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思路也许获得超预期的效果

看到金教授写的《中国军售与大国地位严重不符》有点感想;可能是中国武器没有实战,或是武器出口的政治因素,或是大规模杀伤武器出口的道义因素。

其实这些思维都是受制于过时的想法,或者西方一直强加给我们的所谓负责任大国得的思维,这些老旧得思维才是制约我们武器出口的瓶颈。

武器可以用于发动战争,也可以用于止战,本身没有道德标签;而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武器的,大都是用于止战的国家,真正那些好战的国家都自认为自己的武器装备优于对方,方才有侵略别国,打击威胁别国的动机。所以出口廉价、高质量的武器有利于弱国维持自身安全,有利于地区平衡、稳定。

第二问题,中国武器没有实战检验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营销的问题,实战检验不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中国在武器装备的出口上要换个思路,不能长守着以前的自我限制的思路。

简单例子:关于落地免签的问题,我们过去得思维是:打开国门要考虑安全问题,还有对等问题,如果他国不对中国免签中国大部分认为对中国不公平。事实是,中国越来越多单方面对他国游客免签,获得旅游收入,刺激了消费,同时让世界更加充分了解了中国真实情况,西方几十年对中国诋毁,一夜之间或者终有一天会土崩瓦解。

网上有人建议:每到节假日,高速公路拥堵不堪,一方面是假期统一的问题,一方面也有高速免费时间段通行的问题,如果中国取消每年节假日的免费通行政策,改为每辆车牌每年获得一定里程的高速公路通行费免单,也许更加有利于中国旅游和刺激消费。起码那些,不受时间约束的车主有更多的选择。

所以中国在武器装备的出口上是思路问题,不能长守着以前的自我限制的思路。换个思路,可能就柳暗花明。

假如:

1、对中国的武器装备出口业务应该向民营企业放开,不能总是保利等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应该有竞争,竞争营销费用和营销手段;

2、出口的武器装备价格、性能参数透明化,拿掉武器装备买卖的神秘化;某宝,某东都可以搞个中国武器装备出口网站;

3、扩大武器装备出口范围,国家可以公开限制一些国家或组织,其他只要及时足额付款,必然到货,至于一带一路国家、上合组织、金砖组织可以有不同折扣,国补。

都是瞎想。

中国武器装备出口量和中国制造业出口量匹配,中国武器装备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制约其他国家的军备出口,假如那些订购了法国阵风飞机的国家,能回到从前,还会选择阵风吗?世界的武器,控制在热爱和平的国家,也许世界更安全。

国家深化改革开放,个人感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自觉的审视一下过去的思路,思维逻辑,,也许改变一下就可能获得超预期的效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