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峰会落幕,出海企业的“三大战役”打响?

500

Club 提要:在2025年巴西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全球南方的再统一”口号回响。金砖国家致力于打破西方主导的规则体系,从贸易投资到绿色转型、数字合作,积极构建由全球多数派主导的新秩序。

与此同时,中国出海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军“全球南方”市场,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智能制造、数字平台、云服务等多个领域。然而,这片充满机遇的市场背后,也暗藏诸多挑战:

1)贸易虽整体增长迅速,但主要依赖中国与成员国的双边合作,区域内其他国家间的联动明显不足;

2)投资合作意向频繁释放,却因基础设施薄弱、本币结算机制不完善,实际规模与增长受限

3)数字市场潜力巨大,却因网络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数据本地化趋势和监管碎片化而发展受阻;

4)绿色转型目标宏大,却受困于传统能源利益固化、配套电网发展滞后,以及高息美元贷款的压力;

5)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二级制裁”威胁与旧殖民遗留问题,让融资、寻找合作伙伴和应对舆论风险的难度大幅增加;

6)各国监管标准不一,规则协同缺失,企业不仅要技术过硬,还需满足多重合规要求。

但正如所有转型时代的特征,挑战中亦蕴藏突破口。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 背景下,金砖国家内部互补的需求结构、年轻人口红利,以及基础设施升级的广阔空间,为具有技术优势、运营灵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观察西方企业和中国企业在这些市场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本地化运营、长期战略布局、跨文化管理,以及与地方公共及社会网络的深度互动,是跨越市场、制度和地缘风险的关键。

本文作为“出海复盘”系列的特别策划,将从贸易、投资、绿色转型、数字壁垒、地缘政治和制度适应六个维度,深入剖析中企出海金砖市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通过具体案例,探寻破局之道与新的发展条件。在全球格局重塑的当下,中企在金砖市场的表现,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是对全球化能否摆脱“新殖民叙事”和“冷战思维”的一次重要实践检验。

一、“如果失去中国枢纽,金砖合作表现松散”

疫情后的2023年,“全球南方”一词迅速回归主流话语。面对西方市场的政治不确定性与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企业将目光投向一个看似更友善、更可合作的联盟:金砖+。这个新扩展后的“金砖世界”,涵盖了从非洲到中东、从南亚到南美的诸多新兴经济体,GDP合计超过全球30%,人口接近一半。然而,当我们透过数据的表象,审视其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实际影响时,却发现了一幅“高歌猛进”与“高原徘徊”并存的复杂图景。

自2020年起,金砖五国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的份额从18%攀升至24%,“金砖+”的内部贸易亦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2024年底已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但进一步剖析,不难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增量皆与中国密切相关:无论是印度输往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还是俄罗斯对华的能源与矿产,抑或巴西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都在支撑着那份“24%”数据的上升曲线。

更重要的是,除中国外的贸易并不强劲。除去中国,“金砖+”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仍旧有限。例如,2024年,俄罗斯与巴西的直接贸易额仅占两国总进出口额的1.8%;印度与南非的进出口占比亦不到2%。在金砖内部,“中国+资源供给国”的模式依然强于“南南协同链条”的愿景。

制造业与高端服务的互补可以成为南南合作打造韧性供应链的突破口。目前,机械设备与运输设备在内部贸易中仅占18%,高附加值服务不超过12%,远低于G7国家20%的水平。即便巴西、俄罗斯等国在某些领域拥有独到优势,也往往因供应链环节未能落地或金融结算瓶颈而难以规模化联动。换言之,南南贸易的广度虽然在膨胀,深度却仍囿于中国/非中国的“二元逻辑”当中;当议程真正从“多边扩张”转向“内生增长”,正触及更深层的制度与产业链协同难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金砖+贸易的“量”在不断刷新纪录,“质”更应同步升级。尽管中国继续担当枢纽枢轴,但其他成员与伙伴也加强互相联动,才能实现集体腾飞。而这一结构性单极格局,将对中国企业后续的投资、数字化、绿色发展等战略形成系统性制约。

500

▲ 尽管人们最初对金砖国家能否发展成一个有效运作的集团持怀疑态度,但多年来这些国家在经济上日益紧密,金砖国家间的商品贸易增速远超与七国集团的贸易,贸易强度更高;许多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大幅提升,且因与发达经济体及中国均有往来,能够组建一个较少依赖西方的联盟,近期危机推动了金砖国家的扩张,金砖+机制也通过定期会议、联合倡议和正式机构逐步发展。来源:BCG

二、双边投资增长缓慢,民企易陷“单打独斗”

相比闪耀的贸易数据,“金砖+”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更显黯淡。尽管各国领导人频频高呼以“南南合作”重塑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但从实际流入的数据来看,内部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自2020年约1670亿美元仅增至2024年不到1850亿美元,依然占不到群体总体FDI的5%。

近5年来,“金砖+”国家间的双向直接投资(FDI)年均增长仅4.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即便是中国对“金砖+”国家的投资,也呈现出结构性瓶颈:能源与基础设施依旧占比超过70%,而制造业、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增长缓慢。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中,大量为国企项目或以政策融资为主导,而中国民企整体进入节奏较慢,甚至处于“观望期”。

问题根源在于,多数成员国的制造与加工基础薄弱,难以支撑中国民企对完整产业链布局的需求。以印度为例,其调整后的“负面清单”虽放宽了外资准入,却因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地方审批分散、外汇控制严格,使得企业入场必须考虑再三;印尼的矿产资源虽丰富,但地方政府在采矿权、环保许可与利润分成上的强硬态度,又让大部分中资下游企业只能退守为单纯的设备供应商,无缘成为真正的产业参与者。

此外,美元仍牢牢主导着大宗投资结算。尽管金砖集团倡议以人民币或各国本币开展结算,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清算网络尚未与美元清算体系产生可比的互操作性。多数当地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因担心触及美国的二级制裁,宁愿保持美元渠道的畅通,也不愿冒险扩大人民币信贷敞口,以至于我国企业在融资时往往面临更高的利率和更严格的抵押要求。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融资项目反复被贷款文件中的美元条款拖延签约,最后往往不得不改用欧元或美元,从而增加了汇率成本,也加剧了项目风险。

资金来源的受限还体现在多边开发银行与私募资本的积极性不足。尽管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承诺在2025年投放30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但真正到位的贷款只有不足三分之一,多数资金被限定用于大型央企或国企项目,民营企业几乎难以受益。与此同时,西方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IFC等)在金砖+项目的介入,也因地缘政治摩擦而减少了风险承保额度,使得原本几近成熟的中小型绿色能源、数字基建项目,最终因无法获得信用保险或政府担保而被迫搁置。

此外,民营企业缺乏系统支持机制。相比国有企业拥有政策性融资、政府背书与外交协助,中国民企在金砖+市场更多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多数企业既缺乏驻地法务合规支持,也难以从驻外机构获得有效帮助。在中东,许多中企因与本地企业的利润分成纠纷陷入仲裁,而该企业并未在本地设立法律顾问机构,最终不得不放弃索赔——“不懂法律,不敢投资”,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真实写照。

这一切意味着:即便有资本,有技术,有意愿,如果没有配套的产业生态、货币体系、法律架构与合作模式,中国企业在金砖+市场依旧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闭环。

500

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五个金砖国家占全球GDP份额略超30%,十个金砖国家约占三分之一;五个金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比略低于20%,十个则略超20%(约23%),但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占比低,且过去两年主要经济体该比例呈下降趋势。金砖国家间全球投资的10%分配不均,中国积累了五国88%的投资,但其投资主要不在金砖伙伴国,南非虽为金砖国家中对投资者吸引力第二高的国家,加入金砖国家十多年来获投资未显著增加。来源:BRICS Expert Council Russia

三、各国高呼“数字主权”,科技巨头也无奈

2025年,ChatGPT早已更新至6.0,人工智能走向“认知生产力”的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也被视为新一轮全球南方增长的发动机。许多科技公司摩拳擦掌,试图在“全球南方”复制平台奇迹、抢占智能红利。但金砖+市场的现实,远不如宣传幻象那般美好。

这里的问题,不在人工智能本身,而在它“落地之前”的整个系统性空白。基础设施方面,数字鸿沟依然显著。例如,印度、南非等国仍有大量非正规企业未能触网,这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市场渗透和运营成本。同时,先进计算能力的获取也成为问题。虽然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并非针对金砖国家,但它间接限制了华为和腾讯等大企业部署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促使阿里巴巴云计算等企业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建立本地数据中心,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本地化需求。

此外,作为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在数字领域的主张也日益坚定,“数字主权”正成为它们核心政策诉求之一,由此带来的监管壁垒也愈加复杂棘手。各国纷纷强化对数据、网络安全及数字基础设施的自主掌控,政策导向不仅旨在减少对西方科技巨头的依赖,如今也逐步延伸至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审慎防范。这表明,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全球南方”国家正在谋求更大的战略自主性,跨国科技企业无论来自何方,均需面对日益严苛的本地化合规挑战。

印度2025年1月生效的《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要求大型科技公司将数据本地化,并对跨境数据传输施加限制,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合规成本。南非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对数据跨境传输提出严格要求。反垄断和平台监管也日益成为焦点,巴西拟议的数字监管法案则可能对大型平台征收高额费用,并强制要求互操作性及数据透明度,这无疑会加重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公司的运营负担。

国家安全和内容控制也持续带来挑战。TikTok在印度、伊朗等多国被禁,以及伊朗在2025年6月对星链的禁令,都表明主权国家对互联网内容的严格管控,中国科技公司在此类市场面临巨大的公关和法律风险。此外,沙特阿拉伯等国更新的投资法虽然旨在吸引外资,但也保留了基于“国家安全”理由的干预权,这可能限制中国企业在电信或云计算等战略领域的投资。

与金砖+各国不断变化且各异的数据保护法律保持合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TikTok在全球多个市场持续的困境,便是一个极端法律和政府压力可能导致市场退出的典型例子。此外,中国科技巨头,特别是那些与基础设施(如华为)或流行消费平台有紧密联系的公司,正日益被置于地缘政治的审视之下。数据漏洞或受国家影响的指控,无论是否属实,都会引发重大的公关危机并加剧政府关系挑战。

500

▲ 目前巴西正着手监管TikTok,涉及数据保护、内容审核及对儿童影响等问题,国家数据保护局(ANPD)要求其落实年龄验证机制,最高法院也在考虑让社交媒体公司对用户内容负责,这些均为解决虚假信息、网络安全等社会关切的举措。图源:LatinAmerica21

四、新能源仍非主流,“新三样”出海减速

在“金砖+”国家的能源版图上,绿色转型的落地依然缓慢,也限制我国“新三样”出海进程。在各成员国整体电力构成中,煤炭和天然气依然主导至少70%的发电量,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因缺乏配套调峰和储能体系,依然被常被闲置。除中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新能源产业利益群体规模有限,而大量中企的当地参与度更小,也难获得政策与落地的广泛支持。在巴西,2025年前四个月的太阳能组件进口额骤降33%至7.22亿美元,正是项目推迟、供应链过剩以及配套关税突然上调所致;我国组件巨头晶科和天合就在东北部工厂建设上,因关税激增,被迫暂停扩产、推迟交付,也陷入与当地装机商的长达数月的商业纠纷。

即便风电和光伏项目获批加速,落地后的“接网”才是真难题。在南非,虽然《电力市场改革修正案》为私营可再生能源项目敞开大门,但全国电网迄今未完成对20GW新增清洁能源的接入所需的25亿美元升级改造,频繁限电和线路瓶颈使得中企智慧电力项目招致当地矿业客户的严重投诉。印度方面,尽管政府在2025年初推出“国家过桥机制”吸引私企参与光伏和风电建设,但分散的多级审批与过度依赖国有电网企业的收购模式,让中国供应商交付后,仍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第一笔稳定款,导致现金流紧张、融资成本飙升。

融资结构复杂、规则多变、监管碎片化构成第三道难关。中国企业最初依赖的“EPC+融资”模式(即工程总承包+中国银行融资)正遭遇全面收紧,与此同时,金砖融资机制发展依然有限,2024年新发展银行仅发行12.5亿美元绿色债券,远低于G20同类机制千亿美元的规模。然而,若企业希望通过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建设风场等项目,却会因当地政府拒绝给予土地抵押担保,不得不转回美元或欧元资金渠道。埃及、南非等国的清洁能源招标制度则频繁调整,许多项目刚中标即面临政策修改或补贴变更,导致我国企业“赢了合同,亏了资金”。

更棘手的是舆论与政治风险的蔓延。在中东北非,一个光伏项目因未能满足当地35%的“本地化率”而被环保组织点名批评,被指责其“变相倾销”;而在拉美,风能技术可能因所用的“碳足迹计算标准”与本地政策不兼容,被暂停参与后续投标。在绿色赛道,我国企业并未天然拥有“道德高地”,反而因执行流程不透明、制度沟通不到位,更易遭到当地“绿色民族主义”反弹。

500

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煤炭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是世界第三大煤炭生产国和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据Mining.com数据,该国煤炭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达8.36亿吨的创纪录水平。尽管印尼承诺逐步淘汰煤炭并在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但仍严重依赖煤炭满足能源需求,67%的电力来自煤炭。图源:Bloomberg

五、地缘政治浪潮汹涌,企业背负更大包袱

2025年,全球地缘政治版图持续震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砖机制的扩容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既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也暗藏着诸多复杂挑战。贸易保护主义的暗流涌动、历史遗留情结的微妙影响,以及西方"次级制裁"的阴影,共同构成了企业出海路上的重重关卡。

特朗普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仍在蔓延。其惯用的关税手段再次成为国际经贸舞台上的"大棒",这让中国企业在与金砖+国家的合作中陷入两难:这些国家一方面希望通过多元化贸易伙伴来降低对西方的依赖,另一方面又担心与中国的深入合作会触怒美国。以吉利在巴西市场的拓展为例,尽管巴西对中国投资持欢迎态度,但当地对于可能招致美国报复性关税的担忧始终挥之不去。为了缓解这种顾虑,吉利不得不考虑进一步推进本地化生产,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复杂度。此时的市场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份额争夺,更多的是如何妥善管理当地预期,消除"中国经济入侵"的误解。

在大国竞争持续加剧的当下,中国民企在金砖+市场的正常商业拓展,很可能被贴上"战略竞争"的标签。就像华为在全球的业务扩张,虽然为当地带来了数字技术和就业机会,但对"军民两用"技术的担忧始终如影随形。南非对数据收集实施严格审查,迫使比亚迪投入大量资金实现数据本地化,并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以应对"中国科技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普遍论调。这种来自非商业层面的压力,让企业的技术输出之路充满坎坷。

西方"次级制裁"的阴影更是一个无形却极具威慑力的威胁。俄罗斯受制裁的先例,让许多与中国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实体心生不安。在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的某个大型电信项目中,原本计划由中国通信巨头承建,但欧洲金融机构因担心受到美国次级制裁的牵连,要求进行严格的担保和合规审计,导致项目出现延误。这些额外的审查程序,大大增加了采购过程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让中国企业的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此外,许多金砖+成员国,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国家,仍深受前西方殖民历史的影响。尽管他们渴望加强南南合作,但历史形成的情结以及对中国日益增长影响力的复杂看法,不时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历史上殖民者在人权、劳工实践等方面的不良记录,被别有用心的群体利用,反而成为"污名化"中国的灵感来源。中国铁建在安哥拉的铁路项目就遭遇了这样的公共关系危机,当地民间团体受西方媒体影响,对其劳工和环境实践提出质疑,甚至将其与殖民剥削相提并论。为了化解危机,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开展社区外联,并调整本地化战略,将单纯的商业谈判演变成一场艰难的公共外交战役。

500

▲ 金砖国家在峰会联合声明中警告关税上升威胁全球贸易,数小时后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发文称,任何与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结盟的国家都将被加征额外10%关税,且不设例外,但未说明“反美政策”具体所指。来源:Reuters

六、 “不着急赚快钱”,反而活得更久?

在风云变幻的“金砖+”市场,既有山峦险阻,也有绿洲可耕。虽然中国民营企业在投资、数字化、绿色转型以及地缘博弈中频频受阻,但仍有一批中国和西方公司在这些国家稳步扎根,甚至逆势成长。如果将“出海”视为又一次创业征途,或许成功的要素反而更加清晰:一切并非源于企业背景或技术垄断,而是凭借着本地化运营、制度适配、灵活关系管理以及尊重市场节奏等深层结构性战略智慧。

本地化绝非简单设立分公司就能达成,而是要实现全方位的深度融入。海信在南非连续十余年保持盈利,靠的不是低价策略,而是销售、服务、制造等环节的全面本地化。早在2023年,海信在开普敦的员工本地化率就超过90%,当其他企业还在为汇率波动和通关难题焦头烂额时,海信已凭借本土化优势打入政府采购名单。无独有偶,德国西门子在巴西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交通信号控制平台,主动分享算法控制权,借此积累信任,持续斩获多各城市的轨道自动化升级大单。

在“金砖+”市场,制度规则复杂多变,企业能否适应并持续发展,制度适配能力至关重要。联想在印度与塔塔旗下ICT子公司联合运营,巧妙规避单一外资品牌政策限制;法国达飞轮船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项目中,主动遵守“劳动优先”法案,提前与劳工工会达成协议,平稳度过多次罢工危机;隆基绿能在沙特创新采用本地银行担保技术履约,绕开境外资本监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这些案例都证明,灵活适配当地制度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面对敏感的地缘政治环境,成功企业往往选择低调入局,从边缘领域逐步渗透。三一重工进入俄罗斯市场时,没有贸然参与大型基建项目,而是从二级配件出口和操作手培训入手,积累经验和客户资源。当西方企业因汇率和政治风险纷纷撤离,三一重工却抓住时机,低成本并购当地设备维护厂,实现逆势扩张。

此外,“金砖+”市场效率参差不齐,企业必须具备战略耐心。施耐德在印度深耕十年,积极参与地方政务;速卖通在东南亚不断调整跨境物流模式。这些前期投入虽短期回报有限,但为企业赢得了口碑和政策支持,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00

▲ 滴滴过去五年拓展至拉美等市场,面对与中国差异显著的环境(如优步等占据市场、疫情影响、出租车协会抗议等),通过三大策略立足:与当地多方建立战略联盟、适配本地需求提供创新服务及拓展金融业务、重视乘客安全并为司机等提供低佣金。来源:Carnegie Endowment

* * *

“金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统一大市场,而是一个结构多元、政策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合作体”。在这个尚未成型的新型多边生态中,中国民营企业若希望深耕发展,必须摒弃传统“输出型全球化”模式,转向“嵌入式共建”模式。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规则协调、融资机制、技术落地与社会合作等方面打造真正的本土化优势。面对缺乏国家背书、法律环境复杂、政策时有摇摆的市场现实,唯有凭借灵活的关系网络、足够的耐心和结构调整能力,才能构筑起企业发展的护城河。

从欧美日发达市场到亚非拉新兴经济体,中国企业“出海”已逐渐进入深水区,没有现成的成功模板,唯有因地制宜、灵活应变的企业,才能在复杂的地缘经济格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 北京对话 Beijing Club

参考资料:

[1] Alexander Ignatov, “BRICS Agenda for Digital Sovereignty,” Modern Diplomacy, 2024-02-14.

[2] Alessandra Neris, “Chinese solar supply issues test Brazilian market amid shifting demand,” pv magazine Brazil, 2025-05-12.

[3] ANI, “India and China drive shift from G7 to BRICS in global trade dynamics: EY report,” Last Updated: Oct 31, 2024, 11:47:00 AM IST.

[4] ANI, “UAE highlights potential of deeper trade, investment collaboration between BRICS nations,” Last Updated: Jul 06, 2025, 10:41:00 AM IST.

[6] AsiaFinancial, “Chinese Solar Giants’ Profits and Revenue Plunge in First Half,” 2024-09-06.

[7] Ben Norton, “BRICS expands to 56% of world population, 44% of global GDP: Vietnam joins as partner country,” Geopoliticaleconomy, Published 3 days ago.

[8] BU Global Development Policy Ctr., “Rethinking China’s Role in Africa’s Energy Future,” 2025-02-10.

[9] Catherine Osborn, “BRICS Envoys Flock to Rio,” Foreign Policy.

[10] Carnegie Endowment, “BRICS Expansion and the Future of World Order: Perspectives from Member States, Partners, and Aspirants,” Published on March 31, 2025.

[11] Chloe Cornish, “Gulf states tap cheap Chinese batteries to power renewable ambitions,” FT, Published Jun 18 2025.

[12] Chris Devonshire-Ellis, “China’s Trade and Development with BRICS: Analysis and Opportunities,” China Briefing, 2023-08-23.

[13] Christa Sabathaly,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Indonesian MSMEs: Rethinking Data Localization Policies,” The Jakarta Post, 2024-10-23.

[14] Danil Fliagin and Mutiu Abdulganiyu, “Impact of intra-BRICS trade on the share of United States dollar in international reserve composition,”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brics-econ.arphahub.com, 2025-06-11.

[15] Domingos Zaparolli, “Empresas chinesas reforçam aposta em setores como agro, energia renovável, saúde e infraestrutura no Brasil,” O Globo, 2025-05-09.

[16] Editorialge Portuguese Desk, “5 Desafios da Transição Energética Renovável no Brasil,” 2025-04-23.

[17] Finam.ru, “Гарантий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роста инвестиций в БРИКС будет работать на базе Нового банка развития,” 2025-07-06 09:50.

[18] FIW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IW) Austr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Global trade and geopolitical fragmentation,” 2024-06-10.

[19] Gabriela Cecchin, “Unilever investirá R$ 410 milhões em fábricas e centros logísticos no Brasil,” Folha de S.Paulo, 2025-04-01.

[20] Gazeta.ru, “Силуанов рассказал о планах создания механизма для инвестиций в БРИКС,” 2025-07-06, 03:03.

[21] Geopolitics and the geometry of global trade: 2025 update,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25-01-27.

[22] Gulf News, “UAE will be Asia's gold hub in BRICS' new economic corridor: Bin Sulayem,” Last updated: November 18, 2024 | 11:20.

[23] Gulftoday, “UAE leverages BRICS membership to boost global trade resilience,” Last updated: February 12, 2025 | 21:52.

[24] Jacob Gunter, Alexander Brown, François Chimits, Antonia Hmaidi, Abigaël Vasselier, Max J. Zenglein, “Beyond overcapacity: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the clash of economic models,” MERICS, 2025-04-01.

[25] Kaiser Kuo, “Made in China 2.0: The future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World Economic Forum.

[26] Kawther Haciane and Robert Abboud, “How the Middle East tackles the evolving digital risk landscape for 2025,” EY MENA, 2025-01-31.

[27] Kimberly Breier & Diego Bonomo, “Brazil’s Digital Policy in 2025: AI, Cloud, Cyber, Data Centers, and Social Media,” Brazil Council, 2025-02-18.

[28] Kommersant.ru, “Планета БРИКС,” 2024-12-27, 18:52.

[29] Kremlin.ru, “Телефонный разговор с Президентом Бразилии Луисом Инасио Лулой да Силвой,” 2025-01-27.

[30] La Patilla, “El Gobierno de Brasil abrió una investigación por competencia desleal de China e India en el mercado del acero,” 2025-07-01 12:06 p.m. EST.

[31] Lisa O'Carroll, “EU may as well be ‘province of China’ due to reliance on imports, says industrialist,” The Guardian, 2025-07-02 02.00 EDT.

[32] Mariel Ferragamo, “What Is the BRICS Group and Why Is It Expanding?,”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Last updated June 26, 2025 11:46 am (EST).

[33] Mikhail Mironov, “Доля БРИКС в мировой торговле вырастет с 16 до 25% к 2030 году,” 2024-10-23, 21:25.

[34] Omar Manky and Natalia Mogollón, “How DiDi Chuxing Adapts to Latin America’s Era of Digital Platforms,” Carnegie Endowment, 2024-07-01.

[35] Phenomenal World, “BRICS in 2025,” 2025-07-05.

[36] Post author: ANDAMAN PARTNERS, “BRICS: Transforming Global Economic Power, Even As Members Compete,” Insights / Knowledge, 2025-06-01.

[37] RAEXPERT.RU, “БРИКС: ожидания и реальность в новой мировой повестке,” 2025-04-15.

[38] RFI, “La ausencia de Xi Jinping y los aranceles de EE.UU. marcan la cumbre de los BRICS en Brasil,” Primera modificación: 2025-07-06 - 13:51.

[39] Saloni Sachdeva Michael, “What’s holding India back in its renewable energy transition?,” IEEFA, 2025-02-12.

[40] Sethuraman N R and Sudarshan Varadhan, “India renewable power output grows at fastest pace in three years,” Reuters, 2025-07-02 7:35 AM GMT+8.

[41] Simon Hutagalung, “The BRICS Revolution: A New Era In Global Trade And Power Dynamics – OpEd,” 2025-01-20.

[42] Stefan Scherer, “’The Opec of nickel’: Indonesia’s control of a critical metal,” FT, 2025-02-12.

[43] Stewart Patrick, Erica Hogan, Oliver Stuenkel, Alexander Gabuev, Ashley J. Tellis, Tong Zhao, Gustavo de Carvalho, Steven Gruzd, Amr Hamzawy, Etsehiwot Kebret, Elina Noor, Karim Sadjadpour, Ebtesam Al-Ketbi, Victor Mijares, Ovigwe Eguegu, Abdulaziz Sager, Gilles Yabi, Sinan Ülgen, and Trinh Nguyen, “BRICS Expansion and the Future of World Order: Perspectives from Member States, Partners, and Aspirants,” Carnegie Endowment, Published on March 31, 2025.

[44] Tadviser.ru, “Инвестицион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стран БРИКС,” 2025-06-19 15:35:48.

[45] Thiago Lima, “Power struggle: will Brazil’s booming datacentre industry leave ordinary people in the dark?,” The Guardian, 2025-03-04 07.31 EST.

[46] Tim Sahay and Kate Mackenzie, “BRICS in 2025,” Phenomenal World, 2025-07-05.

[47] Tom Carter, “How Chinese EV makers are slowly taking over the world,” Business Insider, 2024-06-22, 5:22 PM GMT+8.

[48] Trade Finance Global, “Can BRICS Countries Capitalize on the Shifting Landscape of Global Trade?,” Update July 03, 2025.

[49] UAE highlights scope for deeper trade, investment ties within Brics bloc, WAM, 2025-07-06, 03:16 GMT+11.

[50] Unlocking India’s Energy Transition: Addressing Grid Flexibility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Akul RAIZADA, Ifri, 2025-02-20.

[51] Victoria Panova, “What is Coming for the World in the Name of BRICS? Brazil’s Leadership is Key to Positioning the Bloc Globally,” CEBRI.org, YEAR 2025 / No. 13 / JAN-MAR 2025.

[52] Vishal Rana and Govand Khalid Azeez, “Southeast Asia’s Quest for Digital Sovereignty,” The Diplomat, 2025-03-19.

[53] Vladimir Nikolaevich Zuev and Elena Yakovlevna Ostrovskaya, “Дихотомия торговли и инвестиций в БРИКС,” BRICS Council, 2025-06-11.

[54] Wesley Rahn, “Can BRICS project unity amid global tensions?,” DW, 2025-07-04.

[55] Zunaira Saieed, “Chinese solar panel makers close plants, scale back production in Malaysia as US tariffs bite,” The Straits Times, Published Jan 20, 2025, 09:05 PM, Updated Jan 21, 2025, 12:16 PM.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