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Thor即将上车,我们更加接近智驾的“觉醒时刻”
作者 | 张马也
编辑 | 德新
Thor即将上车
2025年,随着端到端智驾大模型规模化上车,中国汽车行业正式迈入了「AI智驾元年」,一部分厂商开始追逐更加先进的技术,比如VLA等;同时,在智能座舱上,大语言模型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应用都使市场迫切呼唤更高性能、更强算力的车载芯片,比如已经发布两年、还未量产上车的英伟达Thor。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种种迹象都更加明确了「Thor即将上车」。
无论是理想MEGA与L系的智驾焕新版,还是车展前上市的领克900,亦或有「杭州湾库里南」之称的极氪9X,都官宣了将搭载Thor。Thor最典型的版型——Thor U将带领市场旗舰车型的智驾算力跃升到单片700T的水平。而在更高级别的L3或者Robotaxi市场,1000T的Thor X也将解锁更多可能性。
联想车计算从2023年3月就与英伟达合作开发基于DRIVE Thor的计算平台产品,是整个市场上第一家基于Thor开发的Tier 1。在这届车展上,我们也与联想集团副总裁、车计算业务负责人唐心悦聊了聊Thor的最新动态,以及车载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
在智能驾驶上,联想车计算基于双Thor X,2000T算力的域控制器AD1预计将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批量下线,并在明年随Robotaxi运营车辆开始规模化部署;而基于单Thor U,700T算力的AH1,预计将在7月末开始出货。
而在舱驾一体这个全新的领域,联想车计算基于联发科天玑C-X1的舱驾一体产品XH2,下半年将于车企展开PoC的验证。
C-X1配合Thor的产品组合,将使车载计算平台的座舱算力和智驾算力同时跨过数百T算力的门槛。
这些进展都使我们更加接近于见到、买到真正的「AI汽车」。
Thor即将量产,
解锁智驾大模型更多能力
计算平台的算力越大,能部署的神经网络参数规模越大、性能越好,在智驾当前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仍十分明显。
作为2025年度备受期待的旗舰级芯片,Thor具有X、U、S、Z 4个主要的版型,其中最受乘用车主机厂关注的是700T算力的Thor U;而1000T算力的Thor X主要被用于Robotaxi的场景,也有部分厂商在考虑单Thor X或者双Thor U的组合来打造L3自动驾驶系统。
由于单片的算力更强,700T算力的Thor U相比于市面上这代旗舰车采用的双OrinX计算平台性价比更高,而系统复杂性降低带来了Thor U的域控制器BOM成本,甚至可能比双OrinX还低。
但同时HiEV也听闻在过去几个月里,Thor的量产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上一些旗舰车型的上市节奏。
唐心悦透露,Thor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进一步提升了生产良率以及实际的性能表现。
根据最新的时间表,联想车计算基于Thor X的产品将在4个月后批量下线,而基于Thor U的产品节奏会更快一些,预计在7月份开始出货。
最早在去年10月,HiEV已经见到了联想基于Thor 平台的域控样机。而据联想车计算的实测,目前其已经在Thor上实现了13B参数规模的大语言模型运行。
众多的厂商寄希望于新一代Thor平台来释放更多模型的能力,比如理想、元戎、小米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发VLA模型,Thor U将帮助他们在今年实现VLA上车。
从L2+到Robotaxi的变革
当前,联想的车计算产品主要分为几大条线:
智驾域控制器,包括基于双Thor X的AD1和基于单Thor U的AH1;
前者可以提供高达2000 Tops的AI算力,目前这也是联想车计算业务进展最快的条线。
目前已经公开的消息是,联想将为文远知行和Nuro.ai两家提供无人车的域控制器,AD1将搭载于文远与吉利远程合作的Robotaxi GXR上,GXR预计在明年开始规模化的部署;而Nuro的无人配送小车则有可能在北美和欧洲等地落地。
用于乘用车L2+辅助驾驶的AH1,联想也在与多家自主品牌接触,下半年开始将有至少两款乘用车会量产搭载这一方案。唐心悦告诉我们,目前除了全栈自研的少数厂商外,主机厂对这一代高性能域控制器的需求强烈。
一方面联想车计算是最早与英伟达在Thor上建立合作的Tier 1。早在2023年3月,联想车计算就与英伟达签署合作,甚至在Thor参考设计尚未公布时,就已参与样机开发,在Thor的域控上积累了丰富的know-how。
「在Thor上,我们是英伟达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第一个推出产品,第一个拿到客户,也是迄今为止拿到最多客户的Tier 1。」唐心悦说,「可以说我们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另一方面,联想每年有1.5亿台级别的设备出货,在全球190多个市场拥有本地化团队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其在供应链上极具优势。
联想车计算的业务,某种程度上与高通的汽车业务非常类似,其消费电子端的大规模出货高度摊销了汽车业务的研发和供应链成本。
在智能座舱领域,联想车计算目前切入的是后排的娱乐屏系统;其与奇瑞星纪元合作的后排娱乐屏已经量产,其提供屏幕硬件以及底层软件,帮助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提供更丰富的后排娱乐体验。
与高性能的智驾域控制器同步,联想车计算也在开发高性能的中央计算平台,其首个产品将是基于联发科天玑C-X1以及英伟达Thor的中央计算机XH2。
XH2的背景是在2023年联发科与英伟达战略合作,联发科取得了英伟达的GPU IP授权;在这一合作中,联发科得到了更高性能的计算IP,而英伟达得以实现更低的成本。
C-X1的AI算力达到了400 Tops级别,通过与Thor的配合,其舱、驾的算力都将在数百Tops级别。XH2瞄准的是2026年的旗舰车型市场。
作为2022年跨界入局的厂商,联想车计算希望撬动整个联想在消费电子与 ICT 领域的积累,加速AI汽车的进程。从联想车计算的产品线,也不难看出其当前的业务定位主要是中高端的智能车市场。
当下,以Waymo为代表的Robotaxi商业正走向成熟和收敛,唐心悦曾经在去年与我们的采访中预估5年Robotaxi将有10万台的部署规模;而时隔半年后,他向我们透露,当前联想车计算取得的Robotaxi计算平台定点,规模都在1万台/年起步。
除了Robotaxi与乘用车市场之外,Thor芯片及其平台能力,也将延伸至当下火热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毕竟在这之前,Orin系列已经在智能制造、物流AGV等领域,获得了应用验证。
唐心悦说,从去年开始,就有机器人的客户找过来寻求大算力平台的支持,「我们的智算平台以车规级的安全 + 大算力的性能,可以满足机器人的大脑的需求。」
由于汽车与机器人在算力架构与安全策略上的天然一致性,联想已经在与机器人公司探索基于 Thor 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其技术平台的使用边界。