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文化特权”:中国的饭桌不欢迎优越感!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56个民族共同续写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篇章。而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过去,中国各民族的饮食禁忌比较多样。比如大家熟悉的回族、维吾尔族里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禁食猪肉;藏族人一般忌吃骡、马、驴、鱼;满族忌吃狗肉、苗族忌食牛肉等。中国的饮食禁忌,多以对禁忌食物的保护和图腾崇拜为主,少有对禁忌食物的厌恶和歧视。
在古代,汉族人曾经有过禁止食用牛肉的规定。这一禁忌源于古代对耕牛的保护,因牛是主要农耕工具,私自宰杀会受到法律严惩。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该禁忌早已废除,牛肉现已成为人们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食材。
这些饮食禁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过去也曾经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日益频繁,许多饮食禁忌早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比如 ,你在生活中很难看见哪个民族的人百分之百绝对不吃禁忌食物的。你可能会看见吃鱼肉吃马肉的藏族、也可能看见吃狗肉的满族、也可能遇见吃牛肉的苗族、吃猪肉的回族和维吾尔族等。这些,在现代社会,都是正常现象,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法律赋予的饮食自由的权利,其他人当然无权以任何借口任意去干涉。
网络上大大方方表达自己吃鱼的藏族人。
这个博主揭秘他认识的满族人 ,一个比一个爱吃狗肉。
两个吃猪肉的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在网络上却被一些回族人咒骂,两个姑娘好委屈:法律都给了我们权利来做的事情你们为什么管啊?自己吃什么是个人自由,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干嘛来打着宗教的旗号干涉我们呢?
宗教因素在中国各民族的饮食禁忌中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伊斯兰教的饮食规定严格,禁食自死物、血液和猪肉等,这源于《古兰经》的教义。佛教的一些信徒遵循素食原则,不杀生,以慈悲为怀。道教也有一些饮食禁忌,如忌吃雁、鳗、龟、鳖等。
但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宗教对饮食禁忌的影响已经逐步减弱。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很多人对宗教饮食禁忌的遵循不再那么严格,也许习惯上还保留着当初宗教的影响,但是在思想认识上,早就和宗教说再见了。
比如新疆的维吾尔族,过去在人们的刻板认识中,总会认为维吾尔族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所以不吃猪肉。但是今天,还是有很多维吾尔族不吃猪肉,原因只是因为习惯了不吃,而不是因为宗教的原因。
以上是新疆的两位维吾尔族年轻人发的视频,表达的很清楚:自己现在不吃猪肉只是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虽然曾经的的确确受到宗教影响,但是现在已经和宗教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了,因为新疆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不信宗教的。
所以现在的维吾尔族人选择吃猪肉、吃马肉、吃驴肉,吃虾吃螃蟹也是个人的饮食自由,愿意吃的人吃,不愿意吃的人就不吃,互不干涉,和谐共处。
如今,各民族的饮食禁忌在实际生活中已经逐渐减少,饮食习俗正朝着世俗化和实用主义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各民族聚居在一起,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图,新疆出现了卖猪肉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在作者生活的城市里,超市里卖猪肉的是一位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
在新疆,不仅饮食禁忌形成的民族隔离逐渐被打破。还有新疆特色餐饮经营者必须是某个特定民族的刻板印象也在被打破,如下图:
实用主义和社交需求在饮食选择中逐渐凸显,人们更注重餐厅的好口碑,食物的营养和口感,选择各族朋友都爱去的餐厅 ,而不是仅仅遵循宗教和传统的禁忌。
在这一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老年一代更容易接受饮食习俗的变化。年轻人成长在信息时代,能够走出家乡接触到多元的文化和思想,他们的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对于他们来说,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吃饱肚子,更是多彩人生的一种探索和体验。年轻人愿意尝试新的食物,融入这个时代,接纳不同的饮食文化,同时更懂得尊重不同的饮食文化。这是多么可贵的变化啊!
我们在网络上也可以看见一些人口口声声说自己也是56个民族的一员,所以自己的宗教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这样的论调(狡辩),我很想问一问 ,你们的饮食禁忌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 、节日庆典完完全全要按照外来宗教的教规来执行,那这个文化不应该是外来宗教发源地国家的文化吗?那个国家愿意承认他们国家的文化变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吗?
没有和中国文化融合的外来宗教文化,没有进行中国化改革的外来宗教文化,对主体民族文化排斥的外来宗教文化,绝对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
因为中华文化不会歧视别人的传统食物是肮脏的,不会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不尊重别人。
我们也看见一些人说,我们的文化中对食物是非常尊重的,所以我们做的食物是放心的,干净的。我想说,能不能也尊重一下其他民族的传统食物呢?您那个干净的标准并非就真的那么“干净”吧?如果大家都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的标准来界定食物的卫生,可能会更加适应这个社会吧,毕竟食品卫生法更加科学和符合国际标准。
尊重他人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无论因为宗教信仰,还是因为民族习俗,有饮食禁忌的群体和无饮食禁忌的群体,两者绝对不是对立的关系,不是有你没我的关系,是可以做到并行不悖,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 来看看下图我们新疆的儿子娃娃,优秀退伍军人@柯坪县伊力怎么说的:我们新疆就已经达到这么和谐的水平了,这边一个维吾尔族阿达西(朋友)卖羊肉串,这边一个汉族阿达西卖这个猪蹄子,互不干涉……
饮食禁忌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对民族文化的否定。它是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适应性调整,适应这个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吧!
在尊重和保护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鼓励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也期望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的融合中更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宗教信仰≠文化特权”,中国的饭桌不欢迎优越感。
作者:吴迪,新疆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