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过后,巴基斯坦有些变化

500

印巴冲突停火后,两国都在欢庆胜利。

在巴基斯坦一边,绝大多数民众认可巴军在冲突中取得的战果,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于5月11日至15日在巴进行了一次民调,结果显示96%的受访者认为巴基斯坦赢得了这场冲突。

根据巴军方消息,在为期4天的印巴军事冲突中,巴军共击落了包括至少3架“阵风”在内的6架印军战机,以及数十架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无人机。在冲突最后一天,巴方发动“铜墙铁壁”行动,对印度境内10余个目标发动袭击,数小时后,印度宣布与巴达成了停火协议。

民众眼中的“巨大胜利”,正为巴基斯坦带来一些变化。

“强心剂”

冲突过后,巴基斯坦社会就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经济压力和国内政治风波的阴霾似有悄然消散之势。

巴社会实现罕见团结。在过去两年里,巴基斯坦经历了艰难的经济危机,国内民族矛盾、党派纷争等固有矛盾也在内外压力下不断激化,大规模抗议和冲突事件频发。反对党领导人、羁押在狱中的前总理伊姆兰·汗曾多次策动针对军政当局的抗议活动,在此次冲突中则不吝对巴军方的赞扬,并呼吁全国民众加强对军方支持。

500

就在4月底,巴南部信德省因与临近的旁遮普省发生水资源纷争,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连接两省的公路、铁路一度因此全部中断。印巴冲突爆发后,两省的矛盾悄然平息。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巴基斯坦社会激发出更强的团结意识。

巴民众对军队的支持度显著回升。据半岛电视台的一份民调显示,82%的巴基斯坦民众对军队的表现评价为“非常好”,有92%的民众表示,这场冲突改善了他们对军队的看法。

2023年5月,数千名抗议民众因对军政当局不满而走上街头,最终演变成打砸抢烧的暴力事件,巴政府随后宣布暴力事件发生的5月9日为巴基斯坦“黑色日”。两年后,数千名巴民众再度走上街头,则是欢庆对印作战胜利,表达对军方支持。巴政府随即宣布将印巴宣布停火的5月10日定为巴基斯坦“正义战日”。时隔两年,巴基斯坦的社会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拼外交

印巴双方不仅都在庆祝胜利,还都在宣讲胜利。

据报道,印度将派出7个宣讲团,出访美、英、南非、阿联酋等国,对外国政府宣传印度在此轮冲突中取得的胜利以及巴基斯坦“支恐”“用恐”的实质性证据。巴人民党主席、前外长比拉瓦尔受总理委派,也将率领巴基斯坦宣讲团出访,“向国际社会通报印度的侵略行径和虚假宣传”。

印巴冲突发生以来,巴基斯坦一直在推进务实外交。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印度以巴“支恐”和履责不力等理由,极力阻挠巴基斯坦获得援助贷款,但巴经过多方努力,于5月9日不仅获批了原有的10亿美元“扩展基金贷款(EFF)”,还获批了一项13亿美元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基金”(RSF)贷款。

双边领域,巴与传统友好国家关系愈发紧密。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明确表态,在冲突中支持巴方立场。被认为与印度战略连结更紧密的美国,在冲突中也没有表现出更多的亲印立场,反而特朗普总统关于调解克什米尔问题的表态,更加符合巴方希望第三方参与的长期诉求,而印度反对第三方介入克什米尔问题的主张则承受了更大外交压力。

此外,特朗普还强调要扩大与印巴两国的经贸合作,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这种对印巴的“等距”表态亦令自认为在地区拥有特殊地位的印度心生不满。

500

在周边安全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开普省等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的地区接壤,边境线达2000余公里,巴方认为,恐怖分子在阿巴边境附近的武器、资金和人员等跨境流转是影响巴境内及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两国围绕反恐和边境管控问题纷争不断。此次印巴冲突的爆发,也为阿巴两国关系的转圜迎来了契机。

未来走向

双方停火协议5月18日到期后,印度宣布进入印巴关系“新常态”,即同意无限期停火,但克什米尔地区一旦再发生任何恐袭,印都将立即对巴采取军事行动。巴方对此予以强硬回应,称印度如恢复敌对行动,巴方别无选择,只能予以回击。

同时,巴外交部发言人还表示,鉴于印度的“好战姿态”,巴方呼吁国际伙伴确保印度履行承诺,避免印度对巴进一步侵略。

500

针对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关于“印巴双方同意在一个中立地点就广泛协议启动谈判”的声明,印巴双方也有不同表态,巴外交部发言人称,关于相关会谈具体时间和谈判方式的讨论还为时尚早;印度外交部长则称,相关谈判将“严格双边化”,也就意味着印度拒绝包括美国在内的第三方调解。印巴双方实现真正停火和长期稳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印巴虽然热战交火暂告一段落,但双方在非军事领域的冲突仍在持续升级。5月21日,印度以从事与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为由驱逐了一名巴基斯坦外交官,22日巴基斯坦也以同样理由驱逐了一名印度外交官,这是两国本月内第二次互相驱逐外交官。

巴国际问题专家、前驻联合国大使玛丽哈·洛迪认为,由于两国从此轮冲突中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和教训,这增加了误判的风险,并带来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她说,停火后,两国军方在行动部门层面的沟通固然重要,但要实现真正的和平,沟通渠道必须超越技术或战术层面,目前实现这一点的可能性很小,这将继续加剧局势的紧张和不可预测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