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 “美国党” 之困:3 亿美金难破的法律高墙

在科技与商业领域呼风唤雨的马斯克,最近在政治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提议成立 “美国党” 的想法,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马斯克,在这一政治野心上却遭遇了难以逾越的法律障碍,即便他坐拥 3 亿美金,也难以冲破这堵由美国法律筑起的高墙。

一、马斯克的政治雄心

500

当地时间 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这一特殊时刻,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 X 上发起了一项投票:“我们要不要成立‘美国党’?” 这一投票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短短时间内,超过 108 万用户参与其中,令人惊讶的是,64.4% 的人投下了赞成票。这已不是马斯克首次提及此事,早在 6 月初,他就曾发起过类似投票,当时的支持率更是高达 80%。马斯克与特朗普因 “大而美” 法案彻底决裂,成为他萌生建党想法的重要导火索。特朗普力推的 “大而美” 税收与支出法案,在马斯克看来,是对民众利益的背叛。他愤怒地连发数十条帖文怒斥:“每一个竞选时承诺削减开支,却投票支持史上最大债务增长法案的议员都应该感到羞愧!” 并立下誓言,若法案通过,次日就成立 “美国党” 。曾经,马斯克豪掷 2.8 亿美元支持特朗普,可谓特朗普的 “肱股之臣”。但如今,特朗普公开羞辱马斯克 “靠补贴致富”,还威胁取消特斯拉的税收抵免和碳积分交易权(价值 12 亿美元),甚至可能终止 SpaceX 价值 230 亿美元的 NASA 合同。这一系列冲突,让马斯克决心另起炉灶,试图通过成立新政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二、美国法律下的政党成立困境(一)选票准入的艰难门槛在美国,想要成立一个新政党并让其候选人出现在选票上,绝非易事。美国各州对第三党候选人的签名要求极为苛刻,以加州为例,新政党需收集 110 万选民签名或维持 7.5 万注册党员,才能登上选票。这仅仅是一个州的要求,而美国有 50 个州,每个州都有类似且复杂的规定。这意味着新党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重复投入大量资源,仅收集签名这一项工作,就可能需数千万美元成本。不仅如此,两党控制的州务卿办公室常以 “签名无效” 为由发起诉讼。历史上,绿党候选人就曾因 0.1% 的签名瑕疵被取消资格。这种分散式门槛和法律诉讼风险,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新政党面前。(二)选举制度的先天劣势美国实行 “赢者通吃” 的选举人团制度,这对第三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制度下,第三党即使在某州获得较高比例的普选票,如 1992 年罗斯・佩罗获得 19% 的普选票,也无法获得一张选举人票。单一选区制下,小党需在每个选区单独竞争,而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划分 “安全选区” 固化优势,使得第三党难以突破。这种制度设计从根本上限制了第三党成长为执政力量的可能性,长期将其定位为 “抗议工具” 。(三)两党联合的法律绞杀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第三党进行联合打压。《麦凯恩 - 范戈德法案》限制个人对新党捐款,每年上限仅 45 万美元。同时,利用《反托拉斯法》指控新党 “垄断政治市场”。两党掌控的主流媒体对第三党报道不足 3%,若马斯克通过 X 平台宣传 “美国党”,还可能面临《通信规范法》第 230 条的责任追溯。特朗普盟友已成立名为 “全自动驾驶” 的超级 PAC,专门针对马斯克的政治资金流动进行狙击 。(四)联邦选举委员会的认可难题想要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新政党需要获得联邦选举委员会的认可。这一过程几乎肯定会遭到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强烈反对。资深选举律师布雷特・卡佩尔称,新政党在获取选民签名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面临诸多法律问题,“所有州的法律都偏向两大党,第三方很难‘出头’” 。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艾伦・阿布拉莫维茨也表示,这些法律规定几乎无法让第三方成功 。三、资金困境:有钱也难使 “政” 推磨马斯克拥有 3630 亿美元身家(据半岛电视台数据),按常理来说,资金似乎不应成为他成立政党的阻碍。然而,美国法律对竞选资金有着严格的规定。个人每年只能向州级政党捐款 10000 美元,向国家级的政党委员会捐款 44300 美元 。这意味着,即便马斯克富可敌国,他也无法像创办公司那样,直接为新的全国性政党提供充足资金。虽然美国法律规定个人可以随意资助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但该委员会不能直接资助一个政党。马斯克可以通过其控制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捐款,且没有捐款限制。但问题在于,该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不能直接向候选人捐款或协调竞选活动,只能不受限制地直接花钱帮助候选人打广告等。这种资金使用的限制,使得马斯克即便有大量资金,也难以有效投入到 “美国党” 的建设中 。四、前车之鉴:第三党的历史命运在美国政治史上,第三党的命运大多十分坎坷。政治学者伯纳德・塔马斯曾作过精准比喻:“第三党就像蜜蜂,蜇完人就死。” 最成功的第三党通常也只能维持十年,随后便被主流政党窃取理念而消亡 。近年来,杨安泽的 “前进党” 是第三党尝试的典型案例。杨安泽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但至今 “前进党” 都未能突破 5% 支持率的天花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张腾军副所长犀利指出:“马斯克建党更多是威胁或情绪宣泄”,他与共和党的利益捆绑难以真正割裂 。五、未来展望:“美国党” 路在何方?尽管面临重重困难,马斯克并未放弃。当地时间 7 月 5 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党” 于当日成立,以还给人民自由 。但成立一个政党远非发一条推文这么简单,后续的组织建设、候选人推选、选民动员等工作,都将面临巨大挑战。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党” 想要在短期内撼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马斯克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他或许可以通过集中资源争夺部分参议院席位和众议院选区,成为国会中的关键少数,从而对一些法案产生影响。然而,这也需要克服诸多法律和现实障碍。在这场政治博弈中,马斯克和他的 “美国党” 究竟能走多远?是会如众多第三党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能创造奇迹,打破美国两党制的格局?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结果如何,马斯克的这一尝试,都将在美国政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