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厌恶的不是立场,而是极端与狂热

500

  这篇文章的素材还是来源于微信群的聊天讨论,讨论官员腐败问题。

  一位群友说:“官员抓谁都不冤枉,体制决定,不腐败的,早就被甩出体制了。”

  我说:“这句话太愤青了。官员也是人,有好的有坏的。有腐败的,也有不腐败的。说所有官员都腐败,和说所有官员都不腐败本质上一样,都是胡扯。可以用身边经济学统计一下腐败比例,某某群友说的是所有官员都腐败,如果身边能找到几个不腐败的,就可以证伪这个结论了。”

  我回答的时候觉得:证伪所有官员都腐败这个结论很容易。找到几个不腐败的,就可以证伪这个结论了。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前同事,加上职场打交道的,找出几个不腐败的官员很容易。所有官员无一例外全腐败这个论点,不是一个严谨的论点,而是情绪化的阐述。

  结果群里的讨论令我十分惊讶。

  一个群友发言,说他的家人就是官员,不腐败,每次来送礼的都是被骂出门的。结果,群里有人反驳:每次送礼你都看见了?可能有一次你没看到,就收了呢?虽然是家人,你不可能对他的关系都有了解呀。你没法证明他不腐败

  然后我说,二十多年前我也在体制内工作过,虽然很小,科级,勉强也算官员,我没腐败。然后群里说:那是没碰见纪委查你。要查你就是腐败。你这个陈述类似我没喝醉,我没疯,证明不了你不腐败。

  中国公务员近千万,加上国企的,参公事业单位的,体制内能称为官员的上千万,人人都腐败,肯定是一个伪命题。当年那个段子,“全毙,有寃枉的。隔一个毙一个,有漏网的。”也没敢说人人都腐败。

  “中国官员无一例外人人都腐败”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结论,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高级白领的群里,居然吵不清楚。有些人反得已经没有基本逻辑了。

  社会是多样的,中国人,有支持现行体制的,当然也有反现行体制的。反体制没什么,但反体制,不能失去理智,陷入宗教狂热,得讲基本的逻辑,要有论据和论证。

  互联网舆论场本来就应该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正的,反的都要有。我从来不反感不同的观点,但我确实厌恶网络上的极端狂热反智言论。这类言论,左边右边都有。

  哈马斯搞恐怖主义,无差别伤害平民应该被谴责,这次巴以冲突,哈马斯有责任。有人支持以色列也能接受。但舆论场上那些试图把以色列洗成替天行道正义化身的大V,就令人作呕了。毕竟,现代恐怖主义的鼻祖就是以色列,大卫王饭店爆炸案就是当时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杰作。当以色列处于弱者地位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搞恐怖主义,无差别伤害平民。以色列在加沙的所作所为,全世界也都看得见。

  支持以色列可以,把以色列洗成洁白无瑕的正义白莲花,就令人作呕了。

  俄乌战争,俄罗斯是入侵者,乌克兰是保家卫国。同情乌克兰也正常。但俄乌战争的本质,和当年的科索沃战争有啥区别呢?科索沃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闹独立,乌克兰顿卢俄罗斯少数民族闹独立;南联盟试图用武力手段维护国家统一,乌克兰也试图用武力手段维护国家统一;北约以保护南联盟境内少数民族的名义对南联盟动武;俄罗斯以保护乌克兰境内少数民族的名义对乌克兰动武。

  同情乌克兰没啥,但你不能把抵抗俄罗斯的乌克兰当成抵抗侵略的英雄,同时把抵抗北约的南联盟当成十恶不赦的战犯。

  爱国是好的,但U型锁砸日本车是极端,狂热,是坏的。反过来也一样,可以对体制对国家有不满,社会要包容不同观点。但不能极端狂热,不能诅咒仇视和你观点不同的人。

  中国有宗教信仰自由,我也有朋友信教。这没啥。有时候也会给我讲讲教义。但如果一个人狂热的信仰某个宗教,天天找你传教,要启蒙你;同时诅咒你这样的异教徒,认为包括你在内的所有的异教徒都该下地狱。要是碰到这种人我肯定避而远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出国很正常,一别两宽,各自安好。我中学大学同学差不多三分之一在国外,都过着不错的生活。但出国之后,天天咬牙切齿的诅咒中国,说中国“永劫无尽”,诅咒中国人,说什么生在中国是惨烈的不幸,说中国年轻人走到哪里都会被“隐性歧视”。这就有点过了。

  美国、中国、欧洲、日本,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好人也有坏人,都有好事也有坏事。任何一个合法职业也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区分我们每个人的,是我们自己的品性、学识和行为,而不是性别、国籍、种族、职业、宗教信仰。把某个国家,某个地域,某个职业的人打上标签,全部否定是不可取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