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菌季”到来 不想躺板板赶快收藏预防中毒指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5/2313:19

进入5月

云南各地山林间野生菌渐渐“冒头”

青头菌、见手青、谷熟菌、黑牛肝等

各类可食用野生菌进入市场

云南进入一年一度的“吃菌季”

为预防误采、误食

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月15日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通告》

500

每年五六月份,雨季过后

云南人迎来吃菌季

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谨慎吃菌

官方都会发出预警

短信通知、宣传图册

……

最近

甚至有网友向云南交警提问

“你们有没有‘菌驾’这种说法”

500

云南人对食菌的热爱,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不怕;吃菌中毒了就自我反思:火太小了,大蒜放少了,再不济也是老麻蛇爬过,菌子何错之有。

正是因为这些“前赴后继”的“菇勇者”,云南官方每年都操碎了心,更是连年发布有毒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地图,这在全国也算是独一份了。

外省人可能很难理解

怎么吃个蘑菇

还要政府各部门、交警等“重拳出击”?

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

↓↓↓

云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种和数量较多地区,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种,云南有900余种,约占全球种类的36%,占全国种类的90%;全国已知有毒野生菌500余种,云南有200余种,其中20余种剧毒。

野生食用菌已成为云南省特色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之间形态相似,肉眼辨别比较困难,因此,每年6至8月不但是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旺盛的季节,也是中毒的高发期,野生菌中毒已成为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每年野生菌上市的时节

也被网友戏称为

“野生菌魔幻季”“试毒大会”

500

△图为患者食用野生菌后中毒症状。图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野生菌虽美味

但吃菌这件事还真不能开玩笑

近八成的吃菌中毒事件

都是因为误采误食

500

科学、安全、严肃食用野生菌

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宣传、讨论可以轻松愉快

辨别、食用就要慎之又慎

玩归玩,闹归闹

别拿生命开玩笑

这些野生菌

不采摘、不食用

500

500

再次提醒大家

不凉拌食用野生菌

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菌

不吃剩余隔顿野生菌

吃野生菌要炒熟煮透

吃菌需选择有经营资质的餐馆

希望大家能吃得开心

更能吃得安全

(来源:云南新闻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