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爷们要脸时爷们在要些什么
要脸文学,解构的狂欢。
文|毛巾
编|陈梅希
再简述一下事情的经过吧:“爷们儿要脸”火了。在《我是唱作人2》默默收官5年后,民谣歌手马頔于该综艺上发表的一段装而不自知的真挚发言,这个月忽然再次激起了互联网上的讨论与模仿。
北京孩子正准备扇自己,下一句话便是“爷们儿要脸”。图源爱奇艺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段视频,那下面的emoji版本足以让你了解个大概:
图源小红书@小曹同学
网络热梗常有,如此蓬勃的二创却不常有。最开始,网友们还只局限于对马頔装扮、口音与表情神态的细致还原(毕竟讲话时歪嘴也绝非易事);
接着,世界各地的音乐人都跟着马頔要起脸来:新北孩子周杰伦,福冈孩子椎名林檎,牛津孩子Radiohead乐队主唱Thom Yorke,纷纷表示自己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的作品拿到现在“出不了手”;
最后,历史和神话中很多悬而未决的疑问也都有了解答。李白为什么不写乐府诗了?诸葛亮为什么不北伐了?孙悟空为什么不打南天门了?慈禧为什么不打八国联军了?答案都是同一个——因为要脸。
图源bilibil@影瞳漫游局-;@阿幕频道;@王与也行;@整活Tv
在AI工具的高效辅助下,越来越多尊严被生产出来,让5月的中文互联网社区变成一座巨型“面子工厂”。而马頔的发言,便是这座工厂的制造图纸。
这是一套可以被迅速复制、传播的“要脸文学模版”,只需填几个空,你也可以要上属于自己的脸:
“我 A ,说实话分分钟做出来,不用 B ,三天! A 好做,太好做了。为什么我不做了?(拍脸三次)爷们儿要脸。 C 拿到现在,出不了手(歪嘴摇头)。咱是一 D 孩子,首先得对得起自己,就这句话。其它的,玩去!(自豪)”
其中,A为一件你不想做或做不到的事,B是A预计的完成时间,C是事件A的某一特征,D是你的家乡。
荷兰孩子梵高。图源小红书@硬核玩家|DYLAN
这套模版中,“爷们儿要脸”几个字是当之无愧的精髓。再没有任何一种口音或方言,能像一个北京孩子那样自信而戏谑地展现这一切。
B站上有一位上海女生在她的作品中将“爷们儿要脸”替换成了“小中桑要面孔”,我询问了几个上海朋友,他们都表示这并没有充分还原出要脸文学的神韵。
“我只会在吵架时说别人伐(不)要面孔,要面孔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要说自己要面孔?”一位朋友如是说。
泰坦星孩子灭霸。图源bilibili@楚门AI
要脸,要面子,在国内的舆论场中曾是一个严肃而古早的议题,甚至可以追溯到前互联网时代。
你或许已经想象到用油墨印在报纸上的,批判“面子文化”的文章长什么样子了。作为不知道是不是糟粕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早有歇后语来讽刺它:吊死鬼擦粉——死要面子;或是更大众的那句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些话显然并不好听,也隐含着一种我们受困于要脸已久的情绪。
但在今时今日的语境下,马頔的这声“爷们儿要脸”却具备了一股微妙的能量,我愿将之形容为一种油腻的轻盈。所有人都知道他很油腔滑调,在马頔下场回应的视频中我们也看到,他自己同样不避讳这一点。
谁也没想到,北京爷们儿的油滑,竟有意无意地成了这一议题的润滑剂。“要脸人士”的形象,也随着马頔的侃侃而谈变得更加欠揍,而不是那么执拗而腐朽。正是在相当后现代的社交网络上的一次次公然“要脸”,让要脸的心理不再是每个人私密而羞于谈及的,反而成了一件可调侃的、可解构的小事。
洛阳孩子唐玄宗。图源小红书@古人发癫版
于是,年轻人开始拥抱要脸文学,并用它贯穿古今中外现实虚构,共同完成了一场真诚而装腔作势的狂欢。
其创作主旨用一句话便可概括——世上无难事,只要爷要脸。
贝多芬写《月光》?分分钟写。不用一星期,三天。为什么不写了?爷们儿要脸。二百多年前的东西,拿到现在,出不了手。咱一波恩孩子……
唐僧西天取经?分分钟去。不用十四年,三天。为什么不去了?爷们儿要脸。印度人的东西,拿到现在,出不了手。咱一长安孩子…
伏地魔杀哈利波特?分分钟杀。不用七部戏,三个字(阿瓦达)。为什么不杀?爷们儿要脸。以大欺小的事儿,出不了手。咱一英伦孩子…
……
图源小红书@硬核玩家|DYLAN;@四零肆;@去月球搞点薯条
其实马頔应该感谢这些脑洞选手的创意和行动力,比起原版视频的“七分油”,二创视频里那些原本相对严肃的人物、角色、题材、命运,对冲掉了大部分油味儿,顶多只保留了“三分油”。这些因为好笑而被传播,被继续复刻的模版,连带着让作为原典的马頔在形象翻车边缘紧急刹车。
小红书上,已经有网友开始认真考古马頔“真的要脸”的证据。例如在另一位音乐人发表大男子宣言,称找对象一定要找个在本地工作、天天在家等着自己的女孩时,马頔就当场将这位同行封为“臭直男”。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曾经宣称:“读者的诞生的代价就是作者之死。”如果我们把马頔这段被放大化的视频视作一种文本,而将观众视作读者,那么从当前传播情况看,马頔本人的痕迹也正在逐渐隐退。
例如,在戏谑模仿之外,“要脸文学”的使用语境正在不断扩充。
借着要脸文学的出口,年轻人在生活中累积的无力感竟也得到了释放——“爷们儿要脸”是一个并不严谨但无比便捷的解释,能让我们接纳并调侃所有自己还没做到的事情。
从和陌生人打不了招呼到减不了肥,从考不好雅思到考不上公,从做不完毕设到找不到工作……你都可以在小红书上找到相应的要脸文学。这些事都是年轻一代切实的苦恼和焦虑,但它们不会比西天取经更难了,自然也可被轻松地套进模版中,格式同上。
那些烦恼,有时甚至难以对家人和朋友谈起——这样的对话或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压力,或会让你担心自己是否抱怨太多……过去聊到这样的话题,你也许要长篇累牍地解释自己完不成任务的原因,因为拖延,因为抑郁情绪,因为客观上的种种限制……光是这样的分析,很多时候就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但现在,这些顾虑可以消失了,因为你没做成那些事的原因只有一个——
我想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穷孩子光头强。图源bilibili@不拉花奶茶
在网友们层出不穷的创意下,连要脸文学的核心“爷们儿要脸”也能被置换掉。当前演化出的版本包括但不限于“爷们儿要懒”“爷们儿要命”和“爷们儿不要脸”。
毕竟,不是每座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顶端都是要脸,还有人要舒适,要健康,要自由。你大可以把任何一个你觉得有点重要的东西放在要脸文学的框架中。
(注:前文所有“爷们儿”均可被替换为“姐们儿”,或任何一个你觉得合适的自称)
清河县孩子武大郎,“爷们儿要命”。图源bilibili@酸奶煎个蛋
在一个人和一个生成式AI就能制作一支视频的今天,任何一个有潜力成为年轻人嘴替,抒发个人情绪的表达结构,都会被迅速地识别,并成为行之有效的输出窗口。
此时此刻,这个窗口是马頔的要脸文学。而在几个月前,则是游戏主播“小明剑魔”的直播语录。
今年二月,小明剑魔直播时输掉了一局英雄联盟排位赛。面对着弹幕的嘲讽,加上自己的怒火攻心,他一口气在十五分钟内输出了两个后来被广泛AI二创的名梗:“怎么不找找自己的问题”和“你爸得了MVP,你妈躺赢狗”。
不久后的另一场直播中,小明剑魔还贡献了一个后来被许多网友认为取自电影大片的二创素材:“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 baby, why!”
在这两场直播后,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第一次AIGC的视频梗盛世:黄巢、姆巴佩、林冲、马斯克等人纷纷下场,找了找自己的问题;
你也不得不直视常凯申、巴赫、雷欧奥特曼、华佗等人的眼睛,just tell them why;
至于赛后评分方面,哆啦A梦得了MVP,大雄躺赢狗。豌豆射手MVP,戴夫躺赢狗。商鞅MVP,嬴政躺赢狗……
图源小红书@小凌小污;@光影造梦;@我不是青丝
你也许或多或少看过上面的梗,却不知道它们源自何处。对不关注直播圈的人来说,这些梗未免还是有些抽象,并没有这次马頔要脸文学的受众面来得广泛。
但倘若细究这些AI抽象梗的起源的话,我们便会发现——它们竟都来源于主播小明剑魔遇到的,非常具体的问题。
“怎么不找找自己的问题”,是小明以反讽在表达:面对集体失败时不要太多进行个人反思;“你爸MVP,你妈躺赢狗”则是小明通过比喻,展现了评分系统对个体付出的异化,如同一些母亲对处理家庭事务的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认可;而最后的“look in my eyes”,则是小明在面对不合理的质疑时,直接提出反问,并让对方给出进一步解释……
写到这里,我都惊讶于抽象梗们背后的共性——它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语境。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它们才可以通过一次次的换脸,嫁接到不同现实或文艺作品的场景中,让同样的台词模版被无数个角色说出依然合情合理。就这样经久不衰,直到面目全非。
抽象并不是抽象。它只是现实换了一副更容易被接受的面貌,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
图源小红书@戚戚勇闯天涯;@Liuyang無限進步;@路路迷路路;@HUSH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当爷们要脸时爷们在要些什么?当你点开题目的一瞬间,大概已经想好了自己要的东西,而它大概率不是脸本身。
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上加过班,合租过有蟑螂的隔断间,从一线城市回老家当一名普通职员……你我都知道,这世界没那么多体面可言。想到马頔大概并不需要挤地铁,也不用住隔断间,《南山南》的版税大概也很丰厚,不禁更悲伤,同时更觉得罗兰·巴特所言不虚。
但在这场要脸文学的狂欢中,我们却还是要脸,堂而皇之地要脸,不择手段地要脸,荒唐地要脸。只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因为要脸而得不到,不过徒增笑耳;而不要脸还得不到,却显得有些悲情。
那还不如要脸呢!于是,即使马頔的那段发言齐聚了地域、性别、油腻、普信等这一当下会遭到猛烈炮火的特点,互联网也没有朝他开炮,反而朝着“要脸文学”绽放《王牌特工》式的礼花。年轻人在显而易见的错误前提下,通过荒谬的逻辑,试图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这在数学上并不成立,但现实不是一道证明题。
还是以一段要脸文学收尾吧!
“我写要脸文学这种稿,说实话分分钟写出来,不用三天,仨小时!稿子好写,太好写了。为什么我还是拖延了?(拍脸三次)爷们儿要脸。二十年前那些特稿,拿到现在,出不了手(歪嘴摇头)。咱是一刺猬公社孩子,首先得对得起自己,就这句话。其它的,玩去!(自豪)”
注:文中所引用视频素材中,可查证的AI创作工具均为Viggle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