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植入,撬不动96.4%直男的钱包

500

短剧的流量和人气,还在飙升。

截至2024年12月,看微短剧的人已经达到了6.62亿,微短剧独立APP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也涨到了101分钟,接近2小时。

行业也在不断变化。

QuestMobile最新《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字节旗下的红果免费短剧3月的月活用户数达到1.73亿,和优酷的距离只差1200万,同比增长220.28%,增速仅次于DeepSeek和豆包。

长视频平台也发力微短剧的精品化制作,甚至长剧也开始“短剧化”,叙事节奏、集数和单集时长都开始讲究“紧凑”。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在观众看短剧的习惯是怎么样的?他们看短剧时更在意什么?对于品牌借短剧植入打广告,他们的种草和消费意愿又是怎么样的?

《DT商业观察》联合第一财经发布了《“当代男男女女看微短剧”小调研》,最终有效样本有1137份,有看短剧习惯的人数为937,几乎不看的人数为200。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调研报告主要围绕“有看短剧习惯的受访者”进行分析,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90后、80后和70后占比接近8成,超5成人来自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

500

一线城市看短剧更频繁,三四线城市单次看短剧时间更长

从官方公布的大盘数据来看,如今的微短剧用户以“下沉市场”为主。

参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微短剧在移动端的用户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65.1%),50岁以上和30-39岁的用户占比最大,分别是29.9%和22%。

微短剧的用户不少,但大家到底对短剧有多“上头”呢?

在本次调研范围中,有看微短剧习惯的受访者,各年龄段选择“几乎每天都看”和“每周看3-5次”的人群占比之和差不多,都超过了五成。

500

如果结合每次看短剧的时间一起看,高低线级城市看短剧的习惯不同。

一线城市属于“高频率,低时长”。近7成一线城市受访者经常看短剧,但每次看短剧的时间偏短,更多集中在1小时以内。

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则是“低频率,高时长”。经常看短剧的人群占比均低于55%,但超7成人每次看短剧的时间在半小时-3小时以内。

500

看起来,一线城市爱看短剧,但来去匆匆;三四线城市则有大把时光沉浸式观看。

为什么呢?我们从受访者看短剧的场景中,推测出一个答案。

大家都是在休息的时候看短剧,最多人选择的场景TOP 3 分别是:晚上睡觉前、周末/节假日宅家时、午休/工作休息间隙。

其中,一线城市除了晚上睡觉前看短剧,第二大场景就是“下班到家后”(51%),选择比例高于其他城市。

当其他线级城市TOP 5看短剧场景都包含了“吃饭时”,一线城市是唯一一个更倾向于在“通勤/交通工具上”看短剧的。

500

相比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来说,短剧更像是一线城市打工人碎片时间里的“电子布洛芬”——它不仅是睡前刷手机的消遣,也是下班到家后“放空大脑”的选择,更是坐地铁公交时见缝插针的娱乐。

上班前看看“穿越到古代变成首富”,做做发财的美梦;下班后看看“重生后打脸恶毒上司”,散去一身班味。

500

喜剧、穿越和情感题材最受欢迎,超6成00后看短剧也要倍速

既然爱看短剧的人不少,那大家都爱看什么呢?

从调研结果来看,喜剧、穿越和情感包揽了最受欢迎的短剧题材前三,然后是重生、逆袭。

当然,每部短剧通常会同时拥有几个标签。比如2024年春节期间大火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题材类型包括情感和穿越,讲述的是一位女大学生穿越到八零年代后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平时火力全开,主打一个谁也不惯着,基本上从头爽到尾。

500

一些读者也分享了自己喜欢的短剧类型,包括搞笑、穿越和重生等等。

短剧名是《我在地府当判官》,女主意外去世在地府努力拼搏当上判官后附身他人回来找男主,相貌改变了性格没变,男主很轻易就认出她来,两人携手破案,剧情温馨又搞笑。

——95后,女,昆明

穿越剧,赘婿,利用现代的商业模式,变成首富,利用现代科技,经商手段,营造金钱帝国。

——85后,男,嘉兴

就是关于重生回来打脸上一世恶毒家人,活出自己人生态度。

——00后,男,许昌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什么题材的短剧,大多都是快节奏、多反转,但超过一半人(53.6%)还是会选择倍速看短剧,以1.25倍速和1.5倍速为主。

从00后到80后,越年轻,选择倍速观看的比例越高,63.7%的00后都会倍速看短剧。

500

为什么呢?可能和大家对短剧的看法有关。

500

看短剧时,人们在意“新鲜感”大于“爽感”

在不同的人眼里,受欢迎的短剧题材和作品可谓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那些几乎不看短剧的人,大多认为目前短剧的剧情、人物和价值观不够好,包括“剧情降智,有逻辑漏洞”(65.5%)、“剧情夸张,脱离现实”(60.5%)、“剧情简单,缺乏深度”(51.5%)等。

同时,超过一半不看短剧的人认为,如果未来的短剧“内容有深度,能引发思考”,会考虑多看短剧。

500

对有看短剧习惯的受访者来说,短剧更像是一种“低负荷的娱乐方式”,能提供即时的情绪价值更重要。

大家看短剧的感受,集中在轻松、解压、有爽感,选择“无聊”“无感”“不适”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均低于10%。

500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看短剧时,整体最在意新鲜感(题材新鲜有创意),其次才是爽感(剧情紧凑,看起来爽)。

“新鲜感”和“爽感”往往也是结合在一起的。

它可以来自于反转多、刺激有悬念,也可以是没有注水情节,没有狗血误会,有仇就报,在短时间内让人分泌多巴胺。

一位95后男性读者在调研中分享道:

“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短剧是《我真是你亲妈》。这部剧的剧情很新颖,她收回被霸占的房子,让儿子看清拜金女的真面目,还引导女儿摆脱自卑,重拾自信。”

另一位90后男性读者也因为题材新鲜和剧情紧凑,推荐了短剧《念念无明》:

“剧名简洁诗意,剧情设定新颖,男女主表面是普通夫妻,实则分别为江湖女杀手和朝廷暗卫,日常甜蜜又暗藏危机,先婚后爱的情节与紧凑节奏让人印象深刻 。” 

500

除此以外,相比“内容有深度”,大家更在意“视觉上的养眼”——

人们在意“演员颜值”的比例(39.3%)略高于“演员演技”(37.6%),年轻人选择比例更高。

声色犬马,里面的女主非常非常好看,而且里面的角色演技都挺好。

——00后,男,佛山

至于有没有知名导演、演员参与,目前对大家来说不是必选项。

500

近6成人给短剧花过钱,付费方式更倾向于“买平台会员”

虽然人们对短剧上头,但付费热度有限,免费模式称霸。

调研中,近6成人给短剧花过钱,但近4成人为短剧花过的钱在50元以内,远远谈不上“疯狂氪金”。

500

从看短剧的方式来看,大家也以不花钱为主。

最多人看短剧的方式,首先是找免费资源(65.5%),其次是看广告解锁(52.8%)。

500

在三种主流付费方式中,选择购买平台会员的比例最高(33.8%),可能是因为这样更划算。

我们对比了一下抖音短剧卡(及抖音平台上的短剧会员)和在抖音上单独购买某部剧的花费,仅从数值本身来看,前者的确花费更少。

开通抖音短剧卡,如果选择“连续包月”,首月只要8元,就可以解锁4000多部短剧。而普通月卡是18元,比长视频便宜。

这些短剧本身是免费的,但是每集都要强制看10秒左右的广告,不看就解锁不了下一集,对想要快点直通大结局的观众来说,能用一杯奶茶钱换来不停歇的爽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想在抖音上单独购买某部剧,也可以,只是比较贵。

例如,听花岛(咪蒙旗下的短剧厂牌)在抖音上的付费短剧《去有你的地方》需要“抖币”370钻,用399钻需要充值57元来换算一下,相当于一部付费短剧就需要55.7元。

500

字节系APP成为“白嫖”短剧的主要平台

2019年,长、短视频平台开始扎堆试水短剧,经过不断发酵后,自2024年开始,包括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平台也开始扶持短剧,在APP里上线微短剧入口。

从调研来看,目前最大的赢家还是字节系APP——抖音和红果短剧(下文简称“红果”)。

约6成人最常在抖音看短剧,其次是近一年跑出来的“黑马”——红果,选择比例超4成。

视频号也在看短剧的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从00后到70后,年龄越大,选择视频号的比例越高。

500

为什么是这些平台呢?倒不是因为“有独家资源”,而是因为“免费资源多”(54.5%),“内容更新快”(38.4%),以及“平时就会用该APP”(36.4%)。

事实上,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靠免费剧。

从2024年1月到10月,随着红果等免费短剧APP的迅猛发展,免费模式的市场占比从11%涨到50%,拿下半壁江山。

500

结合人们看短剧在意的因素,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目前各大平台和短剧厂牌还没形成像长视频平台那样的“内容垄断力”,更多还是通过情感、穿越、重生这些受欢迎的免费作品和推荐导流,来获得用户和市场规模的增长。

比如红果在2023年8月上线,后续一直主打免费资源(包含看广告解锁),抖音也持续给红果导流——如今在抖音上搜索“短剧”,仍会出现跳转到红果的植入链接,为红果1.73亿的月活撑起了一片天。

所以在观众这一侧,目前更多是有啥看啥,哪有免费的就去哪,没有特意关注某个制作出品公司或者短剧厂牌。

500

96.4%的男性从未因短剧植入下单,90后和70后更容易被击中

当大家养成看短剧的习惯,品牌植入微短剧也越来越多,为品牌和达人合作“牵线”的平台也能从中获得收益。

但从调研来看,想靠短剧中的广告植入直接撬动销量,并不容易。

超6成人没有因为短剧中的广告植入买过东西,96.4%的男性从未下单过。

我们采访了一些爱看短剧的男性,他们都表示自己看短剧时,更关注剧情的走向和结果,不怎么关心广告植入。

一位95后男性受访者表示自己“能理解植入”,“但是看到的话会直接跳过,只想快点看到反转的、打脸的情节”。

一位85后男性受访者则认为短剧的“种草力”还不够强:“我看长剧会,比如李现同款、孙阳同款,而且也不是明显的植入,就单纯是里面演员的服装。但我看短剧没这个关注广告的注意力,纯粹就是看个结果。”

500

相比之下,女性、90后和70后因为短剧中的广告植入购买过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比例更高。00后最低,仅1/4的00后因为短剧植入买过。

大家因为短剧植入买过最多的品类TOP 3分别是:家居日用品、食品饮料、美妆个护。

为什么是这些品类呢?

一个原因是,相比家用电器、3C数码和汽车,家居日用品、食品饮料、美妆个护这些基本算是“轻决策”的高频消耗品,只要产品能满足需求,价格合适,有人背书,人们就愿意下单试试。

根据调研,大家之所以看完短剧会购买以上品类,首先是因为“正好是我需要的”和“价格很优惠”。

其次是因为短剧“对品牌/产品介绍清晰”、“相信短剧演员和团队的推荐”和“评论区有留言推荐”,相当于既有可信的介绍推荐,又有一定的大众口碑,有一定的说服力,一定程度上减少观众的试错成本。

500

至于因为情感因素(包括“一时上头”和“从情感层面支持制作团队”)下单的情况,也有,但选择比例都比较低。

还有一个原因是,像美妆个护、食品饮料这些品类本身合作微短剧的数量就很多。

参考《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美妆、个护清洁和食品饮料分别是2024年合作微短剧数量最多的品类第一、第三和第五。

这些品类的微短剧触达曝光的总量大,更有几率激发大家下单的欲望。

由此来看,未来,品牌的微短剧营销不仅可以继续追求更优质的内容,也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深入优化植入方式。

针对男性用户,可以更侧重于和剧情自然融合的品牌露出,以更巧妙的方式触达受众;而对于女性用户,则可以加深场景化的展示,平衡实用性和情感共鸣,进行深度种草,满足女性的潜在需求。

附录:本次调研中的人群画像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