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彤长孙郑志刚辞任新世界,香港地产豪门第三代接班添变数
香港地产豪门、郑氏家族的第三代核心人物郑志刚,近期正式辞去新世界发展非执行董事及副主席职务,这标志着他彻底退出新世界发展的核心管理层。
从去年9月辞任行政总裁,到如今完全卸任,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折射出香港顶级家族在时代变革中,对传承路径的深刻反思与主动重塑,其意义远超简单的职位变动。
辞任背后:个人志向、家族布局与经营压力的交织
“公共服务”的表态与深层动因:郑志刚多次强调辞任是为投入更多时间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公职”。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香港财富传承学院主席,他展现的政治参与意愿清晰可见。这既是个人价值实现的转向,也可能源于家族对政商关系的长远布局——在当下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背景下,家族需要代表在更高层面发声护航。
家族“分工共治”模式的制度化:郑氏家族早已悄然进行权力结构调整。周大福企业成立“行政总裁办公室”,由郑志刚的三弟郑志亮、外戚曾安业及职业经理人何智恒联席掌舵,分管不同区域与业务。新世界发展则由资深职业经理人马绍祥接任行政总裁。郑家纯主导的这套体系,核心在于去中心化、分工协作、强化制度,打破了“单一接班人”的传统模式。
业绩压力与战略反思的催化:新世界发展2024财年巨亏171亿港元,是20年来首亏。尽管郑志刚辩称是“继承庞大债务”及“宏观经济因素”所致,但市场对其任内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如K11大规模扩张)仍有质疑。亏损无疑加速了管理层的调整,促使家族更倚重稳健的职业经理人负责日常运营,郑志刚本人则聚焦其擅长的品牌塑造(K11策略)与外部事务。
直面“富不过三代”:郑氏家族的传承破局之道
郑志刚的“退”,恰恰是郑氏家族为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所采取的主动进击:
摒弃“唯一太子”:拥抱多元化分工:不再押注于单一接班人,而是根据第三代成员的不同禀赋(郑志刚的品牌创新与政商网络、郑志明的运营经验、郑志亮的投资背景)及外戚、职业经理人的专长,进行精细化分工。这降低了因个人能力局限或志向不合带来的传承风险,也减少了内斗可能。
制度化管治取代人治:“行政总裁办公室”的设立是新世界集团加强企业化管治的关键信号。它通过明确的权责架构和集体决策机制,弱化对个别家族成员的高度依赖,确保公司战略的稳定性和专业性。郑志明提及父亲郑家纯“对事不对人”、“做不好就换人”的原则,也印证了向制度化、绩效导向的转变。
核心资产控制权未动摇:郑志刚虽卸任运营要职,但其父郑家纯仍是集团主席,家族通过控股公司牢牢掌握最终决策权。这种“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运营+家族成员分工监督”的模式,成为现代大型家族企业传承的主流选择,旨在平衡控制、效率与专业化。
分散风险,拓展影响力新维度:鼓励郑志刚投身公共服务,实质是家族影响力从纯商业领域向更广阔的社会政治领域延伸。这不仅能建立更强大的社会资本,为商业帝国提供隐性保障,也为家族开辟了超越商业财富的、更具可持续性的价值传承路径。
启示:超越“接班”的传承新思维
郑氏家族的交棒过程,为华人家族企业提供了超越传统的传承启示:
传承≠接任CEO:成功的传承是确保家族价值观、核心资本和企业的永续发展,而非特定职位必须在血缘内部传递。找到家族成员最能为整体价值做贡献的位置(如战略、品牌、政商关系、投资)才是关键。
制度为王:建立透明、高效、基于规则而非仅基于血缘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是抵御代际风险、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的基石,是“富过三代”的底层保障。
拥抱“共治”与“外脑”:在家族成员能力与兴趣多元化的时代,构建家族成员与杰出职业经理人协同合作的“共治”生态,是更现实和可持续的模式。
拓展“家族价值”的边界:财富传承之外,社会影响力、良好声誉、家族凝聚力等“软性资本”的积累与传递,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郑志刚转向公共服务,正是这种价值维度拓展的体现。
郑志刚的辞任,表面看是个人职业赛道的切换,实质是郑氏家族面对内外部挑战,为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而精心设计的一场传承革新。他们以制度化分工取代单一继承,以职业化运营对冲经营风险,以政商网络拓展加固家族根基。这并非传承的退却,而是更具前瞻性和韧性的进击。郑氏家族的探索昭示:成功的家族传承,不在于强行复制上一代路径,而在于灵活构建适配新时代、新成员、新环境的治理生态,让家族财富、价值与影响力在动态平衡中生生不息。在这个意义上,郑志刚的“转身”,或许正为这个香港顶级豪门开辟着一条更为广阔的“海阔天空”之路。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