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垄断崩塌!印尼涉华表态,释放重大信号,事关60亿美元
作者 | 尧风
01
印尼不甘心做“卖矿小弟”,选择和中国合作
日前,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说,印尼动力电池生态系统项目将使印尼成为东南亚唯一能够实现动力电池从上游到下游全链条一体化生产的国家,愿与中国伙伴携手推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项目。
印尼的动力电池生态系统项目,是全球首个覆盖镍矿开采→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制造→回收的全链条产业计划,以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等中国企业为主导,在印尼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和印尼的国有矿业公司安塔姆、电池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投资建设电动汽车电池一体化生态系统项目,总投资高达60亿美元。
印尼拥有广袤群岛,它的镍储量占据全球总量的22%,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堪称全球镍资源的 “巨擘”。然而,之前的印尼,活成了产业链里的“底层打工人”。由于历史原因,印尼资源开采的权利,并没有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而是被澳大利亚、日本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再加上,印尼早期工业化转型失败,本土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受限于技术落后和资金短缺,印尼无法进行产品深加工,只能以初级产品的形式,直接出口镍矿、锡矿等资源。钱没赚多少,还被迫贴上“资源出口型国家”的标签。
一直扮演“卖矿石” 的角色,印尼自然是不甘心的。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印尼敏锐捕捉到了转型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印尼政府果断出手,2020年的一纸原矿出口禁令,通过限制原矿出口,直接断了靠倒卖原矿赚钱的财路。同时,印尼政府清楚知道,自己要想翻身,就必须搞深加工,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从资源输出到产业制造的转型。于是,印尼政府大力支持本土资源加工产业的发展,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升级运动拉开帷幕!
印尼政策的转变,引起众多国际技术和资本的注意。然而,印尼政府对于外资企业想获得采矿权,就必须在印尼本土建冶炼厂的强制要求,劝退了很多发达国家。而中国一反常态,愿意支持印尼的战略,在印尼建全产业链。此外,通过“一带一路”政策,中国为印尼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提供“资源+技术+市场”的完整方案。可以说,中国凭借满满的诚意,顺利杀出重围,成为印尼最合拍的 “队友”。
02
中国和印尼合作,实现彼此共赢
中国之所以选择在印尼布局,是有深远考虑的。和印尼相反,中国的镍储量仅占全球的3%,但需求却高达50%以上,长期依赖从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通过和印尼合作,控制印尼占全球60%的冶炼产能,中国能够破解“镍资源卡脖子”的风险,巩固新能源供应链主导权,确保供应链安全。同时,可以对冲欧美制裁。之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简称IRA,限制其他国家使用中国电池,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电池的对外销售产生影响。但印尼生产的电池,可规避“中国实体”标签,绕开IRA的限制。这不,宁德时代通过印尼基地,成功向特斯拉德国工厂供货。
可以说,中国和印尼合作动力电池生态系统项目,互相共赢,彼此成就。
这次中国和印尼合作,对中国的加成是很大的。中国掌握高镍三元电池NCM811的定价权,凭借比日韩NCM低30%的LFP电池成本,顺利抢占欧美中低端市场,成功削弱日韩垄断,巩固了自身在全球电池产业的优势地位。同时,中国和印尼尝试用人民币结算镍贸易,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或绑定“镍-人民币”,形成类似“石油-美元”的体系。而且,这次合作很好展示了中国“资源+技术+标准”的输出模式,将会吸引更多亚非国家加入合作,对推广中国的“一带一路”的项目十分有利。
对印尼,这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印尼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约 420 亿美元。通过引入中国先进的电池生产技术,印尼成功建立起从镍矿开采、冶炼到电池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从“卖矿石”到“卖电池”的重大跨越。这一跨越意义非凡,它不仅推动印尼能源自主,使印尼从单纯的资源供应方,变得具备产业制造能力,实现产业升级。还为印尼创造3.5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印尼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而且,中国的格林美成熟的电池回收技术,帮助印尼的本地化生产电池成本,降至80美元/kWh。
03
结语
在新能源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围绕新能源革命的“心脏”——电池产业链,开始了一场全球争夺战。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早已暗潮汹涌。
之前,欧美日韩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形成垄断态势。近年来,半路杀出个中国和印尼的“王炸组合”,以“中国技术+印尼资源”的独特模式,用一场“技术+资源”的奇妙化学反应,为全球电池产业链的重构注入了强大动力,把全球电池产业链搅了个天翻地覆!
同时,印尼和中国的合作,成为中美欧争夺新能源霸权的关键战场。它的成功将重新定义资源国和技术国之间的权力关系,加速全球能源转型。对中国而言,可以避免被“卡脖子”,实现新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对印尼而言,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对全球而言,标志着“资源民族主义2.0”时代的到来!
到底谁能掌控未来能源秩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