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阿三!印度将领想不通,压制巴基斯坦78年被翻盘,质问中方是否用上三十六计
印度方面对于印巴空战中的失利,仍然耿耿于怀。7月7日,印度陆军副总参谋长拉胡尔·辛格抛出惊人指控,妄称中国运用“借刀杀人”之计,通过卫星监控印军部署,联合土耳其、巴基斯坦对印形成“三线围剿”。此番将中国古典兵书《三十六计》生搬硬套的戏剧化解读,实为印度对5月印巴冲突重大失利的一次政治甩锅,当时持续4天的导弹与无人机对抗,让印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战略打击,莫迪一直缓不过气来。
巴基斯坦回怼印度指控
这出指控闹剧在事实面前漏洞百出,其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清晰定性中巴防务合作本质,是“传统邻邦间正当安全协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其二巴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明确表态,所谓中国实时情报支持纯属不负责任且背离真相,其三,历史讽刺性地重现了相似剧本,2019年印军战机遭巴方击落后,印方同样编织过“中国幕后操盘”的剧本,却始终未能拿出任何实质证据支撑。所以拉胡尔·辛格的指控,不过是一场掩盖军事失利的烟雾表演。
但是也有一点很关键,印巴分治已经过去了78年,此后巴基斯坦一直遭到印度压制,如今为何能够逆风翻盘呢?
原因很简单,巴基斯坦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早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其一是深度协同壁垒成型,一条横跨中巴的保密数据链,构筑起覆盖200万平方公里的联合防空网。实战中,巴军枭龙Block3战机搭载KLJ-7A雷达,探测范围200公里,与PL-15导弹组合,曾多次有效压制印军苏-30MKI机群。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其二是制空权格局重构,巴空军凭借歼-10CE战机实现质变跃升。这款装备配属射程超200公里的PL-15E导弹,实战中已显露出对印军“阵风”(四代半)的体系优势。反观印度,其自研五代机计划陷入停滞,外购F-35受制于美方禁令,苏-57交付一再延期,技术路线陷入“万国牌”混乱,莫迪喊出的自力更生口号,目前仍然没有太大进展。
其三,中巴经济走廊(CPEC)不仅为巴构建起现代化的交通骨架,更使瓜达尔港等枢纽获得“红旗-9防空系统+港口功能”的双重屏障。相比之下,印度2025年单方面中止《印度河用水条约》,卡断巴水源的霸权行径,反激化矛盾,致使地区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化。由此来看,高下立判,印度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怎么能赢巴基斯坦?
当前,印度将领将战场失利归咎于他国的“三十六计”,这也暴露出印度深层次政治焦虑,
其一,这也是军事失利的遮羞手段,印度边境冲突中战术失误频发,将败因推诿为“中巴技术合作”,实为前线将士与高层的心理抚慰剂,不想承认自己单独落败于巴基斯坦,脸面上挂不住。
其二是想通过国内矛盾危机转移,印度面临经济增长失速、农业抗议持续发酵。莫迪政府急需制造外部威胁,以巩固其“强势领袖”人设,为关键选举蓄势。
目前,印度真正的出路在于,能否保持战略清醒,长久破局之策,是打破战略禁锢。与其污名化中巴合作,不如探索区域基建协同。当中巴经济走廊带来可见的发展红利时,开放合作才是消弭边境摩擦的终极方案。短期务实之举在于接受国际调停,重启印巴水资源谈判,避免人道主义灾难持续扩大。
还是那句话,当印度将领逐字研读中国古兵书时,真正击溃他们的,并非神秘东方谋略,而是自身在全球化时代紧锁的战略思维。作为不可搬离的近邻,是持续对抗,还是选择迈向和平发展,历史的天平常在理性一侧,相信印度也能通过这次失利,好好反省一下自身了。
司马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