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哥、表叔、耳环妹,网络反腐15年,成绩斐然!

在中国网络反腐史上,有这么几个标志性的案例。第一个是“烟哥”周久耕,第二个是“表叔”杨达才,最近的“耳环妹”黄杨钿甜,也应该算是一个。

500

“烟哥”,指的是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2008年12月10日,周久耕局长根本就想不到,他随手放在会议桌上的一包香烟,居然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网络反腐风暴。周久耕局长,这位习惯在媒体前高调发言的官员,因威胁要"查处低价房"的言论,引发了大家的争议,随后,他被网友扒出他抽的香烟,竟然是1500元一条的"九五至尊"。更戏剧性的是,网友们接下来发现,他佩戴的手表,是价格不菲的名表、他驾驶的汽车,是价格高企的豪车。这与他的合法收入明显不符。2009年9月,周久耕因受贿罪被判刑11年。

500

据了解,在周久耕案发生的时候,互联网尚未普及,就连微博还没有出生,只有“天涯论坛”是大众的舆论场。一个名叫"华阁"的网友,偶然发布一张周久耕开会的照片,周局长面前那包金色包装的香烟,成为了导火索。那时,"人肉搜索"尚属新鲜事物,网民们自发组建了QQ群,进行分工合作:有网友查烟价,有网友对比公开照片中的手表型号,有网友梳理周久耕的职务轨迹。这种自发形成的"云端纪委"模式,后来被学者称为"共景监狱"效应:当成千上万的网民,同时举起放大镜,权力运行就不得不暴露在阳光之下。

500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先生分析称:"周久耕事件最革命性的意义,在于证明了网络聚合的公民力量可以突破信息壁垒。"据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2008年,网络的举报量,同比激增300%,各级纪委也先后开通了网络举报平台。要知道,在2008年,中国大陆网民的数量也只有3个亿,网友们正处于从"围观"到"参与"的转型期。

500

“表叔”,说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012年8月26日,在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现场,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却面露微笑。当36条鲜活生命消逝的悲剧,与厅长不合时宜的表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网友们的激愤情绪像火山爆发那样。接下来,有网友发现,杨达才手腕上的名表。与4年前的周久耕事件不一样的是,这次的反腐"技术手段"已经显著升级:有专业鉴表师参与识别其佩戴的劳力士、欧米茄等世界名牌手表,有程序员开发比对手表数据库的工具,有时尚博主分析发现,杨达才所戴的眼镜架,也值好几万。

500

在舆论压力下,杨达才不得不公开回应,声称他的手表均为合法购买。但网友持续深挖后又发现,杨达才在公开场合佩戴过的手表,多达11块之多。最终,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介入,查出杨达才受贿25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504万元。2013年9月,"表叔"杨达才被法院判处14年有期徒刑。

500

“表叔”事件,展现了网络监督的进化:从偶然曝光,转向系统性挖掘;从情绪宣泄,转向证据链构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过勇先生对此的评论是:"杨达才案,标志着网络反腐开始与体制内监督形成合力。"2013年4月,中纪委就推出了网络举报专区,将民间反腐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500

"耳环妹",大家都知道,这是最近的事情。2025年5月,17岁的演员黄杨钿甜,在其成人礼上,戴的一副耳环,被网友们发现,价值高达230万元。紧接着,就引爆了舆论。当然,黄杨钿甜的事情,还没有最后结果,但在网友们的高度关注下,很有可能是又一个网络反腐的样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