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名国际学生的命运反转?法院临时叫停特朗普禁止哈佛招国际生的命令

2025年5月24日牛财金消息, 继前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突袭宣布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后,波士顿联邦法院周五清晨下达紧急裁决,暂时叫停这一行政命令,为数千名国际学生争取到关键的喘息机会。

这场风波在哈佛校园引发轩然大波。就在前一天,哈佛大学刚刚向马萨诸塞州地方法院提交诉讼文件,指控特朗普政府此举“严重违反宪法”,是对其学术自由与治理权的一次政治报复性打击。


一、特朗普政府出手,哈佛被剥夺F-1签证资格

5月23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撤销哈佛大学参与F-1学生签证项目的能力,理由是“哈佛容忍‘反美亲恐’分子在校园内骚扰和攻击包括犹太学生在内的群体,破坏了安全的学习环境”。

该决定立即生效,并要求目前持有F-1签证的超过7,000名国际学生离校,否则将面临身份失效的风险。

这一决定震惊教育界,也引发了广泛质疑。其中一位学生——比利时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公主(Princess Elisabeth),正在哈佛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政策硕士。


二、法院紧急干预,维持现状至听证会

在哈佛大学迅速发起法律行动数小时后,联邦法官伯勒斯于周五清晨发布临时限制令(TRO),允许这些国际学生继续在校学习,直至下周二举行的正式听证会。

法官在裁定书中明确表示:

“若不发出TRO,哈佛将在不久之后蒙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她指出,TRO的目的在于“维持现状”,等待双方进一步举证。

500


三、哈佛强硬回应:这不是制裁,这是政治打压!

哈佛大学在其提交的诉讼文件中严厉谴责这项决策,称其为“对第一修正案权利的明显侵犯”,并强调这是一个“明显的违法行为”。

在诉状中,哈佛指出:

DHS部长诺姆于4月16日致函哈佛国际事务办公室,要求后者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所有13个学院持签证学生的信息;

哈佛按时于4月30日提交材料,并于5月14日补充更多内容;

然而DHS仍于5月22日单方面认定“信息不足”,未说明具体原因,也未援引任何相关法规条文;

随即,哈佛被直接剥夺SEVP认证资格。

“哈佛拒绝接受这种以‘反犹主义’为借口、实质上是对我们治理结构、招生标准、师资理念进行控制的政治施压。”诉状中写道。


四、特朗普政府反击:这不是特权,而是整顿签证系统!

面对哈佛的法律挑战,DHS助理部长麦克劳林发表声明回应称:

“哈佛的诉讼试图削弱总统根据宪法第二条享有的权力。”

她强调:“允许外国学生入学是一种特权,而非权利,不能成为某些高校利用高学费补贴数十亿美元基金的工具。”

DHS还在声明中重申,哈佛之所以被除名,是因为该校管理层“未能维护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助长了“反美亲恐”的抗议行为。


五、冻结资金、威胁资助,哈佛遭全面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针对哈佛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早在一周前,特朗普政府就已开始动作频频:

成立“打击反犹主义特别工作组”;

要求哈佛承诺对治理结构、招聘政策、课程设置等作出重大调整,作为获得联邦资助的前提;

4月14日,当哈佛明确拒绝这些要求后,仅数小时内,联邦政府便冻结了哈佛用于科研的22亿美元拨款。

哈佛校长艾伦·加伯在致全校信中表示:“我们谴责这一非法且毫无根据的行为。哈佛将继续坚定捍卫我们的价值观与使命。”


六、舆论沸腾:学术自由 vs 政府权力的边界之争

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全美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指出,若以此类模糊的“国家安全”或“意识形态”标准来惩罚高校,不仅会对国际学生的教育流动造成沉重打击,也可能动摇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声誉。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此次针对哈佛的动作,与其一贯采取的强硬民族主义立场高度一致,但同时也可能在未来引发更广泛的法律争议。


一场关于宪政、教育与政治博弈的拉锯战

哈佛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冲突,远不止是一场围绕国际学生签证的行政纠纷。它涉及宪法权利、学术自由、联邦资金控制等多个敏感议题,甚至可能演变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宪政案件。

随着下周二听证会的临近,这场法律战役的结果或将重塑美国高校与联邦政府之间长期稳定的权力平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