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后,阿拉伯人便剑指拜占庭帝国,真的是为“圣战”吗?
7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得到统一,阿拉伯帝国逐渐崛起。然而,阿拉伯半岛刚统一,便对外进行了侵略战争。千年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深受其害,大片领土被永久占领。本文主要探讨阿拉伯帝国初期的扩张过程及其原因。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谈阿拉伯帝国,不能不说到穆罕穆德。他大约在公元570年出生,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和伯父抚养长大。12岁时,穆罕穆德就跟随伯父前往叙利亚经商,在旅途中,他曾接触过一些犹太人和基督徒,这对他后来创立伊斯兰教影响深远。
穆罕穆德25岁时与一位寡妇成婚。妻子年龄虽比他大很多,但家境比较富裕,因此婚后穆罕穆德有了一些财产和社会地位。
穆罕穆德在婚后逐渐养成了去偏僻的地方冥想的习惯,不过那时候不少人都有这种习惯。穆罕穆德后来也经常去麦加郊外的山洞中去冥想。有一次,当他在洞中冥想时,遇到了天使加百列,后来加百列定期向穆罕穆德传诵《古兰经》,直到穆罕穆德去世为止。
在此期间,穆罕穆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随着该教的崛起,631年,穆罕穆德占领麦加后,不仅捣毁了天房的众多偶像,还禁止不愿意皈依伊斯兰的人进入克尔白周围。就在这一年,阿拉伯半岛各地都派遣代表团赶往麦迪那,表示要归顺伊斯兰。就这样,阿拉伯半岛逐渐统一,形成一个强大的帝国,并对周围国家形成威胁。
632年,穆罕穆德率领团队去麦加朝圣,返回后不久就得了一场重病,并于同年的6月8日逝世。穆罕穆德虽然算不上长寿,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却很大,因为他留下了一个统一的半岛和一个庞大的宗教。
二、与拜占庭军队的首次交锋
穆罕穆德时期拜占庭的皇帝是希拉克略。希拉克略皇帝还是有一些能力的,他最终彻底击败波斯帝国,并试图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重建帝国势力。可是阿拉伯人也看中了这两块战略要地,冲突已不可避免。
(希拉克略皇帝)
629年9月,穆罕穆德的义子宰德率领一支大约3000人的队伍去征伐这块战略要地。穆罕默德为何会发动这次征伐?一来是因为穆罕穆德的使者被杀害,穆斯林要来复仇;二来是因为叙利亚是武器产地,阿拉伯人扩张正需要这些武器。
最终,阿拉伯军队与拜占庭军队在死海附近的慕塔遭遇。首次交锋,以穆斯林军队大败告终,主帅宰德阵亡,指挥权被其他将领接替,不过残余军队还是被带回麦地那,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对于拜占庭而言,慕塔战役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一度被波斯占领,拜占庭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基本上被破坏殆尽,波斯被打败后,拜占庭帝国急需派军队去占领那些地方。而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却靠近阿拉伯半岛。所以,双方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阿拉伯士兵)
慕塔战役结束后,希拉克略放松了对阿拉伯穆斯林的警惕之心,后来也未做好防范穆斯林大举进攻的准备。
穆斯林首战失利,但这却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复仇之火。这些都为后来拜占庭永久失去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埋下了隐患。
三、狂飙突进式的阿拉伯征服
穆罕穆德去世后,阿拉伯半岛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危机。首先是伊斯兰教内部产生了冲突和分裂。然后是一些已经归顺伊斯兰的部落追随其本地先知纷纷举兵叛乱。这场危机又被称为“叛教战争”,它遍及阿拉伯半岛,哈里发费了很大劲才将其镇压下去。
原来,穆罕穆德死后,伊斯兰教内部很快便发生了争夺哈里发地位的权力斗争,不过最终阿布·伯克尔获胜。“哈里发”是指继承者的意思,是在穆罕穆德之后,担任立法者、宗教领袖、司令官等职位的国家元首,但不是安拉使者。
(阿布·伯克尔)
阿布·伯克尔担任哈里发后,采取强硬手段,以剿灭相威胁,迫使所有叛乱者投降。结果不到半年时间,阿拉伯半岛所有叛乱者皆投降。
由于穆罕穆德生前实际并未完全统一阿拉伯半岛,因此,阿布·伯克尔发动的讨伐叛教者的战争,可以看作是穆罕穆德统一半岛进程的延续。
叛教战争结束了,同时也结束了阿拉伯各部落相互劫掠和仇杀的状态,麦地那政权也获得了大量经验丰富、久经战场的军队,也揭开了阿拉伯人走向对外征服的序幕。
四、阿拉伯对拜占庭亚洲领土的征服
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都是当时的强国。但是经过数百年的厮杀,双方已经是精疲力尽,元气大伤。拜占庭虽然赢了波斯,但其情况也好不到哪去,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最为可怕的是,战争导致大量民众生活贫困,对国家的忠诚度大大下降。
另外,拜占庭内部的基督教异端纷争也是其迅速丢失亚洲领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埃及和叙利亚的一性论教派和聂斯多利派造成的纷争。这些原因使得阿拉伯军队得以迅速行进。
633年,阿拉伯军队开始对拜占庭和波斯进行大规模征服战争。原属于拜占庭的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等亚洲领土迅速相继丢失。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民众的叛变导致了领土的损失。比如在635年,叙利亚的大马士革被阿拉伯军队包围,6个月后该城投降,原因竟然是城内的文官和部分神职人员叛变。后来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其他城市也纷纷仿效此举投降。
(阿拉伯帝国军队)
更可悲的是,在叙利亚安条克,穆斯林竟然被认为是解放者而受到夹道欢迎。而叙利亚,由于经济富裕,一直受到拜占庭帝国的重视,被视为“拜占庭皇帝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后来,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为了叙利亚,爆发了一场更大的冲突——雅穆克战役。
由于地理原因,叙利亚逐渐成为阿拉伯帝国扩张的重心。讨伐叛教者的战争结束后,阿拉伯军队继续向北行进。他们分为三支,在叙利亚南部和东南部进行军事活动。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一直寄希望于阿拉伯人像以往那样抢劫一番便退回到沙漠中去。但是这次他错了。希拉克略拼凑了一支5万人的庞大军队,在他的弟弟西奥多的率领下向南进发,打算一举将阿拉伯人赶出叙利亚。这次,拜占庭军队的人数大大超过了阿拉伯人。
(拜占庭军队)
面对优势兵力,阿拉伯人并没有选择硬拼,而是选择采取避敌锋芒、诱敌深入的策略。他们从占领地区后撤,在撤出埃米萨时,他们退回了在该城市的税收。这个举动为阿拉伯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然后,阿拉伯军队退到雅穆克河附近,等待着拜占庭军队的到来。而拜占庭军队则建立了一座庞大、坚固的营地。雅穆克战役打响之前,两支军队对峙了一个多月。战争拖的越久,对拜占庭越不利,因为拜占庭军队很杂,军队内部指挥官之间不和。而且军队还有逃兵现象。这些因素都在严重削弱拜占庭发军队的战斗力。
相反,阿拉伯军队却在不断得到增援。这下可把拜占庭指挥官瓦罕给逼急了,他决定不再拖延,立即发起进攻。毕竟拜占庭军队人数仍然占优势。636 年8月16日,拜占庭军队向前移动,打败了穆斯林的侧翼,但是他们却无法夺取穆斯林的主营地。
颇具喜剧性的是,当一部分穆斯林正在撤退时,被他们的妇女看到。这些妇女不仅唱歌羞辱他们,还朝他们丢石头。穆斯林的撤退很快被遏止住,并尝试进行反击。双方打到19号,互有伤亡,损失惨重。
战斗又过去一天,20日,南风骤起,拜占庭军队的视线被沙尘和强光严重干扰。阿拉伯军队主帅哈立德下令进攻,在“天堂在前面向你们招手,魔鬼和地狱之火在你们后面”的口号的鼓动下,穆斯林士兵疯狂地扑向拜占庭军队。拜占庭大败。在夜间,阿拉伯军队迂回到拜占庭军队后方,切断了拜占庭军队与大本营的联系。
这场战役的结果就是拜占庭方几乎全军覆没,也决定了从此叙利亚再也不会属于拜占庭。希拉克略皇帝在接到军队失利的消息后,曾喃喃地说:“别了,叙利亚,我最好的省份,你现在属于敌人!”
就这样,拜占庭人在叙利亚的势力一去不复返了。
文史君说
阿拉伯穆斯林的崛起,是较拜占庭与波斯帝国争霸对世界历史更具影响力的事件。阿拉伯人对叙利亚的迅速征服,使拜占庭人陷入了极大的震惊之中。尤其在雅穆克战役惨败后,拜占庭帝国对与近东叙利亚的战略变得非常谨慎,希拉克略皇帝尽量避免与阿拉伯军队公开对抗。而持一性派思想的基督徒对拜占庭的统治相当冷漠,偏偏他们的人数还很多。有学者认为实际上拜占庭帝国的“硬实力”并不一定就逊色于阿拉伯人,只是由于严重的内部矛盾产生的内耗,使得这股力量无法投送到所需位置,才招致了最终的失败。
参考文献
吉文鑫:《拜占庭-阿拉伯雅穆克战役再考察》,东北师范大学,2023年。
段冠强:《阿拉伯与拜占庭早期关系研究(7-8世纪)》,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孙静静:《962-1025年拜占庭帝国对外关系研究》.郑州大学,2012年。
张小倩:《拜 占庭皇帝利奧三世 的 内 政外交研究(717-741)》.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郭瑞:《前伊斯兰时代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西北大学,1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