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战斗机厉害!从59式到VT4,中国坦克怎样赢得国际订单?
作者:季风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号主正在做一个律师业务有关的项目,欢迎冷热的律师们加我微信potereio,大家一起发财。这次暂不需要公司法务。
2025年5月,印度用数架战机的代价,为中国战机和对空导弹的价值做了背书。歼-10CE加霹雳15的组合,成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让生产它们的国内企业狂喜!除了口碑加成,还有可预期的未来订单,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忙碌并快乐着。
作为印度供应商的几家企业就不太好受了。尤其法国达索公司,已经哭晕在厕所里了。自家拳头产品阵风战机,连发射空空导弹的机会都没捞到,就直接被中国武器摁到地上了。这不仅让阵风的风评一落千丈,更让达索的股票全线飘绿,损失不可谓不重!当然,伤心的不只达索一家,苏霍伊的日子也不好过。
巴基斯坦的歼10C
国内也有企业会因为这件事情很郁闷,比如……因为这次中国武器大出风头与他们关系不大,坦克之类的地面武器才是他们的主业。尤其是坦克,那绝对是曾经的明星武器,拳头产品。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因为种种原因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导致清末到民国,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有限的兵工厂中,大多数只能生产步枪、手榴弹之类的轻武器。能生产迫击炮的相当有限,身管火炮更是只有奉系军阀控制的沈阳兵工厂和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能够批量生产。即便如此,一些关键的原材料依然需要进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终于实现了装备的自主生产。虽然相当长的时间里依旧是以仿制为主,但与之前相比,进步还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也终于具备了对外输出武器的能力,但这一时期的输出是对外援助的形式进行的。
巴基斯坦的歼10C
这种对外援助对外更注重政治影响,而忽视经济效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很有意义的,但难以持久。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武器出口被提上日程,连中央领导也说:不得不当军火商了!
从此,中国武器开始出现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关于中国武器出口,这个话题真的太大了,完全可以支撑起一部专著。笔者能力有限,就只谈谈中国坦克出口的事情。
起步阶段赶上风口
▼
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大阵营对抗进入最后阶段。在整个国际军火市场,也是这两位坐庄。美国的情况稍微差一些,毕竟坦克不是它的专长。
至于苏联,那绝对是坦克的骨灰级玩家。作为人类历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烈度最强的机械化战争的亲历者,苏联人在坦克的设计与使用上有着独到的经验。二战后,苏系坦克T55、T62、T64、T72和T80都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同时,苏系坦克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各个热点地区的常客。
T-72
传统欧洲强国此时也在坦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能批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不多。法系、德系坦克都不在其中,反而是英国在战后初期的坦克市场上地位不低。
与这些老牌强国相比,中国坦克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较低的价格。但武器不是别的,不是低价就能打开市场。就在初入市场的中国一片迷茫的时候,一场战争为中国坦克打开了市场。
这场战争就是持续了八年的两伊战争!战争之前,两国靠着石油积累不少财富也引进了不少先进装备。但是两国都不具备批量生产重型装备的能力,在战前那些高端货消耗殆尽后,两国都需要质优价廉、持续稳定的装备来源。国产坦克就这样开始进入两国的视线,开始大规模的出口。
59式坦克
当时的国内技术有限,二代坦克始终不能定型,三代坦克更是遥遥无期。国内相关企业能够稳定提供的坦克只有两种,也就是著名的59式和69式。
59式的原型是苏联的T54中型坦克,与苏联的T54/55系出同源。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仿制成功该款坦克。因为当时的形势,59式和它原型一样,生产了相当大的数量。而且它和苏联原版差异不大,如果能熟练操作T54/55,操作59式也不存在问题。而两伊中的伊拉克在地面武器上始终以苏系为主,换装59不存在什么问题。
69式从技术上,可以算作59式的升级版,两者的技术一脉相承。对于伊拉克军人来说,换装也不存在问题。于是59、69大量进入伊拉克军队服役。
作为对手的伊朗在自家的英式、美式坦克消耗殆尽,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坦克性价比极高的优势,可开始引进中国产的各种武器。就这样,战争双方的需求让处于转型期的不少国内企业得以生存下来。战争带来的经验与教训,也为国产坦克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69式坦克
唯一不好的事情是,两伊战争结束的几年后,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太过拉垮,让中国坦克在中东的声誉大受影响。但这一切的原因不在我们,而在伊拉克军队的训练水平和作战思想都不怎样。这次战争也给我敲响了警钟,鞭策国产坦克的设计团队不断改进我们的坦克。
很会检漏的泰国
▼
泰国在国家社会中存在感不高,却是东南亚地区的百灵鸟,对外政策十分灵活务实。冷战初期,泰国与美国关系密切,又不愿过分得罪中国,于是上演了现代历史的人质外交。
中国武器进入泰国,实际上也是两国在外交上相互需要的结果。号称东南亚小霸王的越南,在1975年实现统一后,又做起了统一前法属殖民地的美梦。
1979年1月,越南军队攻占金边,对泰国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越南军队,泰国以极低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一批武器,其中包括108辆69-II型主战坦克。
作为中国设计的第一款坦克,69式实际上是59式坦克的改进升级型号。虽然性能在当时就算不上先进,但在面对越南装备的苏制T54/55和我们生产的59式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参考T62配备的红外夜视系统,可以有效遏制越军的夜战优势,这让泰国军队比较满意。
不过也有泰国人受不了的问题,那就是69式坦克没有空调。我国原先的设定中,69式坦克的主要作战地域是北方,对空调的要求不高。可在东南亚湿热的环境中,没有空调就很影响持续作战能力了。
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轮战的进行,越军全部集中在中越边境地区,泰国军队的压力不大。现在,泰国军队的69式已经大多已经退役,有的甚至被沉入海底,成为人工鱼礁的一部分。
VT4坦克
后来的岁月里,泰国又从我国引进了不少装甲车辆,其中就有6.6万吨干龙眼换到的133辆装甲车。2016年,中国生产的VT4(英文:VT-4 Main Battle Tank ,又称:MBT-3000)主战坦克在泰国的招标中胜出,成为泰军的王牌,与越南的T90和马来西亚的PT91坦克形成某种平衡。
大客户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曾经是美国在南亚最重要的盟友,一度是其重要的战略抓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拐点,始于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从这次战争开始,中国的各种装备源源不断进入巴基斯坦各军种的装备序列,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59/69式坦克。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军队开始大量装备苏制的T-72M主战坦克,让巴基斯坦压力倍增。因为有限的经费限制,巴陆军无法购买西方坦克,更不可能采购苏制坦克。于是中国成为了巴基斯坦最后的希望。
59终极魔改-59D
对于中国来说,帮助巴基斯坦可以锻炼我们的设计团队,积累必要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不仅提供经费,还可以以此为契机,接触到西方相关系统。
为了满足巴基斯坦方面的要求,我国相关团队在外贸80式坦克的基础上,研制出风暴2坦克,之后发展为85Ⅱ坦克。对于这款坦克的总体性能,巴基斯坦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对于火力还是不太满意的,85Ⅱ沿用了风暴2的105mm线膛炮,是在大名鼎鼎的英国L7线膛炮的基础发展过来。相比T72的125mm滑膛炮,105的线膛炮威力略显不足。
按照巴方的要求,设计团队为85Ⅱ换装了新型的125mm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并升级了防护、动力系统和火控系统。改进后的型号被称为85ⅡM,达到了当时世界主流水准。
85IIM坦克
因为是针对性研制的主战坦克,85ⅡM在面对T-72M时,不说全面碾压,至少也是旗鼓相当。更重要的是,85ⅡM的价格比起T-72M低得多。巴基斯坦还在中国的帮助下,建立起塔克西拉重工业公司,能够自主升级坦克,具备了大修和组装的能力,建立起最基础的坦克工业。
到了20世纪90年代,巴基斯坦的要求再度升级。中国团队于是在出口型的90式坦克的基础上,换装来自乌克兰的动力系统,又从英法德等国购买了部分零件,研制出哈立德坦克,也被称之为MBT2000。与印度采购的T-90坦克相比,哈立德坦克再度实现以小博大,双方再度实现战略平衡。
T-90
2002年,哈立德坦克开始组装,到2007年总共生产500多辆。
中国也在哈立德坦克的基础上继续升级,生产出前面提到的VT-4坦克,成为中国外贸坦克的拳头产品。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过程中,双方各取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赢。
那些失败的外贸型号坦克
▼
早在2012年俄罗斯公布的数据中,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四的坦克出口国了。除了传统客户外,中国坦克向孟加拉国、摩洛哥等国出口坦克。近几届珠海航展中,国产外贸坦克也是新型号不断,性能不断提升。
在中国众多外贸型号中,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与美国企业合作研制的美洲虎坦克,就是针对亚非发展中国家装备的T54/55系列坦克的更替上。但随着中美蜜月期的结束,这个项目最终下马。
我们自主研制的80式、风暴1/2坦克、85Ⅲ也都走向失败,只生产了几辆样车。这也和中国那段时间的环境有关,在军队要忍耐的大背景下,国内很多重要装备项目都化作了技术储备,被封存进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