后再喊救命。

但就是这么机缘巧合,话痨博主创造出的交流习惯,反倒成为了嘴笨网友们的救星,成为了面子薄星人的拒绝手册。

500

在网友们看来,三明治拒绝法非常实用。

许多博主都对此进行了模拟尝试,认为它也能使用在职场之外的多个场景中。

可以用于拒绝不熟老同学的婚礼邀请:

“哇姐妹你订婚啦,恭喜恭喜,祝你幸福美满百年好合。”

“我不去。”

“那天有安排了,祝你婚礼一切顺利哦,呜呜太感人了我们班又多了一对伴侣。”

可以用于拒绝大学舍友出门玩之前提出的早起帮忙化妆要求:

“谢谢宝宝!!谢谢你能肯定我的技术!!”

“不行哦。”

“你又要出去玩啦,好羡慕啊,祝你玩开心哦~”

500

博主模拟练习“三明治拒绝法” via@王小卷和张大咪

只要学会这个句式,万变不离其宗。

有律师网友玩梗,开玩笑说这套逻辑或许可以用于和客户沟通,在客户询问案子能不能保证打赢时回答:

理解您的心情,也特别感谢您对我们能力的高标准认可与期待。

律师不能保证打赢。

委托后我将尽全力为您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500

三明治拒绝法的精髓,在于前后两句好话要尽可能多写一点,表达能力或性格允许的话情绪可以饱满一些。

前一句是单纯的夸赞、羡慕,后一句可以是随便什么拒绝原因。

而中间夹心的拒绝,则需要字数精简,但语气坚定。

这么一来,前后两句能形成打掩护的效果,削弱中间那句拒绝的锐利感。

与此同时,由于拒绝的话术足够意简言赅,便不会出现话说得太委婉、导致拒绝的表态没能传达到位的情况。

500

博主模拟练习“三明治拒绝法”来拒绝借钱 via @小杜观察日记

对收到三明治拒绝法的人来说,这三段话的视觉效果很可能是:

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不行

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第一眼会看到回绝的信息,可当TA因此不悦第二眼开始细看说了什么,又会发现前后两段都是挑不出什么问题的场面话。

伸手不打笑脸人,没有正当理由发作什么,由此目的得逞。

500

常规的拒绝,通常会把重点放在解释原因上。

譬如当同事说周末想和伴侣约会,想要和你换班、让你周末加个班。

一般情况下,大家伙倾向于说一个、或虚构一个充分的拒绝理由。

许多人出于拒绝他人时莫名的心虚或愧疚心理,往往下意识默认这个理由得足够急迫、不便取消,得比对方的原因更要紧,才好意思说出口。

于是耗费了大量精力与心理压力,去把拒绝理由描述或编得足够迫切而必要,像是:

“抱歉不行,周末好不容易抢到了xxx医院的号,我得去看病,没法换班。”

500

相较之下,三明治拒绝法使用起来要便捷轻松很多。

不需要对理由进行过多解释,夹心的“我不想”已经明确表态;

也不需要纠结拒绝的措辞是否需要再体面、客气一些,第一句纯粹的吹捧好话已经完成了这一社交任务。

500

网友们在生活中实战三明治拒绝法 via @x

三明治拒绝法流传开来后,许多网友尝试在生活中尝试它,成功拒绝掉不少求帮忙的烦人琐事。

但也有一批年轻人在实践中受挫,迅速意识到一个问题——

三明治拒绝法好用,但没法用于处理所有关系。

02

“拒绝没有那么容易,

每个人有他的脾气”

很多网友刷到三明治拒绝法后,设身处地想了想自己如果收到它会有何感受,不少人认为自己可能会因此对拒绝者失望。

“还不如直截了当拒绝我呢,这样拐弯抹角说客套话太不真诚,感觉以后没法继续当朋友了。”

500

一批人认为“三明治”实用,一批人认为收到“三明治”会心寒。

出现这种观点错位的原因,或许源自大家对它的使用场景认知不同。

500

细想之下,三明治拒绝法其实更适用于不亲密、不深交、但也不能翻脸的浅层利益社交关系中,且双方地位相对平等。

如前文提及的普通同事、关系一般的舍友、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在这类关系中不会提出特别过分的要求。

因此大家乐于维持彼此之间的表面和谐,为这种浅层社交关系闹翻、大动肝火不值得,生气耗费的也是自己的精力。

所以才需要三明治拒绝法这种相对体面柔和的拒绝话术,在不伤他人情感的同时,也不损害自身利益、拒当老好人。

500

相对应的,它不太适用于有地位差距的关系,如职场上下级、高位与地位。

因为此时,拒绝不仅代表着简单的小人情拉扯,还可能和利益分配挂钩。

如果你碰上了小心眼的领导、拒绝了TA分配的任务,说不定会招来被传小鞋的风险。

有时理由再充分、话术再委婉乃至低声下气,都可能无济于事。

因为拒绝的结果本身,就可能被小心眼领导视为一次对TA权威的冒犯。

500

与此同时,三明治拒绝法也不太适用于走心的亲友关系间。

不少认为“三明治”不够真诚的网友,很可能现实中是不太开口求人的性格,为数不多找人帮忙一般也是找关系较好的朋友同事。

于是想象了一下,要是自己从亲密关系中收到“宝宝好羡慕你”之类的客套话,只会觉得被真心辜负。

因此认为不如直言,不管帮不帮忙都坦诚相交。

500

03

年轻人需要自己的社交共识

相较于父辈们从熟人社会锻炼出的人情世故技巧,如厚黑学推崇的求人办事时点到即止,一切竟在暗示与不言中。

在契约社会、社会关系原子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其实整体更推崇边界感清晰、更独善其身的处事方式。

有什么话直说,不必弯弯绕绕,大家有事说事、礼貌交流。

拒绝也同理,理想状态下大家直说就好、互相理解体谅。

500

过往那种云山雾绕、互相试探、互猜深意的对话方式,如老剧《青瓷》《天道》中表现的所谓语言艺术,年轻人的普遍态度是认同它的高超,但并不十分追捧。

这种现象既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

网络交流本就隔着屏幕、影响语义传达,要是再刻意晦涩一下,交流起来就太费劲。

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为一代人对上一代人所推崇规则的否定,“我们不玩你们那一套了”。

500

然而问题在于,当年轻人决定不玩话里藏话那一套后,目前又尚未建立起新一套公认的社交用语范式。

大家不想让自己听起来九转八弯太油腻,也不想让自己听起来太尖锐刺耳。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干脆利落地说出不要、不行。

不管是习惯性地想让自己维持“好人”“善良”的形象,还是畏惧直接的拒绝意味着撕破脸皮、不要这层关系了,都会想办法找出一个体面的说法。

在“三明治拒绝法”之前,互联网上其实还零星火过许多类似话题。

比如有开玩笑式拒绝法,通过调侃打岔消解拒绝的严肃。

“你能借我点钱吗?”“你要多少,我现在开始存。”

via @姚先生和他的挚友

有胡说八道式拒绝法,路边遇上缠人的卖课教培推销直接开始乱编身份:

“我不买课,我离婚了孩子跟前妻/前夫了。”

via @赵赵的秃发奇想

还编排过许多一夜之间变成讨坏型人格、敢于直接拒绝人的段子:

“我能借你的洗面奶用吗?”“不可以,因为你借太多次了我讨厌你。”

500

via @乌托驴

这些数不清的拒绝法热潮里,有玩笑段子也有正经讨论,整体表现出一个共同趋势——

年轻网友们在不断试探找寻他人与自己都能接受的边界感相处模式,寻求更轻盈自在一些的社交氛围。

“三明治拒绝法”便是部分符合当代年轻人想象的一类新式社交话术。

既明确拒绝又没有太严肃,看起来有幽默成分但又不至于太轻浮。

不过就像前文分析的,它并不完美、有许多并不适用的场景。

又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种完美的拒绝法,能够满足所有人、所有场景下的需求。

相较于找寻并推广完美拒绝方案,还不如推广另一个共识:

向他人提要求的时候,请做好被拒绝的觉悟。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